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60508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工程概况受厦门市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委托,我院承担厦门市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 程地质补充勘察任务,设计单位为厦门市市政设计院设计有限公司。根据设计 要求,本次仅对丙洲原来(因征地原因)无法进场钻探的造地区欠勘点,以及 对丙洲护岸线路改变的地段进行补充勘察。护岸线路改变段分三段,分别为: 北堤段(里程桩号K4+300K4+800m )、东堤段(里程桩号K1+200 K2+760m)及南堤段(里程桩号K0+000K0+400m)。设计护岸的顶面标高均 为6.00m,堤高7.08.0m,底宽7.50m,单位荷载160 kPa,结构形式拟采用 预制混凝土方块重力式挡墙。丙洲造地区原来无法进场钻探的

2、区域面积约 2.20平方公里,现状地面标高为-3.273.15m,设计吹填地面标高为5.00m。(二)、勘察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本次勘察属补充勘察,目的是为厦门市丙洲海域综合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 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计算参数,设计部门提出的具体勘察任务和 技术要求要点如下:勘察技术工作1 、取砂区砂源调查孔距:在初步设计勘察钻孔点的基础上加密,于淤泥较深( 8m )处 2550m布置钻孔点,丙洲岛东侧取料场钻孔加密到100150m布置。内河地 区顺岸、垂岸向按 50100m 布置;沿海地区块状水域按不大于 300m 布 置,条状水域按300500m布置。钻孔分技术孔和鉴别孔,钻孔类别于

3、取样要求参见疏浚岩土分类标准 (JTJ/T320-96)表6.3.5;技术孔中控制性钻孔的孔数不得少于总钻孔数的 30%;技术孔和鉴别孔各为 50%。一般性技术孔和鉴别孔,按钻穿砂土类土层控制,控制性钻孔终孔深度按 钻至残积土层下 5m 考虑。岩土试验按照规范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第7.0.1条执 行;提供取砂区内淤泥以及粗砂得前期固结应力、压缩性参数及固结特性参 数。2、沿海湾护岸结构孔距:在沿海湾护岸线路改变地段,按网格状布置,点距100300m。调查研究内容:a.地貌类型及其分布;b.地层成因、时代、岩土性质与分 布; c. 对场地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情况;

4、d. 不良地质现象和地下水 情况。控制孔和一般性孔各为 50%。控制孔深度达到标准贯入试验击数N50处,;一般性孔深度达到标准贯 入实验击数 N30 处。按照规范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第9.0.3条进行常规 实验。原位测试要求各孔均进行标准贯入实验。其它:a.抗震设计划分场地类别,判别各层地基土的液化性;b.对淤泥和 淤泥质土, 应使用薄壁取土器采取原状土样;抗剪强度试验在现场进行十字板 剪切试验,室内作三轴剪切试验。要求提供丙洲海域西柯片区(即C、D区)淤泥层得固结快剪指标(粘聚 力、内摩擦角)。以平面图、剖面图及文字描述形式提供现状堤岸(南堤、北 堤、东大堤)内坡脚处的

5、地形地质及堤岸下部结构。3、造地区域场地形成的软基处理孔距:按网格状布置,点距50200m。调查研究内容:a.地貌类型及其分布;b.地层成因、时代、岩土性质与分 布;c.对场地稳定性有影响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情况;d.不良地质现象和地下水 情况。控制孔占20%, 般性孔占为80%。控制孔按钻至强风化层3m考虑。 一般性孔深度达到标准贯入实验击数N20处(或进入残积土地1-2 m)。岩土试验按照规范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第9.0.3条 进行常规实验。软土层应提供水平和垂直向的渗透、固结实验资料(提供压缩 指数Cc、固结系数Cv、Ch等参数及e-Lgp压缩曲线),天然压密状态和灵敏

