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58364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xxxx院内一科(22X年)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高血压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02X年-月,我科在开展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例,完成48例,平均住院日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推拿、中药薰洗、药浴、拔罐以及传统疗法康复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7

2、%,辨证施治率1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48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例(9.8%),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2例(8.5),针灸治疗3例(66.%),推拿治疗12例(2%),中药熏洗治疗20例(41),传统疗法康复治疗48例(100%),内科基础治疗4例(100%),其他疗法8例(16%)。 三、应用情况分析 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高血压病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

3、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眩晕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篇:2眩晕病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眩晕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内二科(22X年)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02X年1月,我科在开展眩晕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9例,完成

4、90例,平均住院日11.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拔罐以及传统疗法康复治疗等。 二、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90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0%,特色疗法使用率9.7%,辨证施治率1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90例(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46例(95%),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42例(875%),针灸治疗3例(66.),传统疗法康复治疗48例(1%),内科基础治疗48例(0%),其他疗法8例(6.7%)。 三、应用情况

5、分析 1随着我科业务能力的不断提升,眩晕患者逐渐增加,科室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临床疗效不断显现。 从实际情况看,治疗难点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高血压病患者多为中老龄甚至是高龄患者,且病程较长,患者合并身体其它系统疾病损害较普遍,心脑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受影响,治疗难度大。下一年度,科室将加大眩晕病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患者在缓解期康复锻炼及预防急性发作。同时依托中医药特色优势,注重疏肝益肾,心脑肾同治,攻补兼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快速控制病情的同时,强调远期疗效,最大限度改善患者脏腑功能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三篇:眩晕病临床路径分析总结眩晕病(高血压病)中医临

6、床路径 一、基本情况 眩晕病作为内科优势病种之一,我们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了眩晕病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我们内科2组从202X年1月到22X年1月期间按照诊疗方案治疗的住院患者共有68例,平均住院日3天。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穴位注射、刮痧、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治疗的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其中,穴位敷帖4例(%),针灸治疗28例(4%

7、),穴位注射16例(2.5%),浴足14例(0.6%),刮痧7例(103%),中药外洗6例(8.8%),中药灌肠6例(88%)。 (二)应用情况分析 患者对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穴位敷贴等治疗方法均能较好地依从,而对针灸、足浴、刮痧,中药灌肠等治疗方法较抵触。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 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高血压发病过程中血管受损,平肝潜阳法贯穿治疗始终; 2治疗方法能 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患者和家属均能理解平肝潜阳药能改善眩晕症状,从而接受中药汤剂治疗; 3

8、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对于针灸、足浴和刮痧治疗方法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认识不到位:有人认为这些方法属于保健性质,对其治疗作用不了解及不信任; 有的患者惧怕针灸及不耐受疼痛,导致不接受针灸或中途中断治疗;有的患者嫌浴足及中药灌肠、中药外洗麻烦或不方便而不愿意接受。 .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只有针灸在医保范围内,其他的中医特色医疗如拔罐、刮痧等均不在报销范围内。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治疗的6例患者中,症状改善64例(9.1%),体征改善9例(86.8%),理化指标改善1例(89.7%);临床总

9、有效率95%。 (二)疗效评价1.评价标准()对症状的评价 包括对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的评价和次症身重,心慌胸痛,腰膝酸软,头胀耳鸣的评价。()对血压疗效的评价包括对治疗前后血压的评价。 2.疗效分析 采用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点为:以症状改善、血压改善为近期主要评价指标;有并发症者进一步评价其改善程度。本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如下:(1)改善症状 6例患者主症改善64例(4.1%);次症改善61例(9.7%),未改善4例(5.9)。 6例患者改善的主症中,眩晕改善4例8例患者改善的次症中,腰膝酸软改善47例,身重改善例,心慌胸痛改善3例,头胀耳鸣改善35例。8例患者血压的改善4例

