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6234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10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口算与估算(P35例1和例2及练习六)。教学目标1能对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加以推广,得出多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2能利用多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3.能对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并能与同学交流估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多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观察P33的插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2铺垫练习: 渔业队上午捕鱼760千克,下午捕鱼2375千克,一大共捕鱼多少千克?学生独立试做。请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计算过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1:(1

2、)展示例1:(2)指导学生列式解答:260000+3xx0=580000()(3)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呢?学生讨论、交流:还可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口算就比较简便。指名学生说出算法: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4)做一做:完成练习六的第1题。2、教学例2:(1)展示:xx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xx年达2039800公顷。估算一下,xx年退耕还林的面积比xx年大约多多少公顷?(2)指导学生想:应该把401535和2039800各看成多少来进行估算?(3)小结后板书:2039800-401535xx000-400000=1600000公顷(4)估算的

3、方法是什么?三、课堂活动。(即P35的“课堂活动”)教师展示卡片:让学生看卡片进行估算。四、课堂总结: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六的其余习题。板书设计口算与估算例1:260000+3xx0=580000()因为26+32=58,所以26万+32万=58万。例2:xx年某地退耕还林401535公顷,xx年达2039800公顷。估算一下,xx年退耕还林的面积比xx年大约多多少公顷?2039800-401535xx000-400000=1600000公顷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P37的内容和例1、例2、例3及练习七。教学目标认识并会使用计算

4、器来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教学准备计算器实物及P37的插图。教学过程一、认识计算器:1、展示或观察P37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认识一下计算器。2、教师介绍计算的功能键及简单的功用:显示屏、开机键(ON/C)、关机键(OFF)、清除数据键(C.CE)、四则运算键( )、数字键(0 1 29)。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1、教学例1:(1)、出示题目:181+63= 181-63=(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想一想:在上面的计算中,如果把181+63输成了181+53,怎么办呢?2、教学例2:(1)、学生合作完成。(2)交

5、流结果。(3)做一做:用计算器计算:4980-2680= 9126=7300= 6897-5329=3、教学例3:(1)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同例2。(2)算一算:1680+9275-732825736-8690+2673三、课堂活动(P41的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四、课堂总结:今天的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七的习题。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例1:181+63= 181-63=例2:2680+2500=5180(元)答:共要5180元。用计算器计算:4980-2680= 9126=7300= 6897-5329=例3:7830+6780-13600= ()算一算:168

6、0+9275-732825736-8690+26733、加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P43的加减法的关系及练习八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1、操作感知:(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

7、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 数之间的关系。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1)按给出条件编题。按“我们班共有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3

8、)列式解答。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1)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171835(人)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2)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为什么用减法算?“35”“17”“1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P44的课堂活动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1今天学习了什么?2你是怎样学会的?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五、作业:完成练习八的习题。 板书设计加减法的关系18+17=35(人)35-17=18(人)35-18=17(

9、人)4、加法运算律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P46-47的例1和例2及相关的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加法交换律。(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2773 73 275837 37582学生计算得数。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问题:

10、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 96237男生完成:763024 23796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3学生自学书本、质疑。4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二、加法结合律(

11、一)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学生计算出得数。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异:运算顺序不同。再一题:5938732和59(38732),得数会相同吗?(相同)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规律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 (138)5女生完成 3024+(73+6) 13+(8+5)男生完成 3024+73+6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2揭题:从以上式题可以看出,都符合我们的猜想,同时也证明了猜想的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12、加法结合律”教师板书:加法结合律书上又是怎么说的呢?看书3、小结:学生根据板书口述结合律。学生尝试用三个不同的字母(a、b、c)来表示结合律。三、使用规律,巩固新知。P47的课堂活动。四、反思过程,学会方法。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九的习题。板书设计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那么a+b=b+a。 加法结合律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那么(a+b)+c=a+(b+c)5、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

13、简便计算(一)利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 教学内容P50的例3、例4及P51的“课堂活动”和练习十的第1、2、3题。教学目标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3、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教学重难点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 )。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

14、考察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113+96+87(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能力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b生答:113+96+87=113+(96+87)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较快?(3)揭示课题: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2基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7185782 5762138(1)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A、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B、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3)议一议:4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