6、 度指标。原位测试要求各孔均进行标准贯入实验。对淤泥和淤泥质土, 应使用薄壁 取土器采取原状土样;抗剪强度试验在现场进行十字板剪切试验,室内作三轴 剪切试验。其它:抗震设计划分场地类别,判别各层地基土的液化性。经与设计部门协商,取得设计院同意后,本次勘察未进行旁压仪试验。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要求,本工程勘察主要依据下列有关规范、规程执 行:(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T188-96)(2)、疏浚岩土分类标准(JTJ/T320-96(3)、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240-97)(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5)、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6)、国家

7、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7)、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9)、 闽建设(2002) 37号文件(三)、勘察方法、手段和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1、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采用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取土、水样及室内试验等相结合的 方法进行勘察,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在海上和养殖场水塘 中钻机搭建浮漂平台, XY-100 钻机固定在浮漂平台上,采用套管跟进及泥浆 护壁取芯钻探工艺钻探;标贯试验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粘性土原状样采 用FH-111型厚壁敞口取土器压进采样,淤

8、泥质土原状样采用薄壁取土器压进 采样,地下水样采取洁净样瓶放置钻孔套管内采取地下水混合水样。室内土工 试验主要做常规试验项目,并提供3、Y、Gs、e0、Sr、wl、wp、Ip、IL、a10L .1-2、Es12、C、少,k对淤泥层选择做SV、q、S、三轴(C、少)、固快.2.1-.2v 、V u t(C、少)值,颗粒分析等指标,水分析做腐蚀性试验项目。土工试验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及疏浚岩土分类标准 (JTJ/T320-96)。土工试验采用Yisoft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进行数据自动采 集及自动处理,其中固结压缩试验采用快速固结,剪切试验采用直接快剪试 验。取芯、取

9、样、测试及编录均按有关规程要求进行。2、勘察工作布置根据 2006年 6月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书的内容,取砂区砂源的调查工作已于 前面的工作完成,因此本次勘察工作仅对原来(因征地原因)造地区无法进场钻 探欠勘点,另外护岸线路改变的地段进行勘察。共布置勘察孔 205 个,其中, 7 月底及8月两次进场施工完成41个钻孔(编号为BK),本次余164个(编号为 WTK ),孔距和孔深:根据不同的区域,按设计的要求执行。我院根据钻孔平面 布置图及控制点 DQ20( X=26564.36、Y=67177.518、Z=6.165) 、DQ19(X=25747.854,Y=66407.985、Z=6.035)

10、桩点,用拓普康 Hiperpro 双频 RTKGPS 放孔及测量标高(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测量所用坐标系为 92 厦门坐标 系,高程采用 85 黄海高程。3、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我院于2006年10月1日起采用9台XY100型工程钻机进行勘探施工,10 月 21 日完成外业工作,由于 WTK121 号孔在房内,无法施工,本次完成钻探孔 163 个,包括以前完成的 41 个钻孔,共完成钻探孔 204 个,其中护岸在海上钻探 20个,在海堤上钻探 11 个;造地区域养殖场 173 个。海上钻探时测海水深度, 养殖场钻探测终孔水位,海堤上钻探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及终孔水位,水位观测后 采用粘性土进行封

11、孔处理,所完成的工作满足本次勘察质量要求。完成的工作量 见下表 1 :表 1完成工作量一览表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同安区属东南沿海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冬无严寒,夏无 酷暑,温度适中,气候宜人。多年平均气温20.9。C,七、八月间平均气温28.428.2。C,极端最高 38.3。C,极端最低温T.0。C。降雨量充沛,据同安气象局19501992年统计资 料,43年平均降雨量为1460.1mm,59月为同安雨季,同时受台风影响。主 要风向东北向,次为东南向, 9月至翌年4月多为东北向,为沿海大风季节, 平均风力 34 级;79 月为台风季节,风力可达 8 级以上,最大可达 12