10、。 三、中医药的作用分析 (一)眩晕病临床治疗难点分析 在 1、2级高血压的治疗可以首选中医治疗,但是对于3级高血压治疗中中医选用的时机:是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还是单纯选用中药。这样结果又如何评价。 (二)中医药的作用分析从疗效分析中可以看出,本诊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改善了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减轻了眩晕对身体造成的各种损害,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1.明显缓解了症状。如眩晕病主要症状眩晕,眩晕发作的次数均有减轻。在服用中药后35天能明显得到改善,对于有些自制力差的患者,尽管眩晕发作次数时有时无,但临床症状均能得到很好改善,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

11、量。 2.实验室检查也能得到明显改善。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明显改善患者的机体状态,如标实者患者通过化痰、平肝潜阳等治疗后,邪气减轻,正气自然相对性的增强,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刮痧等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眩晕、身重等的感觉,并能帮助改善睡眠;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明显缓解腰膝酸软、倦怠等症状。单用西药治疗,虽然心电图能得到改善,但上述症状却不一定能得到改善。 五、方案外本专科中医技术方法应用情况穴位敷贴、针灸的应用情况:在今年的眩晕治疗中,我们一如既往应用穴位敷贴及针灸治疗高血压患者。尤其对合并睡眠障碍、情绪失常、消化功能低下的患者,更能充分发挥中药的

12、特色治疗的优势。今年共收住68例患者,其中有穴位敷帖44例,针灸治疗8例治疗。患者的脾胃功能、睡眠状况、情绪等因素均得到良好改善,此类次症得到改善,患者机体的整体功能得到调整,免疫力自然的提高。 六、缺陷及优化: (1)存在的问题: 1.使用诊疗常规的病例数少,统计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 2.临床中使用中成药较少,除中药制剂静点外,口服药使用较少; 3中医证型诊断的主观性较强,每个医生的诊断不一致,导致证型改变而治疗方案不能贯彻执行。 (2)改进措施: 1.今后工作中增加使用诊疗常规病例数,及时总结经验,切实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申请购买中成药,临床中适当配伍中成药进行治疗。 3认真学习诊疗常

13、规,做到每个医生都能做到熟练掌握和使用,减少诊断的主观误差。在临床中发现,来医院就诊的眩晕患者均是因为头晕、头胀等不适,故首诊治疗多属于眩晕。因为肝阳上亢与阴虚阳亢,但是临床实践中很多人其两项基本病机均为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越所致。因此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去除阴虚阳亢分型。202X年月1日 第四篇:22X年眩晕病分析总结评估中风病专科资料-诊疗方案43. 20X年眩晕病分析总结评估 我科制定了眩晕的中医诊疗方案,现将我科2X年度按眩晕病诊疗规范管理的96例住院患者的情况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96例患者均为202X年度我科住院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42岁,平均6岁

14、。 2、中医诊断 6例患者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其中肝阳上亢26例,痰浊上扰者4例,气血亏虚5例,肾精不足10例,气虚血瘀例。 3、西医诊断 所有病例均符合眩晕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脑卒中、脑肿瘤、外伤等。 、疗效 显效08%,有效46.9%,无效2.3%。 、住院时间及费用 住院天数最短1天,最长5天,总平均住院天数6天,总平均住院费用330元,其中检查费化验费110元,治疗费900元,药费1300元 、中医治疗率00% 7、分析总结 临床观察表明眩晕中气血亏虚型、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均较多见,占据88%以上患者,属于气血不足者显效不如其他两型快,且容易出现劳累后心悸失眠,治疗次数也多于其他的两型。辩证属于肝阳上亢者,虽治疗见效快,治疗疗程短,但在情志刺激,郁闷恼怒下易复发或加重。属于痰浊中阻者,多为中年男士,多因其肥胖,嗜食干肥酒醪,且不勤于活动者,呕吐痰涎,不思饮食症状,疗效欠佳。解决以上难点的思路及对原方案的改进措施: 1,对于辩证属于气血虚弱者,我们采取中药汤剂中重用当归、参芪以补气生血,并嘱其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针对痰浊中阻者,我们采取嘱其平时节食肥腻酒醪,忌食辛辣,多运动,多进食除湿之品 22.1 1/1 第五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