《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6753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调歌头》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调歌头教学目标:1. 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 反复诵读中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3. 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诗。4. 利用“主题”来建构以月亮为题材的诗词从而学会对诗词的对比、区分与整合。5.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领会诗意,体会诗意,并积累名句。教学难点: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涵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豁达乐观情怀。教学过程一、导入 。 走进古诗世界,我们惊讶地发现这里处处有月亮的影子。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了许多有关月亮的诗歌,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

2、诗?二、 反复诵读,走进诗词。1. 听配乐范读,学生小声跟读,读准字音。2. 全体同学模仿配乐范读有感情大声跟读,要求读出节奏与韵律来。3. 自由朗读体验,并请个别学生展示朗读,集体评议。4. 老师读小序,男生配乐朗读上阙,女生配乐朗读下阙。三、品味诗歌,体会情感。1. 这首著名的中秋词中,苏轼借吟咏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1)学生探讨交流: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是中秋,目的是“兼怀子由”。苏轼借月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2)苏轼为何在这时会怀念他的弟弟呢?(3)品读词句,你能不能从词中找到表现苏轼怀念子由,渴望和他团聚的句子呢? (学生自由朗读,并勾画表达思念的语句,自由回答,发表观点。教师点拔追

3、问。) 语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小结:通过对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这首词中紧紧围绕月亮,借助月亮抒发了对弟弟的怀念。虽然,苏轼不能和弟弟团聚,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悲观,最后还为天下不能相聚的人们发出美好的祝愿。 2、苏轼写这一首词难道只是为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吗?(1)小序“兼怀子由”中的“兼”字看出苏轼写这首词还有其他目的。(2)苏轼还有什么目的呢?月亮在词中还代表什么呢?让我们先来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3) 朗读上片,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联系背景,思考文中月亮代指什么?3、通过刚才的解读在水调歌头中苏轼借助月亮抒发了什么情感?4、词可以唱,至于古人是怎么唱的我们不得而知,请欣赏王菲唱的水调歌头,会唱的跟着一起唱,在欣赏优美旋律的同时注意体会其中优美的句子。5、背诵全文五、 拓展: 刚才我们探讨了苏轼水调歌头中的月亮。其实,中国有许多咏月诗词,诗人在月亮上寄托的感情也是各不相同的。中国文人对月亮的情感到底有哪些?月亮在中国文人笔下代表什么?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探讨时注意,每小组中围绕一个观点进行探究,推选一名发言代表,发言时请先阐述观点,再引用诗句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