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6062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基工程与基础工程_、灌浆工程(一)灌浆材料、设备和制浆1、灌浆的材料和浆液(1) 灌浆工程所采用的水泥品种,应根据灌浆目的和环境水的 侵蚀作用等由设计确定。普通情况下,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或者普通硅 酸盐水泥。当有抗侵蚀或者其他要求时应使用特种水泥。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者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灌浆时应得到设 计 许可,浆液水灰比不宜稀于1 。(2) 灌浆用水泥的品质必须符合GB175-2022或者所采用的其他 水泥的标准以及本条文的规定。回填灌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32.5或者以上,坝体接缝灌浆、各类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可为42.5 或者以上。帷幕灌浆、坝体接缝灌浆和各类

2、接触灌浆所用水泥的细度宜为通 过80y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3) 灌浆水泥应妥善保存,严格防潮并缩短存放时间。不得使 用受潮结块的水泥。(4) 灌浆用水应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用水的要求。(5) 基岩帷幕灌浆、基岩固结灌浆、隧洞灌浆、混凝土坝体接 缝灌浆和岸坡接触灌浆宜使用普通水泥浆液。(6) 覆盖层灌浆材料应根据覆盖层的地层组成,透水性、地下 水流速、灌浆材料来源和灌浆目的等要求,通过室内材料试验和现场 灌浆试验确定。(7) 根据灌浆需要,灌浆浆液或者浆液组成部份的材料应满足下 列要求:1)灌浆用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大于 14 ,黏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少于25%,含沙量不

3、宜大于5% ,有机物含量不 宜 大于3% 。黏土宜采用浆液的形式加入,并筛除大颗粒和杂物。2)灌浆用膨润土,其品质指标应符合GB/T5005-2022的规定。3)灌浆用粉煤灰,根据工程需要可使用I级或者II级粉煤灰,其 品质指标应符合DL/T5055-2022的规定。4)灌浆采用的砂应为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者人工砂,粒径不宜大 于 1.5mm。5)根据灌浆需要,在浆液中加入的其他掺和料,应通过室内试验 或者现场试验确定。(8)根据灌浆需要,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下列外加剂:1)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硫酸钠等,或者使用硫铝酸盐水泥2)减水剂,木质素硫酸盐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类 高效减水剂

4、等。3)稳定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4)其他外加剂。(9)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和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 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的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宜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入水润胀 后再加入。(10)普通水泥浆液可不进行室内试验。其他类型浆液应根据设 计需要和工程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下列性能试验:1)掺合料(或者细水泥)的细度和颗粒分曲线;2)浆液的流动性或者流变参数;3)浆液的密度、析水率或者沉降稳定性;4)浆液的凝结时偶尔丧失流动性时间;5) 浆液结石的密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系数 渗透破坏比降。6) 其他试验。(11) 灌浆浆

5、液在施工现场应定期进行温度、密度、析水率和漏 斗黏度等性能的检测,发现浆液性能偏离规定指标较大时,应查明原 因,及时处理。2、灌浆设备和机具(1) 制浆机的技术性能应与所搅拌浆液的类型、特性相适应,保证能均匀、连续地拌制浆液。高速制浆机的搅拌转速应不小于1200r/min 。(2) 灌浆泵的技术性能应与所灌注的浆液的类型、特性相适应。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最大灌浆压力的1.5 倍,压力波动范围宜小于灌浆 压力的20,排浆量能满足灌浆最大注入率的要求。(3) 灌浆管路应保证浆液流动畅通并应能承受1.5 倍的最大 灌浆压力。灌浆泵到灌浆孔口的输浆管长度不宜大于30m。(4) 灌浆泵出浆口和灌浆孔孔口处

