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6322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两个四位一体防突措施(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健全防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防突责任1、矿长:对防治突出管理工作负全面责任,应定期检查防治煤 与瓦斯突出工作,解决防治突出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防治 突出工作的顺利实施。2、矿总工程师:对防治突出工作负技术责任,组织编制、审批 实施、检查防治突出工作规划、计划和措施。3、生产副矿长:对分管范围内的防突工作负责。4、安全副矿长:对防突工作负责监督检查。5、防突组长:负责人对本职范围内的防突工作负责。6、通风科长:对管辖内的防突工作负直接责任。防突人员对所 在岗位的防突工作负责。7、矿井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责任主体;煤矿各科室对防治煤 与瓦斯突出负责监督

2、管理。8 、煤矿成立“四位一体”防突专职机构(或防突小组),配齐 专业技术人员和防突专业人员。9 、煤矿成立“四位一体”防突领导小组:总工程师任组长。10、通风副组长,安全生产处室负责人与通风处全体人员为成员。 负责全局防突工作的监督、指导与管理。11、煤矿成立“四位一体”防突工作小组:矿长为组长,总工程 师为副组长,成员由生产、通风、抽采的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矿井的防突工作的具体实施。12、完善煤矿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区队、班组等相关人员防突 管理的岗位责任制;防突措施设计和措施会审制度;掘进进尺审批制 度;预测预报、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的验收制度;防突事故分析追究 制度等。二、区域综

3、合防突措施要求(一)基本要求1. 突出矿井应做好防突工程的计划和实施,将预抽煤层瓦斯、保 护层开采等工程与矿井采掘部署、工程接替等统一安排,合理布置, 确保在突出煤层采掘前实施区域防突措施。2. 区域预测、区域效果检验工作由矿防突专职人员进行测定,出 具区域预测结果和区域效果检验报告。3. 区域防突措施的施工由各矿井组织人员实施。(二)区域预测1、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参数的测试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 分别布置;每一采区、每一区段以石门为界一翼为一地质单元,同一 地质单元内沿煤层走向不少于2 个,沿倾向不少于3个测试点。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预测临界值瓦斯压力P/MPa瓦斯含量W/ (m3.t-

4、i)区域类别0.748无突出危险区除上述情况以外的其他情况突出危险区三)区域防突措施1、保护层开采(1)坚持优先保护层开采,保护层开采必须到位,采空区内不 得留设煤柱,确需留设煤柱必须经矿务局总工程师批准,并做好纪录, 并标在采掘工程及瓦斯地质图上,每个被保护层的瓦斯地质图应标出 煤(岩)柱的影响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采掘工作前,首先采取预抽 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2)正在开采的保护层工作面必须超前于被保护层的掘进工作 面,其超前距离不得小于保护层与被保护层层间垂距的3 倍,并不得 小于 100m。(3)保护层和被保护层开采设计依据的保护层有效保护范围等 有关参数应根据试验考察确定,并报矿务

5、局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2、预抽煤层瓦斯(1)穿层钻孔或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钻孔必须控制区 段内的整个开采块段、两侧回采巷道及其外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钻 孔控制回采巷道是:倾斜、急倾斜煤层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 下帮至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至少各15m。以上所述的钻 孔控制范围均为沿层面的距离。(2)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钻孔应控制整条煤层巷 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煤层,钻孔控制巷道是:倾斜、急倾斜煤层 巷道上帮轮廓线外至少20m,下帮至少10m;其他为巷道两侧轮廓线 外至少各15m。钻孔控制的条带长度不小于60m。(3)顺层钻孔或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

6、突措施 的钻孔应当控制整个开采块段的煤层。(4)穿层钻孔预抽石门应当在揭煤工作面距煤层的最小法向距 离 7m 以前实施, ( 在构造破坏带应适当加大距离)。钻孔的最小控制 范围是:石门揭煤处巷道轮廓线外12m、底部或下帮6m,同时还应 保证控制范围的外边缘到巷道轮廓线的最小距离不小于5m。(5)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在预抽防突效果有效的区域内作业 时,工作面距未预抽或预抽防突效果无效范围的边界不得小于20m。(6)预抽煤层瓦斯钻孔应在整个预抽区域内均匀布置,钻孔间 距应根据实际考察的煤层有效抽放半径确定。(7)预抽瓦斯钻孔封堵必须严密。穿层钻孔的封孔长度不得小 于5m,顺层钻孔的封孔长度不得小于

7、8m。(8)钻孔孔口抽采负压不得小于13kPa。预抽瓦斯浓度低于30% 时,应当采取改进封孔的措施,以提高封孔质量。(四)区域措施效果检验1. 开采保护层、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 压力、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判断,若被保护区域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压 力(P)小于0.74MPa、瓦斯含量(W)小于8m3/t,为无突出危险区。 否则,仍为突出危险区,保护效果、预抽防突效果无效。2. 采用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时,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 瓦斯含量指标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穿层钻孔预 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必须依据实际的 直接测定值。3. 当采用钻

8、屑瓦斯解吸指标对穿层钻孔预抽石门揭煤区域煤层 瓦斯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3 个钻孔,在钻孔钻进到煤层时每钻进lm采集一次孔口排出的粒径1 3mm的煤钻屑,测定其瓦斯解吸指标或Ah?值。测定时,应考虑 不同钻进工艺条件下的排渣速度。各煤层石门揭煤工作面钻屑瓦斯解吸指标的临界值按下表中所 列的指标临界值预测突出危险性。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的参考临界值煤样Ah2指标临界值(Pa)K扌旨标临界值(mL/gmin丞)干煤样2000.5湿煤样1600.44.采用直接测定煤层残余瓦斯压力或残余瓦斯含量等参数进行预抽煤层瓦斯区域措施效果检验时,应当符合

