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59569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一、导学案编写意图 “导”就是指导、引导;“学”不是讲,也不是教,是以学生学为根本要求; “案”是一种方案,一种设计,不是知识、题目的简单堆积。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 (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 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 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导学案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 作探究的有效方案。导学案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 图。进入有路径,似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2、路径不平坦,有台阶。 导学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二、导学案编制原则1、高效导学案的编制要遵循四个符合:一要符合新课程标准,二要符合具体教 学模块的要求,三要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四要符合教师、学生、学习内容 的实际。2、导学案的编制要做到“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 梯次渐进化。问题设置有层次性,切实引领学生的自学、讨论、思考,防止简单 化、习题化。三、导学案设计基本规范概括地讲,导学案设计要做到“四个基本统一”, 即:统一基本设计程序、统一基本设计要素、统一基本课时容量、统一基本设计 格式。1、统一基本设计程序。通常,每周集体备课时间,研究

3、下一周的导学案, 组内成员集体研究,并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基本流程为:个人“初备” (形成“初案” )备课组“集备” (形成“共案” )课前个人“复备” (形 成“个案” )课中“续备” (形成“续案” )课后“补备” (形成“补案” )。 基本要求为: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原则上每课一案,先个人“初备”,再返回 学科组“群议”,形成“共案”,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 生实际情况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补备)。2、统一基本设计要素。高效课堂下的导学案设计要素,受高效课堂课型的 一定影响,在共性中寓于个性。课型一般有综合课型、自学课型、展示课

4、型、反 馈课型及其他组合课型。关于这一点在前面“分层设计学习程序”部分已做了扼 要说明。这里重点关注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综合课课型设计要素。通常综合课型导学案设计包括以下要素:(1)学情调查; (2)使用说明与学法 指导; (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重难点预 测; (5)知识链接; (6)自主学习; (7)合作探究; (8)整理学案; (9)达标测评; (10).反思总结。3、统一基本课时容量。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课时容量要适 宜,要符合实际,讲究实效。导学案设计的课时容量要考虑到学段特点、教学内 容、学生总体情况等方面的要求,比如高中比初

5、中、小学课时内容多,肯定容量 要大一些。总体上讲,要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时计划及课时内容,精心设计,切中 主题,删繁就简,学会取舍。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以不超 过一张B4纸(试卷纸)正反面或两张B5正反面为宜。这只是基本容量的控制,还 与设计问题或训练要求有关,所以从时问上来讲,学校也要结合有关规定有所统 筹安排与控制。4、统一基本设计版式。就版式来讲,没有完全统一的要求,各个学校、各 个学科、各个学段都不完全相同。关于导学案版式设计详见后面附件。5、统一基本编制体例。导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 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组别、评价等级等内容。四、导学

6、案版块内容及功能 导学案主要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大部分,每单元都有复习学案和 单元检测。预习案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预习自学,为课堂探究学习做准备。探究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案,强调学法指导,重在“导”字, 解决“会学”的问题;训练案是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提升的载体,立足实际目标,解决“学会”的问 题;导学案基本版式设计分为:分栏式、表格式、混合式、普通版式四种(详见 后面的附件)。以下以普通版式(昌乐二中的导学案)为例作分析说明:(一)综合课型(新课)导学案版块内容构成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2.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3.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7、、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重点难点;5.知识链接(把本节课内容放在 该学科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 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 6.自主学习;7.合作探究;8.当堂检测;9.反思总结。各版块内容的要求:1 、导学案信息和评价区2.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使用说明:明确课前自学的内容,自学所用的时间(约15分钟),A、B、C 三层学生分别要完成的内容及使用要求。 学法指导:对自主学习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如何预习自学课本,如何 用好导学案。A层解决一个个性化学习问题:帮别人、自己拓展B 层重点是提高自己的问题:在会学、学好上搞研究C 层关键是在会学上下功夫:同学

8、帮、老师帮、信心3. 学习目标高效课堂的 “方向盘”(1)学习目标制订要科学到位,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表述要准确: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如: 熟练掌握,提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需要学生提升哪些能力。(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会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比较、归纳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 味和个性发展目标。学科内的(与德育结合:对自然、生命、科学的态度、人文 精神等)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2) 课前、课中、课后要时刻牢牢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直至目标的达成。4 、重点难点根据学