12、 级。(二)水文 勘探区范围为同安湾水域,入湾河流主要有东溪和西溪等小河,西溪干流 在大同镇南面的双溪口与东溪汇合,据同安县志、同安水利水电记载, 1956 年9月1820日,双溪口洪峰流量440660m3/s,最高洪水位为10.20m,超 过警戒水位 2.70m。根据厦门同安湾水域内进行的多次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本海区海流以潮流 为主,迳流影响很小,潮流性质属正规半日潮流,涨潮流向西北,落潮流向东 南,为典型的往复流。厦门湾湾口朝向SE,风区较长。湾口处波浪较强,主 要受外海涌浪影响,波高由湾口向湾内逐渐减小。由热带气旋或台风引起的风浪以SE向居多,由冬季寒潮大风引起的风浪大多为NE向。风浪的

13、季节性变化 异常明显。海水2003年6月15日2003年7月15日观测同安湾水域的潮汐特征, 最高潮水位6.62m,最低潮水位-0.06 m;海潮属半日潮,隔日潮汐迟后45分 钟,潮流形式属往复型;潮水位一般是秋季潮差大,春季潮差小。(三)地质构造同安湾是沿 NE、NW 向断裂发育的潮汐汊道型港湾,港湾形态和岸线走 向与 NE、NW 向断裂方向一致。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该场区没有活动性断 裂通过,属稳定地块。(四)地形地貌勘探区位于同安湾,沿岸经填筑海堤,在海堤内人工填筑塘埂,形成成片 的海水养殖场,地貌单元为近岸滩涂地貌。海堤外水域地貌单元主要由海湾潮 滩和潮沟构成,潮滩多为平缓的泥滩、沙泥

14、滩,水域有取砂坑及礁石。本次勘 探时只有 A 标在同安湾大桥一带有吹填,地表有填砂,其余地段未进行吹 填。丙洲沿海湾护岸现状堤高约68 m,堤顶宽约4 m,海堤临海面浆砌片 石坡角3050度,堤顶临海面垂直浆砌片石宽约1.00 m,高0.801.00m,砼 压顶,海堤另一面边坡 4050 度,种草坡防护,坡岸稳定性好,未发现位 移、裂缝等影响海堤稳定性的不利因素。现丙洲沿海湾护岸与今后整个环东海 域整治工程不匹配,须将旧护岸拆除,重建新海湾护岸。场地沿海湾护岸及附 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本次勘察未发现地下管线,空中无架空线路通过。(五)岩土层分布及特

15、征第四系复盖层上部为海相沉积及河流冲洪积形成,沉积物来源主要有河 流冲洪积物及陆域坡面侵蚀、海岸侵蚀物,地层层位较复杂。经钻探揭露,场 地内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别为素填土( Qml )、淤泥(Qm )、粉质粘土4(Qal+pl)、粘土(Qal+pl)、细砂(Qal+pl)、粗砂(Q al+pl )、砾砂(Q al+pl )、凝 44444灰岩残积粘性土( Qel)、全风化凝灰岩(J b)、强风化凝灰岩(J b),现将各 3n 3n岩土层特征分述如下:1、素填土:分布在海堤或吹填区上,灰褐色,浅黄色,湿饱和,松散 状,填料为残积砂质粘性土及吹填砂组成,厚度变化较大,从0.606.60m。 土质结构欠均匀,工程性能差。2、淤泥:大部份钻孔均有淤泥分布,位于地面表层或素填土层之下, 层位较稳定,顶板埋深0.006.60m,厚度变化较大,从0.208.90m,详见 单孔该层厚度总和作淤泥等厚线图。由近岸海相沉积形成。呈灰黑色,饱 和,流塑状,有异臭味,主要由粘粒组成,含中粗砂 1030%及少量有机质 组成。属高压缩性土,强度低,工程性能极差。4、粉质粘土-1:大部分钻孔均有分布,呈透镜体状,顶板埋深0.30 11.70m,厚度变化较大,从0.807.90m,属冲洪积成因。棕红色、灰白色, 饱和,可硬塑状,主要由粉粘粒、砂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