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64997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雨操场任务书讲解(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任务书建筑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第一学期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中学风雨操场方案设计授课班级:13建筑学班指导老师:凤元利周庆华洪涛许杰青制定时间:2016年10月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习并掌握中小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使用对象,设计相 应的建筑空间,并解决好各功能区之间的关系,使之分区明确,流线清晰,即彼 此联系又互不干扰,并满足国家相关规范。2、了解中小学总体功能布局的特点及校园空间的特色,学习并掌握中小学 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法。3、学习体育建筑空间特点,熟悉相关建筑规范,了解比赛场馆视线及声场 定性分析方法。4、学习并了解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及空间特点,掌握根据建筑空间特点 进行结构合

2、理选型的原则。5、养成尊重环境、尊重规划的设计习惯,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入手,用协调 的手法设计单体。课程过程中重点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学习:1) .场地设计:综合地段的地形条件、规划条件、规范要求;周边城市建 筑环境、交通环境,处理好建筑总体布局、地段内外的人、车流交通布局,主、 次入口的设置,场地停车、绿化环境设计。2) .建筑设计:正确理解相关规范与指标,组织好各功能空间的组合及主 次流线关系了解掌握相关类型建筑的基本特征;综合建筑平面、立面的设计,营 造室内外协调统一的空间组合和外观造型。3) .技术设计:注重大跨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对设计构思、空间处理的影 响,并结合智能、节能、生态等设计因

3、素。二、基地条件(附地形图1、2)建筑基地位于两座高级中学校园内,校园总平面根据教学要求自行设计。风 雨操场的位置结合总图布置,应满足校园规划中对体育教学用房的要求,同时兼 顾城市街景的要求。三、设计要求:拟建风雨操场由运动教学区和体育教研管理区两部分构成,运动区主体结构 1-2层,管理区可建2-3层,总建筑面积控制在5600平方米(误差小于10%), 建筑高度小于24米。具体功能要求如下:1、运动区可建两层,面积4000平方米左右。室内运动场面积2200平方米 左右,可布置在二层,要求容纳三个排球场或三个篮球场教学使用,同时可以转 换成一个标准篮球比赛场地;底层布置武术训练房400平方米,体

4、操舞蹈训练房 400平方米,乒乓球训练房400平方米;交通及配套面积800平方米;设计层高 应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控制。2、运动区要求布置单侧固定看台,部分活动看台,沿墙边可布置活动座椅, 也可利用层高设置跑马廊,用来观看比赛及休息。3、风雨操场具备满足各学院举办各种集会、活动的使用要求,布置一个不 小于100平方米的舞台。4、教学管理区2-3层,面积1600平方米左右,空间与运动区可分可合,但 必须有便捷交通联系。设置必要的器材库房、卫生间、更衣室、体育教学管理和 办公用房,学生社团活动用房。其中器材库房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教学管理 办公及社团活动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卫生间及更衣室面积

5、不少于150平方米。5、运动区应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及必要的声学效果,同时又要避免眩光而 影响教学及比赛使用。6、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处理好大小空间的有机转换。充 分利用建筑层高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及建筑形象。7、处理好风雨操场和校园整体环境的关系,对建筑风格和尺度准确定位; 结合周边运动场地,合理组织各种流线设计,避免交叉干扰;优化场地设计,满 足疏散及消防要求。8、建成后的风雨操场既要与校园建筑环境相协调,又要彰显中学生的活力, 体现体育建筑的特性,力争成为校园内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四、设计成果1、总平面图,1: 5002、各层平面图,立面图(4个),剖面图(两

6、个),1: 100(包括运动区各种运动模式及活动模式布置准换平面图)3、效果图一张,分析图若干4、建筑实体模型一个,要求可展示结构类型。1:1005、方案设计说明(立意、构思、总体与单体的设计理念,功能说明与空间 分析,结构选型及相关经济技术指标)五、设计要点(评分要点)1、设计能力:对设计任务书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独立思考与工作,有正 确的立意(40%)。2、设计内容:能全面地、综合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构思巧妙,方案有 新意(30%)。3、图面表达:设计内容表达完整、清晰,达到方案设计的深度,具有驾驭 线条与色彩的能力,图面排版得当,整体性强,具有感染力(30%)。4、动手能力:模型制作准

7、确精良,能有效展示建筑结构选型及空间效果。六、进度安排1、第一周:发放设计任务书,课堂讲授风雨操场建筑设计原理。2、第二周:现场调研,完成相关调查,书写调研报告;初步构思方案,环 境分析和总平面构思。3、第三周:方案构思、总平面设计,通过概念分析草图,体块工作模型等 手段进行多种方案比较,并确定方向。4、第四周:平面设计,立面构思,提交第一次草图设计和工作模型。5、第五一第六周:二草,方案调整,建筑单体平面、立面、剖面设计,深 化工作模型,功能空间分析,交通流线分析,绿化景观分析。全班分二组公开汇 报、介绍自己的方案;公开点评,当堂评分,互相交流。6、第七周:完善总平面、平面、立面、剖面,优化

