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65380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咬文嚼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咬文嚼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咬文嚼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咬文嚼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咬文嚼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咬文嚼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咬文嚼字》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教案学习目标: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 学生推举XX。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 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 生:也有。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 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经教师“

2、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

3、求。 师:明白 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应该。 师: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绍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

4、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三、学习目标师:好,我们说,这是一篇大学问家写的一篇小文章,但是仍然有必要让我们咬一咬,嚼一嚼,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教益,给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启发。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学习目标。 四、分层概括 现在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再粗读一遍文章,这一遍,先求得粗知大概。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文章有几段?标出记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

5、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师:好,大家粗读一遍,回答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 生: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概括一下就是:1、应该有谨严精神;2、只有咬文嚼字,不断推陈翻新,追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可能达到艺术的完美。 这个理大家是不是很同意? 生:同意。师:接受这个观点容易,那什么是比较难的呢?生:做起来难。 师:对。咱们不能像一句北京俗语所说的那样“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哪。还要从大学问家那

6、里学来咬文嚼字的本领。 师:下面大家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的推敲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 5、“套板反应” 五、具体分析 看作者在第8段有一句话:以上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我问: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实例? 生:不是。 师:那么,大家给这5个实例归一下类,看有没有层次上的分别? 生:1、2、3是文字修改方面的;4、5是有关词语的联想意义的。 师:好。我再问一下,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

7、有怎么改怎么好的。 生: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 师:你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分析一下。 师:作者分析得不是很在理? 生:在理。 师: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生读。 师:再把关于“推敲”的推敲的道理读出来。 生读 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生: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师:对,这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本

8、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我们找一个同学把作者分析“推敲”的部分好好读一读,我们认真体会一下。 师:读得很好。那么第6段和第7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生:讲的是阅读或者写作的又一难处:联想意义的把握和运用。 师:第6段是从哪个角度讲的?第7段又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呢? 生:第6段是从阅读中联想意义的确定之难。第7段从写作避免套语和“套板反应”之难来写的。两段正好正反对照。大家把关键的语句划出来。 师:这两段与我们前面的分析出来的咬文嚼字要与思想感情相关联有没有关系? 生:有。 师:把相关语句划出来。读一遍。 师:好。这样,我们读

9、完了这篇文章,我们对怎样去“咬文嚼字”是不是获得了一个总的原则。 生:咬文嚼字表面上是在锤炼语言文字,其实是在锤炼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对,这才是的关键。 六、运用 师:好,有了这样一个原则,我们给大家举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的做法,咬一番,嚼一番,咬出感情,嚼出味道来,怎么样? 例1:王安石诗句的例子:“春风”不是无情物,吹绿万物萌生机。”请同学们学着作者的分析方法,说一说用“绿”字的好处。例2: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两句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之中。 例3:填词 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 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骄傲,自豪,令人叹服。 大家填写词是什么?(板书) 你们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 “眩晕” 为什么大家道德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对,对语言的追求是没有极限的。 七、布置作业 那么,大家回去是不是可以拿出自己文章的某一段,咬一咬,嚼一嚼,让这一段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避免因词害意。好不好? 好。那么,这次真的下课了,谢谢大家的配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