6、均应安设压力表。灌浆压力表的量程最大标值宜为最大灌浆压力的22.5 倍。(5) 灌浆记录仪应能自动测量记录灌浆压力和注入率。(6) 灌浆用的计量器具,如钻孔测斜仪、压力表、灌浆记录仪(包括流量计、压力计等)以及其他监测试验仪表,应定期进行校验或者 检 定,保持量值准确。3. 制浆(1) 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 (分量)称量法计量。(2) 膨润土、黏土加入制浆前宜进行浸泡、润胀、或者强力高速 搅拌,充分分散黏土颗粒。(3) 水泥浆液宜采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拌制,水泥浆液的搅拌时 间不宜少于30s。拌制水泥黏土(膨润土)浆液时宜先加水、再加水泥拌成

7、水泥浆, 后加黏土浆液搅拌。加黏土浆液后的拌制时间不宜少于2min。如使 用黏土(膨润土)直接搅拌成浆时,应先制成黏土 (膨润土 )浆液,再 加入水泥充分搅拌。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应使用高速搅拌机拌制并加入减水剂,搅 拌时间不宜少于60s。膏状浆液应使用大扭矩的搅拌机,搅拌时间应结合浆液配比通过 试验确定。沥青等其他浆液的搅拌设备和搅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4) 各类浆液应搅拌均匀,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细水泥浆液不宜大于2h,水泥浆不宜大于4h,水泥黏土浆 不宜大于6h .其他浆液的使用时间应根据浆液的性能试验确定。(5) 浆液宜采用集中制浆站拌制,可集中拌制最浓一级的浆液,

8、输 送到各灌浆地点调配使用。输送浆液的管道流速宜为.42.0m/s。各 灌浆地点应测定从制浆站或者输浆站输送来的浆液密度,然后调制使 用。(6) 应对浆液密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保持浆 液 性能符合工程要求。(7) 寒冷季节施工应做好机房和灌浆管路的防寒保暖工作,炎热季节施工应采取防晒和降温措施。浆液温度宜保持在40 C。(二)基岩帷幕灌浆1、普通规定(1) 防渗帷幕的钻孔灌浆应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进行:1)上 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厚度达到设计规定的盖重厚度要求。2) 相应部位的基岩固结灌浆、混凝土坝底层灌区接缝灌浆、岸坡 接触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3) 相应部位灌浆平洞的开挖、混凝土衬砌(

9、或者喷锚支护)、回填 灌浆、围岩固结灌浆完成并检查合格。4) 灌浆区邻近30m范围内的勘探平洞、大口径钻孔、断(夹)层等地 质缺陷的开挖、清理、混凝土回填、灌浆等作业完成,影响灌浆作 业的临空边坡锚固、支护完成并检查合格。(2) 帷幕灌浆应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应 先灌注下游排孔,再灌注上游排孔,后灌注中间排孔,每排孔可分 为二序。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应先灌注下游排孔,后灌注上游排孔, 每排孔可分为二序或者三序。单排孔帷幕应分为三序灌浆。(3) 在帷幕的先灌排或者主帷幕孔中宜布置先导孔,先导孔应在一序孔中选取,此间距宜为624m,或者按该排孔数的10 %布 置。岩溶发育区、岸

10、坡卸荷区等地层性状突变部位先导孔宜适当加 密。(4)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者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 时,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的第一次序孔与其 相邻部位前序排的最后次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高差不应小 于15m。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进行帷幕灌浆时,相邻的前序孔灌浆封 孔结束后,后序孔方可进行钻进.但24h内不应进行裂隙冲洗与压水 试验。(5) 混凝土防渗墙下基岩帷幕灌浆宜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 或者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不宜直接利用墙体内预埋灌浆管作为孔口 管进行孔口封闭法灌浆。2、钻孔(1) 帷幕灌浆孔的钻孔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灌浆方法与钻孔 要求确定。当采用自上而

