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55229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高级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模块四生活与哲学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值:150分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第卷(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题4分,共80分)1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 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世界的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2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哲学的基本问题 B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3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的联系是( ) A哲学是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的“科学之科学”

2、 B哲学源于具体科学又高于具体科学 C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三国演义是一部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书中描绘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战争场面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回答4-5题。4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洛阳城曹操感神”,讲述关羽死后显圣玉泉山的故事。书中的这种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5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步枪;同样,另一部小说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 ) 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

3、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6诸葛亮六出祁山,最终功亏一篑,不禁悲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话合理的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人B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主要受主观条件的制约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成功,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办事情的成功,既要自身努力,也要符合上天的意志7“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这两句诗词,主要反映的哲理是( )A世界的物质性B物质是运动的载体C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8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

4、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这表明 ( ) A特殊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9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而与时俱进。这体现了( )A科学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B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10“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

5、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这段话生动的说明了,新中国建国六十年历程是( )A质变与量变的统一 B.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1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 )A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B人们可以认识联系,但不能利用联系C联系是永恒的、不变的、无条件的D事物之间的联系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12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告诉我们( ) A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要成功就不能计较一域、一时的损失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部分总是决定整体13“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而进,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治乱

6、之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发展是历史所特有的C世界上没有静止的事物 D事物是不停的变化发展的,你永远不可能认识它14“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项目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拯救森林,筷行动”体现的哲理是( )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拒绝一次性筷子是保护森林的根本措施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 B C D15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一观点说明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

7、寓于同一性之中网络的飞速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促进人们的交流;同时也营造很多沉迷于网络的网虫,网络所传播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在侵蚀着青少年的思想。回答16-17题。16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进一步联结为统一整体,以至于有人说,我们居住的地球变小了,成了“地球村”。这说明了(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固有的联系是人创造出来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事物的联系会出现更多的新形式 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A. B C D 17.网络的发展既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这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

8、物是变化发展的C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D.意识会阻碍人们的发展18.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适时要求所有在国内进行运营的网络游戏,全面推行防沉迷系统。从哲学角度,国家有关部门的做法,坚持了(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 B C D 19“牵牛要牵鼻子”,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中心、抓关键。从哲学上说,这是指( )A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B要善于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C要坚持两点论 D要分清主流和支流20微软公司成功推出新一代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后,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息。他们研发

9、出了界面更加色彩绚丽,内核更精细完善,安全系数更加可靠的操作系统Windows7,这种不断创新的精神是微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这告诉我们(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技术创新也要坚持革命的批判精神要把创新当作推动事业发展的不歇动力 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AB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共20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

10、本性转变。 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推进节能降耗、低碳生活提两点建议。27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考模块四生活与哲学试卷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值:150分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第卷(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21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

11、2“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高*考#资源*网变颜色,有的高*考#资源*网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上述地震谚语说明 ( )A事物的高*考#资源*网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高*考#资源*网现象表现出来 B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考#资源*网认识是客观的高*考#资源*网C认识的高*考#资源*网根本目的高*考#资源*网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D现象总是如实地反映事物的高*考#资源*网本质23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提出:生活从必要的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小处抓起。下列选项中与此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奢靡之始

12、,危亡之渐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A B C D24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主要违背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B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D事物的矛盾是相互转化的 25右边漫画变调的哲学寓意是( )A想问题办事情要实事求是B思想要跟上变化的实际C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变调二、非选择题(共20分)28有人认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请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20分) 福州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模块四政治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C 3D 4D 5C 6C 7D 8C 9C 10B 11D 12C 13A 14C 15C 16B 17C 18B 19A 20A21A 22A 23D 24B 25A二、非选择题2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建议:我们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快创新,加强科学管理,转变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