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说课稿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63380 上传时间:2023-09-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音乐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音乐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音乐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音乐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说课稿(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说课稿关于音乐说课稿汇总六篇音乐说课稿 篇 1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中的第八单元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中第十五节贝多芬。我说课的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一、说教材这个单元主要探究贝多芬的音乐作品,一共有两首,分别是第 23 钢琴 奏鸣曲第三乐章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感知能力,确 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能够会唱欢乐颂的音乐主题;并能看懂 4 拍子的指 挥图示。(3)情感目标: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加强学生对欧洲古典主义 音乐及

2、贝多芬精神的认识。二、说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贝多 芬的作品风格及内涵,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启发学生把学习、生活同乐曲所表达 的深刻内涵紧密结合起来。三、说教法坚持以聆听为主的教学原则 ,在音乐鉴赏活动中不但要听辨音乐的变化, 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辨别力、表现力和理解力, 了解音乐表现的方法手段,培养对音乐形象的感知和体验。四、说学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 学习:1.在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时,启发学生在对音乐形像与音乐情感的体验 中充分展开想象,建立一定的音乐思维空间。2.在音乐知识

3、内容的学习方面,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 式,避免枯燥的知识灌输和单一的讲解。3.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包括课前准备),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相关信 息,做到会提出问题、能分析问题、善解决问题,增强与他人间的协作能力,享受 学习的快乐过程。五、说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与学生一起聆听第 23 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通过听辨音乐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并引出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2.讲授新课:讲新课之前,先请几位同学把我们上节课要求大家针对以下问题收集的 相关资料给大家展示一下。a、贝多芬的生平简介;b、贝多芬创作的作品分类;c、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主题;

4、d、试举例,说说贝多芬创作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各组代表介绍)。完整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回答该作品体现了贝多芬怎样的伟 大思想? 分段鉴赏,听辨后列出各段的演唱形式、人声音色的变化,在表达情 感,增强艺术感染力中所起的作用。学唱欢乐颂主题,体验合唱情绪与表达的感情。说说它对你在今后 的学习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启迪?课堂实践:引导学生在学唱的同时,感受 4 拍子的节奏特点,能看懂 4 拍子的指挥图示,并尝试指挥合唱欢乐颂主题。3.拓展与研究对比聆听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未完成交响 曲、小步舞曲、命运交响曲片段,说说有何异同点?4.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并对

5、乐圣贝多芬的生平和 坎坷遭遇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相信大家也都有不同的收获。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 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挫折与困难,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些挫折、困难? 或许你已经从贝多芬以及他的作品当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树 立远大的理想,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困难与挑战。以上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音乐说课稿 篇 2一、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是一首欢快的印度尼西亚民歌,表现了庄稼人的劳动 热情。旋律中贯穿着欢跃的舞蹈节奏,虽然连续八次出现相同的节奏型,却毫无单 调冗长之感,反而使人感到意犹未尽,更具乡土气息。二、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学习者是四年级学生。该班学生音

6、乐基础薄弱,不少同学把学会唱 歌作为音乐课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其它音乐素养如:欣赏、律动、演奏、 创编、体验、感悟等被忽视。为此在每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注重激发学生 学习音乐的兴趣,引领他们吸收丰富的音乐营养,进行美的熏陶。三、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恰利利恰利,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艰辛以及收获成果时的喜 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大自然。2.体验印度尼西亚的音乐风格、情趣,对表现乡村生活的音乐产生兴趣。3.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能发挥想象力,模仿人们在田间劳动时的动 作、表情,创编动作表演。4.欣赏霍拉舞曲,了解有关霍拉舞的知识。四、教学重点:体验这首乡村音乐所表现的喜悦情感;启发创编

7、音乐。五、教学思路设计本节课教学流程设为四大块,即:创设情境采金秋;走进情境唱金秋;融 入情境舞金秋;采集音源创金秋。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音乐世界。我将这么去创设 情境: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喜欢这个季节吗?为什么?重点围绕“为什 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秋天的美、秋天的丰收。接下来 再引:那就让我们去采金秋(即复习旧歌)、唱金秋、舞金秋吧。从而引领学 生走进音乐世界。第二环节,走进情境,唱金秋(即学新歌)怎样才能唱出歌曲的美好的情感?第一,引导学生学会听。播放出色的录 音范唱,让优美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听后让学生说出心里话音乐感受。还可 设计这样

8、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你觉得歌曲反映了怎样的情绪?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 养学生欣赏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第二,寓教于乐,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融入丰富 多彩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知识,形成音乐能力。如:为了掌握二四 拍的强弱规律,我设计启发学生创编不同拍法,或击掌拍肩,或跺脚捂 膝,或与他人合作等等。第三,模唱、跟唱、评唱、唱准确。多角度、多形式的学 唱歌曲,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能力。第三环节,融入情境,舞金秋启发学生模仿庄稼人劳动的动作来体验劳动的辛苦,感悟曲情,实践音 乐,丰富想象,鼓励创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第四环节,采集音源,创金秋“生活即音乐”,这对小学生来说,本属陌然、

9、遥远,然而当教师引领学 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田野,去采集音源时,学生觉得“生活即音乐”竟是那么亲 近,那么真实!这一环节我是这么设计的:看到田野一片繁忙丰收的景象,天上飞 翔的鸟儿,一定为他们歌唱。同学们,假如你就是小鸟,会怎么唱?还有谁会歌 唱?那就让我们唱响一首田园交响曲吧!这样,通过引领学生采集音源,然后按节 奏编创,形成多声部后模唱。学生会深切体会到:创作并非大家的专利,我们小学 生同样能行!至于运用新理念去实施音乐教学,就再也不是强人所难的事了。音乐说课稿 篇 3说教材我选的内容是第四单元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 音乐文化,成为

10、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 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 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 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 了以下内容:学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 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 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学唱歌曲

11、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 养学生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课件。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 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 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 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 富了学生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 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动静交替

12、、热情 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说学法聆听法、小组活动法。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 生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 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说教学过程一、导课首先播放短片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E、成吉思汗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 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

13、史方面的知识。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 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 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 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 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二、新课(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欣赏前,把学生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 “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播放乐曲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畅所欲

14、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 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 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 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二)学唱歌曲牧歌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对 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2)跟琴唱歌词要求学生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演唱形 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 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 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播放乐曲找学生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 赏了解。四、创作与探索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 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