9、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考纲, 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5 、知识链接 把本节课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 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做了哪些准备。6 、自主学习自学指导:指导的是方法、思路,在自学过程中掌握一种能力。导学部分的 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 生看课本、梳理、理解、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课本难度较大的地方要分解、细 化,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便于学生自学。 一定要明确自主学习的时间及要求,老师布置的任务一定要具体。 课堂上教师要在各

10、小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 引导。7 、合作探究 主要引导学生研究、讨论、总结、整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题目设置注重能力培养,纯知识性题目不设计,在课本上能直接找出答案 的题目少设计,不需要讨论的题目不设计,克服多而杂的问题;多设计与生活有 关的问题,多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典题分析和解题方法的总结(一题多解) 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验问题分析。 注重类似问题的比较拓展8 、练习检测9 、反思总结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 有方法运用、规律的总结;有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小结(二) 复习课导学案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或一章的学习内容进

11、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以帮助 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复习课导学案设计基本要素:1学情分析。与综合课型学情分析相比,综合课型的学情分析是针对即将 学习的内容而做的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分析,而复习课 型的学情分析是直接针对所复习内容和范围的分析。所以,复习课的学情分析针 对性非常强,依然是采用问题式教学,进行问题式设计。就是要统计分析在新课 学习过程中究竟遇到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普遍性的问题,哪些是个性化的问题, 哪些是主干问题,哪些是枝节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知识基 础不过关,还是教学策略设计不当,还是问题设计质量不高,还是学法指导问题 等等;然后根据目

12、标要求和复习内容,设计复习课导学案。2复习导引。主要项目有:(1)复习内容;(2)复习目标;(3)复习重点;(4) 复习方法。3 学习内容 ( 问题 ) 设计(1) 知识梳理。复习课导学案设计比较讲究知识的系统性,并体现对所学知 识的巩固、深化、拓展和提升。这部分内容设计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 学生参与其中,理清知识主干,建立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查缺补 漏,实现对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知识回顾与网络构建。 对主干知识中的要点进行深度剖析,深化、完善学生的认知。(2) 典型问题设计。主要是通过典型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深化对主干知识内 涵的理解,把握知识的外延,说

13、明有关注意事项。几种主要的题型:辨析型问题。主要是针对容易引起误解的重要概念、规 律的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应用型问题。主要是针对知识内涵的深化理解,进行 思路、方法和规范习惯的培养;拓展型问题。主要是针对拓宽思维和联系实际 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和变通思维的意识,实现知识、方法和实际问题的互 融。(3) 达标测评。还是要做到分层设计,关注学生差异,并加强变式拓展训练。 题型设计同上。虽然是复习课,但不要在题目难度上盲目拔高,其难度要保证多 数学生能做出来,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学习过程设计 在学习过程设计上,基本步骤同综合课型一致,也要经过自学(独学、对学 或群学)、展示、反馈的基本步骤

14、。(1) 独学自主复习,查缺补漏 学生对照导学案自主复习,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体建构,要注重查缺补漏和对复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并记录在此过程中的所疑、所思、所悟。(2) 对学、群学合作探究,完善学案 各组在学科组长组织下交流复习心得,提出复习过程中的疑难进行讨论、对子帮扶,弄明白问题后,个人修改、完善学案,并将组内交流成果及不能解决的 问题板书在黑板上。(3) 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的复习成果及疑难问题,其他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疑难,教师做好追问、点拨、引导,使复习成果得到进一步的 深化,教师最后进行评价。(4) 反馈当堂测评,及时反馈 鉴于复习课重点是在基本

15、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所以评价反馈方式通常以达标测评方式为主,要求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 内评价。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 读题、审题、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技巧、规律)、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分专题进 行展示。整个复习过程依然是以问题为主线展开的,教师要重点做好学情调查和 问题解决,并做好教学反思总结。(三) 单元检测 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灵活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进一 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五、导学案的编制(一) 编制基本要求1 容量要求:八开纸,页边距、中缝 l 6 厘米左右。2 知识问题化。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这样课 上问题就较为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3. 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级,B为理解应 用级,C为拓展级。(二)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1、提前分工。导学案编制的分工要提前计划,整体安排;新老结合,分组合 作。2 、主备人编制导学案。集体备课时,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 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编 制人根据教学进度,根据集体研究的结果,提前一周研读教材、广泛参阅资料, 自行设计、制成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