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5911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通常是一把打开通往知识大门和走向成功之路的金钥匙。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深刻而长远的兴趣是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音乐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然而,由于受各种传播媒介的影响,许多学生只爱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课本上的歌曲缺乏兴趣,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的尝试。一设计有特色的教学常规,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艺术教育应当设计艺术性常规。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突出音乐课的特点,并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我首先设计并采用

2、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常规。1、 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35i|i-表示“起立;用i531|1-表示“请坐”;用1234|5432|13|1-表示“请安静等等。2、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3、把语言、音乐及舞蹈的基本动作融合起来,设计出“师生问好歌”、“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其次,要创造和谐、愉快、活跃的教学气氛与教师在课上的情绪及师生情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上课时要有饱满的热情和与音乐作品相符的感情,要使自己的语言、范

3、唱、演奏及动作都有生动的感情色彩。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时,学生自然会在教师的熏陶下出现轻松、愉快、乐于学习的情绪。教师应该微笑看待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的应该永远是朝气和热情,只有这样,才会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二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出发,改革传统的唱歌教学方法。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寓德育于音乐教学之中的一种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往的唱歌教学都按照发声练习、节奏练习、视唱练习、教唱新歌这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我个人认为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注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考虑不同年龄学生学习唱歌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承认和尊重学生

4、的主体地位,辅之以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诱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发声训练力求形象化、趣味化,尽可能与歌曲结合起来。传统的发声曲难以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他们甚至觉得很可笑,因此往往达不到训练目的。而给发声曲填上合适的词或将发声训练与学习歌曲结合起来,效果就好得多。例如发声曲1234|5|555|555|5432|1教师配上趣味化的词,如“小鸡怎么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还可不断变换动物的名称和叫声,再加上模仿动作,学生会很有兴趣,而且还可启发学生自己进行创作。2抓住学生学习新歌的新鲜感,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范唱、直观教具以及音响效果与视

5、觉形象的刺激等导入形式,创设学习新歌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学唱乐谱要充分发挥学生听与记的能力。唱谱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如果方法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考虑学生识谱的实际能力而进行。低年级学生处在听力的最佳时期,可在反复听和模唱中学谱;高年级学生则可分乐句视唱,个别程度好的学生可带领全班唱谱。让学生靠听和记忆来学谱,在某种意义上比视唱谱更有利于提高全面的音乐素质。4采取节奏、歌词和歌谱相结合的学歌方法。传统的唱歌教学是先学节奏和歌谱,后唱词。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歌曲中的词和曲有着密切的联系

6、,在教学中应将学词和学曲有机的结合起来。我们可以通过歌词的朗读,让学生在语言、语调的变化中体会旋律的变化。同样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学谱时用歌词去解释音乐的某种意境,避免单调、乏味地学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注意挖掘歌曲的内涵,用艺术感染教育学生。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最容易激发感情,表现感情,而人的感情也最容易随音乐而变化。教师在教歌时,要注意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感情因素,以情带声,以声表情。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学生能做到用歌声表达情感,也说明了教师已成功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中。三寓教于乐,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通常的观念中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

7、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教师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特殊的节奏型,我引导学生从生活环境中寻找相应的语言词。如“向前看的口令,好像切分节奏;“知了好像附点节奏等等。为了让学生掌握顿音记号“,我让学生把它看成一个小球,并通过拍皮球感受其弹性,这样既记住了它的样子,又会在演唱时注意它的弹性。四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音乐技能和技巧,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因此,在教学

8、的各个环节,教师都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活动。如通过律动、舞蹈及使用节奏乐器伴奏等活动,进行节奏训练;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音高、音色的训练等等。此外,还可以积极开展歌咏比赛、器乐演奏比赛、音乐技能竞赛等课外文艺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丰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心理特点,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打击乐器、头饰等各种教具,既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智力,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