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6516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数学圆锥曲线专题复习:圆锥曲线常用解法、常规题型与性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曲线八种解题方法、七种常规题型和性质(有相应例题详解)总论:常用的八种方法1、定义法2、韦达定理法3、设而不求点差法4、弦长公式法5、数形结合法6、参数法(点参数、K参数、角参数)7、代入法中的顺序8、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法七种常规题型(1)中点弦问题(2)焦点三角形问题(3)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4)圆锥曲线的有关最值(范围)问题(5)求曲线的方程问题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6)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7)两线段垂直问题常用的八种方法1、定义法(1)椭圆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r1+r2=2a。第二定义中,t=edr2=ed2。(2

2、)双曲线有两种定义。第一定义中,|厂-厂|=2a,当rir2时,注意r2的最小值为c-a:第二定义12122中,red,r2=ed2,尤其应注意第二定义的应用,常常将半径与“点到准线距离”互相转化。(3)抛物线只有一种定义,而此定义的作用较椭圆、双曲线更大,很多抛物线问题用定义解决更直接简明。2、韦达定理法因直线的方程是一次的,圆锥曲线的方程是二次的,故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常转化为方程组关系问题,最终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问题,故用韦达定理及判别式是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重点方法之一,尤其是弦中点问题,弦长问题,可用韦达定理直接解决,但应注意不要忽视判别式的作用。3、设而不求法解析几何的运算中,常设一

3、些量而并不解解出这些量,利用这些量过渡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方法称为“设而不求法”。设而不求法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而产生的弦中点问题,常用“点差法”,即设弦的两个端点A(xi,yi),B(x2,y2),弦AB中点为M(x0,y0),将点A、B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作差后,产生弦中点与弦斜率的关系,这是一种常见的“设而不求”法,具体有:(1)乂+菩=1(ab0)与直线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订+卜k=0。(其a2b200a2b2中K是直线AB的斜率)乂-学=1(a0,b0)与直线1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九-轧k=0(其a2b200a2b2中K是

4、直线AB的斜率)(3)y2=2px(p0)与直线1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0,y0),则有2yk=2p,即yk=p.(其中K是直线AB的斜率)4、弦长公式法弦长公式:一般地,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AB长的方法是:把直线方程y二kx+b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中,得到型如ax2+bx+c=0的方程,方程的两根设为x,x,判别式,则ABIABI1+k2IxxI二V1+k2匚,若直接用结论,能减少配方、开方等运算过程。ABIaI5、数形结合法解析几何是代数与几何的一种统一,常要将代数的运算推理与几何的论证说明结合起来考虑问题,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代数运算的严密性与几何论证的直观性,尤其是将某些代数式

5、子利用其结构特征,想象为某些图形的几何意义而构图,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代数性质。如“2x+y”,令2x+y=b,则b表示斜率为-2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如*+y2”,令Jx2+y2=d,y-3y-3则d表示点P(x,y)到原点的距离;又如,令二=k,则k表示点P(x、y)与点A(-2,3)x+2x+2这两点连线的斜率6、参数法(1)点参数利用点在某曲线上设点(常设“主动点”),以此点为参数,依次求出其他相关量,再列式求解。如x轴上一动点P,常设P(t,0);直线x-2y+1=0上一动点P。除设P(,)外,也可直接设P(2y1-1,y1)(2)斜率为参数当直线过某一定点P(x0,y0)时,常设此直

6、线为y-y0=k(x-x0),即以k为参数,再按命题要求依次列式求解等。(3) 角参数当研究有关转动的问题时,常设某一个角为参数,尤其是圆与椭圆上的动点问题。7、代入法中的顺序这里所讲的“代入法”主要是指条件的不同顺序的代入方法,如对于命题:“已知条件pi5p2求(或求证)目标Q”,方法1是将条件P1代入条件P2,方法2可将条件P2代入条件卩,方法3可将目标Q以待定的形式进行假设,代入P1,P2,这就是待定法。不同的代入方法常会影响解题的难易程度,因此要学会分析,选择简易的代入法。八、充分利用曲线系方程法一、定义法【典型例题】例1、抛物线C:y2=4x上一点P到点A(3,4a/2)与到准线的距

7、离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2)抛物线C:y2=4x上一点Q到点B(4,l)与到焦点F的距离和最小,则点Q的坐标为。分析:(1)A在抛物线外,如图,连PF,则|PH|=|PF|,因而易发现,当A、P、F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2)B在抛物线内,如图,作QR丄1交于R,则当B、Q、R三点共线时,距离和最小。解:(1)(2,迈)连PF,当A、P、F三点共线时,|Ap+|PH|=|AP|+|PF|最小,此时AF的方程为y=工20(x-1)即y=2j2(x-1),代入y2=4x得P(2,2j2),(注:另一交点为(斗,一迈),它为直线AF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舍去)1(2)(丁,1)4过Q作QR丄1交于

