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56722 上传时间:2024-0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 王志明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寄宿新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并对如何搞好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希望可以为今后中学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关键词:初中寄宿新生,心理健康,原因,对策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我校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既有寄宿生,又有走读生。而对于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七年级寄宿新生这个特殊群体,心理特点与同年级走读生及其他年级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及早把握这部分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入分析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及产

2、生原因,做出相应的教育干预、预防并消除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这对他们今后在校其间的学习、生活,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对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七年级寄宿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经过近两年来的学校一线心理辅导和调研工作,对当前初中七年级在校住宿的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有所了解。1、寄宿生活的不适应来我校寄宿的初中七年级新生大多年龄为13岁左右的独生子女,一般是来自合肥市各区,少数来自于省内各地。这些孩子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来校寄宿后,虽有生活辅导教师指导,但仍然会出现对寄宿生活不适应的现象。前来学校心理素质拓展中心进行心理咨询

3、的七年级寄宿新生中,约有50%的求助者会提出如“不适应寄宿生活”、“想家”、“晚上难以入眠”等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是这些初中新生的年纪尚小,心理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其次,这些学生中的大多数在来校寄宿之前基本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离开父母后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和焦虑情绪;最后,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得到了父母及祖父母的百般呵护和照顾,生活自理能力缺失,从而无法适应寄宿生活。2、学习压力带来的困扰前来我中心进行咨询的寄宿新生的数量会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出现一个高峰。而这期间求助者咨询的问题多与考试有关,如“担心考试发挥不好”、“考试不及格怎么办”、“考前背英语

4、单词就是背不进去”等等。这些都说明学习的压力是困扰七年级寄宿新生的又一大难题。通过对涉及上述情况的案例进行归纳分析,不难发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习动力不足,产生的厌学心理。部分初中生对于学习往往缺乏主动性,更谈不上兴趣和热情。兴趣的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焦虑和考试难的问题。考试成绩不理想又使得他们进一步失去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情绪。(2)学习方法不适应,引起的无助心理。七年级正是从小学到中学的重要过度阶段,随着学习知识内容的加深和容量的加大,小学时靠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学习方式已不适应。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讲求方法和策略,更是没有制定学习计划,没办法有效执行。即使他们非常努力刻苦但

5、仍达不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助感。(3)社会、家庭、学校给予的巨大的升学压力,带来的焦虑心理。首先,随着中国社会竞争压力的扩大,初中生也没有逃脱压力的紧逼。升学带来的压力,给他们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其次,虽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一再强调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增无减,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教师出于自身的教学压力,关注尖子生,忽视其他学生,同样会加剧这部分学生的焦虑情绪。(4)缺少家庭环境的氛围和监督,造成的失落体验。部分寄宿新生本就不适应寄宿制生活,加之学习的压力,在集体生活中体验不到家庭

6、成员间的关爱,更得不到家长的有效监督,从而放任自我、随波逐流。3、人际交往中面临的困境主动前来进行个体咨询的七年级寄宿新生当中,有一些性格相对内向,虽然很少与其他人沟通,但是希望得到咨询老师的帮助。在这样的案例中,求助者无一例外地遇到了人际关系方面问题。如:“在家里与父母发生矛盾”、“难以向老师请教难题”、“在寝室中无法与其他室友相处”等等。初中寄宿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家庭,师生,同伴关系,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三方面的人际交往关系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基于初中生处于半成人和半儿童的阶段,他们和家长老师的关系常常处于冲突之中,这源于他们既希望父母和老师不要干涉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他们对于

7、自己的看法。如果他们感觉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和认同,他们就会感觉到沮丧和孤独。另外,寝室关系问题也会引起他们的紧张感。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可能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由于经济状况、生活习惯、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在生活上产生一些不习惯甚至矛盾、冲突,进而引起寝室关系紧张。二、 提高寄宿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和建议1、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面对全体初中学生,这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由此可以看出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迫在眉睫。这个机构可以适应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需求,它可以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宣传以及心理素质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

8、活动,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考虑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努力开展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此外,以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支点,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是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途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纳入学校正规的教育体系中,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结合青春期心理、学习心理、交往心理、非智力因素培养和不良行为预防等方面,在七年级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课。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趣味活动、心理剧、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成长。2、培养专兼职心理教师,提高班主任、家长及生活辅导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和实践者

9、。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程度。心理教育工作是有严格技术规范、有相当技术难度的一项全新的工作,即使是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存在着对这一专业领域理论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与实践训练的问题,因此,学校要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与实践机会,尤其是较高层次的学习,尽快提高他们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此外,对于在寄宿生学习和生活中扮演重要觉得的班主任和生活辅导教师,学校也应加大投入力度,使他们具备较完善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心理咨询的技巧,从而能够全方位的关注寄宿生的心理成长。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更需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途径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改进家庭教育

10、的方式方法。3、 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实施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形式。首先,充分利用团体辅导来弥补个体咨询方式的不足,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支持、鼓励,令成员在互动体验中成长、学习和改进其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其次,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健康社团班主任生活辅导教师心理健康委员寝室长寝室同学”七位一体的“心理保健网络”,将全校学生纳入其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通、及时解决。最后,可以开辟心理热线、心理信箱或建立心理健康网,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和网络心理教育。众所周知,网络的隐匿性在某些情况下往往可以使人际间的心理距离缩短到最小。即使是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最内向的学生也敢在网络里坦陈自己最难启齿的事情,这就极大得弥补了面对面咨询之中,学生的“回避”心态,可以使专业咨询人员比较容易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将网络技术应用于心理咨询与教育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参考文献:【1】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6).【3】张丽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 【4】李炎清.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