9、以下要求: 对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预抽区段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若区段 宽度未超过120m,以及回采工作面长度未超过120m,则应沿回采工 作面推进方向每间隔305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若预抽区 段宽度或回采工作面长度大于120m时,则应在回采工作面推进方向 每间隔3050m,至少沿工作面方向布置两个检验测试点。当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钻孔在回采区域和煤巷条带的布置方式 或参数不同时,按照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和穿层钻孔 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的检验要求分别进行检验。 对穿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 间隔305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 对穿层钻孔预

10、抽石门揭煤区域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应至少布 置4个检验测试点,分别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的上部、中部和两侧, 并且至少有一个检验测试点位于要求预抽区域内距边缘不大于2m的 范围。 对顺层钻孔预抽煤巷条带防突措施进行检验时,在煤巷条带每 间隔2030m至少布置一个检验测试点,且每次检验不得少于3个 点。(五)区域验证1. 在石门揭煤工作面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的区域验证,采用石门 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方法进行。2. 在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采用工作面预测方法对无突出危险 区进行区域验证时,应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在工作面进入该区域时应立即连续进行至少 2 次区域验证; 工作面每推进1050m至少进行两次

11、区域验证; 在构造破坏带连续进行区域验证; 煤巷掘进工作面应至少打 1 个超前距不小于 10m 的超前钻孔 探测地质构造和观察突出预兆。3. 当区域验证为无突出危险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进行采掘作 业。4. 只要有一次区域验证为有突出危险或超前钻孔等发现了突出 预兆,则该区域以后的采掘作业均应当执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三、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要求1. 基本程序与要求1)局部综合防突措施的施工、预测、防突措施、效果检验、安 全防护设施的安装等均由各矿井专业防突队伍执行。2)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工作面防突措施,并进行措施效果 检验。经检验证实措施有效后,即判定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当措施 无效时,仍为突

12、出危险工作面,必须采取补充防突措施,并再次进行 措施效果检验,直到措施有效。3 )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在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保留足够的突 出预测超前距或防突措施超前距的条件下进行采掘作业。 煤巷掘进和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预测超前距均为2m。 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措施超前距为:煤巷掘进工作面5m,回 采工作面3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但煤巷 掘进工作面不小于7m,回采工作面不小于5m。2. 石门揭煤工作面 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准确控制煤层层位,掌握煤层的赋 存位置、形态。在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法向距离 10m 之前,应当至少 打两个穿透煤层全厚且进入顶(底)板不小于0

13、.5m的前探钻孔,并 详细记录岩芯资料。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的区域揭煤工作面掘进至距煤层最小 法向距离 20m 之前必须布置一定数量的前探钻孔,以保证能确切掌 握煤层厚度、倾角变化、地质构造和瓦斯情况。 石门工作面从距突出煤层底(顶)板的最小法向距离5m开始 到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2m (最小法向距离)的过程均属于揭煤 作业。揭煤作业前应编制石门揭煤的专项防突设计,报矿务局总工程 师批准。 石门揭煤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预测必须在距突出煤层最小法 向距离 5m 前进行。 石门采用远距离爆破揭开突出煤层时,揭煤工作面与煤层间的 最小法向距离为 2m。 当石门揭穿厚度小于0.3m的突出煤层时,可

14、直接用远距离爆 破方式揭穿煤层。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法预测石门揭煤工作面突出危险性时, 由工作面向煤层的适当位置至少打3个钻孔,测定瓦斯解吸指标Ah2 值。 石门揭煤工作面的防突措施可采取预抽瓦斯、排放钻孔、金属 骨架等措施。 石门揭煤工作面进行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时,采用钻屑瓦斯解吸 指标法,检验孔数不得少于5个,分别位于石门的上部、中部、下部 和两侧。3. 煤巷掘进工作面 煤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进行预测,未进行预测,不允许作业。 工作面预测时,至少打2个直径42mm、孔深810m的钻孔, 测定钻屑瓦斯解吸指标和钻屑量。钻孔应尽可能布置在软分层中,一 个钻孔位于掘进巷道断面中部,并平行于掘进方向,

15、其他钻孔的终孔 点应位于巷道断面两侧轮廓线外24m处。 当预测值超过突出临界值或最大钻屑量大于 5.4L/m 时,必须 按照该工作面的防突设计或措施施工钻孔进行排放或抽放, 预抽或排放钻孔孔数、孔底间距等,应根据钻孔的有效预抽或排放半 径确定。钻孔超前排放最小控制距离为巷道两侧轮廓线外煤层上帮7m、 下帮 3m。 实施防突措施后,煤巷掘进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措施超前距为 5m,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不小于7m。 效检孔应不少于 3 个,深度应小于或等于防突措施钻孔,并应 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相对较小、孔间距相对较大的位置。 效果检验指标必须是Ah2小于临界值指标和最大钻屑量不大 于5.4L/m,且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贝U措施有效;否则,还需实施防 突措施,直至效果检验符合要求方可按排掘进施工。4、采煤工作面 采煤工作面预测,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个预测 钻孔,深度510m。 实施防突措施后,回采工作面应保留的最小措施超前距为3m, 在地质构造破坏严重地带应适当增加超前距,不小于5m。 防突措施效果的检验,应沿采煤工作面每隔1015m布置一 个检验钻孔,并且应布置于所在部位钻孔密度相对较小、孔间距相对 较大的位置,检验孔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