8、R,当B、Q、R三点共线时,|bQ+qf=bQ+QR最小,此时Q点的纵坐标为1,11代入y2=4x得x=4,:Q(&点评:这是利用定义将“点点距离”与“点线距离”互相转化的一个典型例题,请仔细体会。x2y2例2、F是椭圆才+=1的右焦点,A(l,l)为椭圆内一定点,P为椭圆上一动点。(1) PA+pF的最小值为(2) |PA|+2|PF|的最小值为分析:PF为椭圆的一个焦半径,常需将另一焦半径PF或准线作出来考虑问题。解:(1)4-*:5设另一焦点为F,则F(-1,0)连AF,PF|PA|+pF二|PA|+2a-|PFI二2a-(|PF|PA|)2a-|AF|二4-込当P是FA的延长线与椭圆的

9、交点时,|PA|+|PF|取得最小值为4-订5。1(2)作出右准线1,作PH丄1交于H,因a2=4,b2=3,c2=1,a=2,c=1,e=,2.|PF|二g|PHI,即2|PF|二|PH|.|PA|+2|PF=|PA|+|PH|a2当A、P、H三点共线时,其和最小,最小值为x=41=3cA例3、动圆M与圆C:(x+1)2+y2=36内切,与圆C2:(x-1)2+y2=4外切,求圆心M的轨迹方程。分析:作图时,要注意相切时的“图形特征”两个圆心与切点这三点共线(如图中的A、M、C共线,B、D、M共线)。列式的主要途径是动圆的“半径等于半径”(如图中的MC=|MD|)。解:如图,|mc|=md,

10、AC|-|MA|=MB-|DB|即6-|MA|=|MB|-2.|MA|+|MB|=8(*)x2y2点M的轨迹为椭圆,2a=8,a=4,c=1,b2=15轨迹方程为+=11615点评:得到方程(*)后,应直接利用椭圆的定义写出方程,而无需再用距离公式列式求解,即列出(x+1)2+y2+(x-1)2+y2=4,再移项,平方,相当于将椭圆标准方程推导了一遍,较繁琐!3例4、ABC中,B(-5,0),C(5,0),且sinC-sinB=5sinA,求点A的轨迹方程。分析:由于sinA、sinB、sinC的关系为一次齐次式,两边乘以2R(R为外接圆半径),可转化为边长的关系。33解:sinC-sinB=

11、5sinA2RsinC-2RsinB=52RsinA3.|ab|-|ac|二5|bc|即|AB|AC|=6(*).点A的轨迹为双曲线的右支(去掉顶点)V2a=6,2c=10.a=3,c=5,b=4x2y2所求轨迹方程为石-一1(x3)916点评:要注意利用定义直接解题,这里由(*)式直接用定义说明了轨迹(双曲线右支)例5、定长为3的线段AB的两个端点在y=x2上移动,AB中点为M,求点M到x轴的最短距离。分析:(1)可直接利用抛物线设点,如设A(X,X2),B(x2,X22),又设AB中点为M(x0y0)用弦长公式及中点公式得出y0关于x0的函数表达式,再用函数思想求出最短距离。2)M到x轴的

12、距离是一种“点线距离”,可先考虑M到准线的距离,想到用定义法。解法一:设A(x1,x12),B(x2,x22),AB中点M(x0,y0)(XX)2+(x2x2)2=91212込,即Mm+42,|MMJ4,当AB经过焦点F时取得最小值。M到x轴的最短距离为4点评:解法一是列出方程组,利用整体消元思想消xi,x2,从而形成y0关于x0的函数,这是一种“设而不求”的方法。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抛物线的定义,巧妙地将中点M到x轴的距离转化为它到准线的距离,再利用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A、B到准线的距离和,结合定义与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当三角形“压扁”时,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属性,简捷地求解出结果的

13、,但此解法中有缺点,即没有验证B是否能经过焦点F,而且点M的坐标也不能直接得出。二、韦达定理法【典型例题】x2y2例6、已知椭圆一+=1(2m5)过其左焦点且斜率为1的直线与椭圆及准线从左到右依次mm-1交于A、B、C、D、设f(m)=|AB|CD|,(1)求f(m),(2)求f(m)的最值。分析:此题初看很复杂,对f(m)的结构不知如何运算,因A、B来源于“不同系统”,A在准线上,B在椭圆上,同样C在椭圆上,D在准线上,可见直接求解较繁,将这些线段“投影”到x轴上,立即可得防f(m)=(xx)V2(xBADCx)(xBADC此时问题已明朗化,只需用韦达定理即可。X2y2解:(1)椭圆H=1中,a2=m,b2=m-l,c2=1,左焦点F1(-1,0)mm11则BC:y=x+1,代入椭圆方程即(m-1)x2+my2-m(m-1)=0得(m-1)x2+m(x+1)2-m2+m=0(2m-1)x2+2mx+2m-m2=02m设B(x1,y1),C(x2,y2),X+x2=-(2m5)f(m)=|AB|CD|=J2|(x-x)-(x-X)|+X)(X2A+x)|=|x+x|=亡22m2m1f(m)=迈也土1=巨(1+丄)2m12m1当m=5时,f(m)minio当m=2时,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