11、下灌浆法、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宜采用回转 式钻机和金刚石或者硬质合金钻头钻进;当采用自下而上灌浆法时,可 采用回转式钻机或者冲击回转式钻机钻进。(2) 灌浆孔位与设计孔位的偏差不应大于10cm,孔深不应小于 设计孔深,实际孔位、孔深应有记录。(3) 帷幕灌浆中各类钻孔的孔径应根据地质条件、钻孔深度、钻 孔方法、钻孔要求和灌浆方法确定。灌浆孔以较小直径为宜,但终 孔孔径不宜小于(p56mm;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孔径应满足获取岩芯和 进行测试的要求。(4) 帷幕灌浆中的各类钻孔均应分段进行孔斜测量。垂直的或 者顶角不大于5的钻孔,孔底的偏差不应大于表2-1的规定。表2-1钻孔孔底允许偏差单位:m孔深2

12、03040506080100允许偏差0.250.500.801.151.502.002.50对于顶角大于5。的斜孔,孔底允许偏差值可适当放宽,但方位 角的偏差值不应大于5。孔深大于100m时,孔底允许偏差值应根据 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钻进过程中,应重点控制孔深0m以内的偏差。(5) 钻孔冲洗普通采用大流量水流冲洗。冲洗后,孑L(段)底残留 物厚度不应大于20cm。遇页岩、黏土岩等遇水易软化的岩石时,可视情况采用压缩空气 或者泥浆进行钻孔冲洗。3、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1)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和孔口封闭法进行帷幕灌浆时, 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应进行裂隙冲洗。裂隙冲洗宜采用压力水冲洗,冲 洗压力可为灌

13、浆压力的80 %,并不大于1MPa,冲洗时间至回水澄清 时止或者不大于20min。当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可在灌浆前对全孔进行一次裂隙 冲洗。(2) 帷幕灌浆先导孔、质量检查孔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 验,压水试验宜采用单点法。4、灌浆方法与方式(1)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帷幕灌浆可选用自上而下 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及孔口封闭灌浆法。(2) 帷幕灌浆段长宜为56m,具备一定条件时可适当加长,但最长不应大于10m。混凝土结构和基岩接触处的灌浆段(接触段)段 长宜为3m。(3)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第1 段(接触段)灌浆的灌浆 塞 宜跨越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

14、安放;以下各段灌浆塞应阻塞在灌浆段段 顶以上50cm处,防止漏灌。(4) 混凝土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灌注并待凝,待凝时间不 宜少于24h,其余灌浆段灌浆结束后可不待凝,但灌浆前孔口涌水、 灌浆后返浆等地质条件复杂情况下应待凝。(5) 先导孔各孔段宜在进行压水试验后及时进行灌浆,也可在 全孔压水试验完成后自下而上分段灌浆。5、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1) 采用循环式灌浆时,灌浆压力表或者记录仪的压力变送器应 安装在灌浆孔孔口处回浆管路上;采用纯压式灌浆时,压力表或者 压力变送器应安装在孔口处进浆管路上。压力表或者压力变送器与 灌浆孔孔口间的管路长度不宜大于5m。测读压力波动的平均值,最 大值。(2

15、) 灌浆压力的提升采用分级升压法或者一次升压法。灌浆的 压力是通过实验区现场试验测得的,通常开灌为).5MPa,结束时为B 4MPa。(3)普通水泥浆液水灰比可采用5 、3、2、1、0.7、0.5六级,细水泥浆液水灰比可采用3、2、1、0.5四级。灌注时由稀至浓逐级 变换。开灌水灰比根据各工程地质情况和灌浆要求确定,采用循环式 灌浆时,普通水泥浆可采用水灰比5细水泥浆可采用3;采用纯压 式灌浆时,开灌水灰比可采用2 或者单一比级的稳定浆液。(4) 当采用多级水灰比浆液灌注时,浆液变换应符合下列原则:1)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者注人率不变而 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应改变水灰比。2) 当某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时,或者灌浆时间已达 30min时,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者改变不显著时,应改浓一级水 灰比。3)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以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6、孔口封闭灌浆法(1) 孔口封闭法合用于块状、厚层、高倾角岩层等地层的高压 灌浆。(2) 灌浆孔孔径宜为p5676mm,自上而下分段钻进、分段灌 浆。(3) 各孔孔口管段即混凝士与基岩接触段,应先行单独钻孔与 灌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