8、结构、设备等技术设计, 绘制各个分析图及建筑各层平面、立面、剖面正图,制作成品模型,8、第八周:完善成果,并上交,组织年级公开评图。七、参考书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程JGJ50-2001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5)建筑设计资料集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现代体育馆建筑设计,梅季魁,黑龙江科技出版社。7)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张文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建筑设计方法学张钦楠,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9)中小学建筑设计,张宗,李志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相关建筑设计专业期刊设计任务指导书

9、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通过该课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在一定的环境和经济水准条件下,处 理功能技术比较复杂、造型要求较高的中小型综合性建筑的设计方法。强调各相 关学科、相关专业的交叉,树立综合意识和广义环境意识,培养学生解决综合设 计问题的能力。2、了解中小学总体功能布局的特点及校园空间的特色,学习并掌握中小学 校园规划的设计方法。3、学习体育建筑空间特点,熟悉相关建筑规范,了解比赛场馆视线及声场 定性分析方法。4、学习掌握大空间建筑的结构选型、交通组织,掌握根据建筑空间特点进 行结构合理选型的原则。注重大跨结构选型、设备选型对设计构思、空间处理的 影响,并结合智能、节能、生态等设计因素。5、养

10、成尊重环境、尊重规划的设计习惯,从校园的整体规划入手,用协调 的手法设计单体。6、在三年级建筑设计基础及原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场地设计、 建筑方案创作、图纸表达及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内容1、文献调研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整理,旨在了解中小学规 划及体育建筑的特征、发展历史以及大跨度建筑的结构形式及空间特点,了解当 前我国体育建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2、专题调研结合本课程设计所选题目,对本市及周边城市优秀中小学体育建筑设计成果 进行广泛的调研,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讨中小学体育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发展 和实践。3、课程设计在现场调研基础上,收集现状基础资料

11、和相关背景资料,分析基地现状与周 围环境关系,提出相应的设计目标及空间表达成果。4、设计成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图文并茂,符合课程设计排版要求。三、主要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讲解、设计辅导、专题讲座、问题讨论、参观调研、公开讲评等 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问题分析、方案创作能力的训练与提高。设计要点1. 校园总平面1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机动车流量 超过每小时270辆的道路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 取有效的隔声措施。2 ).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运动场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学校运动场地 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

12、运动场地。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 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3 ).学校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学校用地的地形、地势,按教学区、体育运动 区、生活区、实验园地、绿化区等进行规划布局,力求做到功能合理,分区明确, 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图书、实验楼应布置在校园中安静的部位,并有良好的朝向。 办公部分应安排在对外联系便捷,对内管理方便的部位; 生活区为保障对外联系方便及不干扰校内正常的活动,应设有独立出口, 能自成一区,与教学用房有一定的距离。 体育活动用房,应接近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形成体育活动区。每六个班应 有一个篮球场或排球场。运动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场地应为弹性地面。4).校园内各建筑或一

13、栋建筑前后几个部分之间,应满足防火间距、日照间 距、防噪卫生间距。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两排教 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 25m。5 ).学校的校门应设于靠近交通方便,上下学安全,车流量较小的街道内, 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校门处应留出一定缓 冲距离,校门内外应设置视野开阔、较为宽敞的缓冲空间。6).校园内道路系统应简明、直接,在正常情况下人流通行顺畅,在紧急情 况下应保证人流疏散安全。车行系统不能在各个功能区内部穿越,尤其是教学区。2. 风雨操场1)风雨操场的面积应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需要,

14、也应考虑全校师生聚会的需要,在面积上应符合建设标准的规定,在设计上应符合规范要求。2)风雨操场可具备满足学校举办各种集会、活动的使用要求,在纵轴线一端设 置简易型舞台,并考虑在适当位置设置存放活动座椅的库房。3)风雨操场的位置应与室外运动场地靠近,以便二者连成一体综合使用。4)为方便使用,风雨操场内应设置必要的辅助用房,如体育器材室、体育教研 室、更衣室、淋浴及卫生间等。5)出入口的数量和宽度,以满足最大容纳人数的紧急疏散要求。6)当风雨操场有对外开发的可能性时,应考虑其出入口的位置与学校出入口的 关系,不应使外来使用者的交通流线穿过教学区。7)风雨操场应采用自然采光通风,主要采光面为南北向,

15、即风雨操场的长轴为 东西向,但东西山墙上不得开设采光窗以防止产生眩光。8)风雨操场的室内空间应满足下表要求项目面积m2净高m使用说明小学中学中师幼师类型小型360不低于6.0容1-2班-中型(甲)650不低于7.0_容1-2班中型(乙)760不低于8.0-容2-3班大型1000不低于8.0-容3-4班9)运动区四周(沿墙边)可布置活动座椅。可利用层高设置跑马廊,用来观看 比赛及休息。10)根据建筑功能,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并处理好大小空间的有机转换。充分利 用建筑层高的变化及结构特点,创造良好的空间效果及建筑形象。11)处理好风雨操场和校园整体环境的关系,对建筑风格和尺度准确定位;结合 周边运动场地,合理组织各种流线设计,避免交叉干扰;优化场地设计,满 足疏散及消防要求。五、设计阶段及成果要求1、设计阶段划分现场调研阶段要求:现场调研成果,包括设计条件分析,场地地形分析;成果格式应规范化,一般采取三段式结构,分为序论、本论和结论三部 分。在正文后还可有附录部分,提供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