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54588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8.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案例:2毛钱成本带来的百万商机—用财务眼光看人力资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越语:公司亏损永远在情理之中,数额却总是在乎料之外。无法自查自身的真正因素,就如医生无法给自己治病同样。华威集团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决定运用“外脑”。当财务顾问团队介入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里充斥着对持续两年亏损的迷茫和无奈。通过财务顾问的诊断与治疗,这家公司后来竟只用了两毛钱的成本就获得了百万商机。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背景简介: 华威集团成立于1999年6月,主营业务是物流,几年来,公司依托为一汽大众、上海别克提供全国范畴商品车运送、储运服务,实现了原始积累,并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物流公司。自以来,公司浮现了持续的亏损。,委托管理顾问公司进入公司开展内部调查。截止记者发稿时止

2、,管理顾问公司对华威的人力资源部门进行了系统的改革,其中对同行震动最大的,是运用财务管理上的测量措施来评价人力资源工作的得失,并使用品体有效的措施彻底变化了一种老式物流公司的被动竞争局面。 5万元的部门成本500万的管理黑洞 1月15日华威集团高层年度总结会。华威集团的管理层但愿通过进一步的部门检讨,来找到导致亏损的真正因素,毕竟巨大的财务亏空得有个说法。“公司浮现亏损,在坐的均有责任,通过各部门的综合评议,导致亏损的因素有7个方面,其中重要是有业务拓展能力局限性”集团副总经理在说这段话的同步展示了一张图表。 财务顾问公司发现,在这张图表中没有提到人力资源部,事后理解到,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保障性

3、部门没有参与利润流失调查。顾问公司很清晰,如果没有考察人力资源部门,公司永远也别想在作业层面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实质。近年的管理征询经历证明:但凡一种公司浮现大面积持续亏损,公司的人力资源系统一定浮现了重大问题。犹如一种人病入膏肓,在中医的诊断中一定有一句是:气虚血弱。 总结会议还在继续进行,集团副总经理向人们提供了另一张表格,来分析在过去一年里,公司各项投入和营收。 虽然导致公司亏损的因素诸多,但华威集团人事的混乱是导致亏损的重要因素。这个运营成本还局限性5万元的部门,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却超过了500万。一张错误的组织构造图150万的人力损失 1月19日调查人力资源部进行到第3天,“在中国

4、的公司中,有90%以上的组织构造图是错误的。”顾问开始向客户高层解释自己的意图:“华威的组织机构图是错误的,这直接导致了管理上的混乱。” 表面上从属关系清晰的公司构造图,每个员工都拥有明确的上下级关系,而事实上,公司更多呈现出矩阵式管理和项目组管理两种形式。例如:华威集团每个运送组“安检”人员从行政上属于运送分公司,却直接对总公司的安所有门负责,同步,又是线路研发部门的成员,如果参照既有的组织构造图,内部沟通就会浮现交叉和混乱。 “结合华威的实际,我们规划了新的组织构造图。在新的管理矩阵中,每个人的组织角色是清晰的,沟通也将变得顺畅。”顾问给自己的意见作了一种小结。会议浮现了一阵混乱,人们互相

5、议论,最后,华威集团的市场部总监体现了不同的意见:“张先生,你刚刚提到,由于组织构造图的错误,我们损失了150万,你能为我们说的具体一点吗,150万是如何被损失掉的?” 顾问公司为人们剖析了华威的不久前发生的一种案例:9月,华威集团从韩国高薪聘任了一位物流专家,担任新服务产品研究开发中心的副主任。在常规的组织机构图上,并不能发现这次引进的错误。引进的专家虽然在行政上从属于研发中心,但是却处在“回程研究项目组”。在这个组里,韩国专家的水平远远超过其她成员,最后导致了工作组资源不对称,不仅效率低下,也大大影响了韩国专家的工作热情。 新的组织构造图,把员工的能力、薪资需求按照1-5分进行分类。一种能

6、力达到5分的员工,将会规定其她队员也超过3分,否则TEAM内部就会浮现配备失衡。 10月,为了适应韩国专家,研发部增长了新的设备,更换了内部的研发系统,也导致了原有中方员工的集体辞职;11月底,在研发无法继续的状况下,韩国专家与华威集团解除了劳动合同。 设备反复建设损失、研发前期投入、新产品延迟带来的渠道挥霍、重组团队所需要的培训费用直接损失也已经远远超过了150万元。 无奈的31日 有形的24万元流失 2月28日人力资源系统调节中期总结会新员在入职三个月内离职,无论是什么因素,对招聘方都是不利的。每月的30、31日,是辞职最集中的时间。无论是积极离职还是被解雇,大部分的工作刚好完毕,薪水也正

7、好在月底截止,走掉的人或许各有心事,但是对于公司人力资源部来说,新员工在试用期离职,无论如何都是让人无奈的。 华威集团在吸纳的新员中,有124个人在入职三个月内离职,如果按照每个员工每月薪水元,平均在公司服务1个月来计算,华威集团在由于招聘新员不利一项,就损失了24.8万元。新员在进入公司后来的前1、2个月,大都不能为公司带来价值,公司还要为其支付培训和管理成本。类似的消耗在财务的账面上无法集中体现,损失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新员的离职有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解雇,这部分的比例越高,阐明公司招聘机制的漏洞越大;此外一种是员工自动离开,这部分则取决于人力资源部对于公司内生态的建设。 “公司就像是一

8、种鱼缸,拥有自己的生态,招聘就是放一条新的鱼在里面;你需要考虑的不仅是那条新鱼的好坏,更要为那条鱼的将来打算。”顾问公司为华威设计了新的招聘流程,在原有的招聘流程里,增长了许多内部需求调查的内容,整个流程让岗位需求更为细化。例如:销售岗位需要的是热爱销售工作的人,而不再单纯规定有销售经验,由于某些从业近年的人往往不能和公司共同面对市场逆境;更加看中学习能力和远景,公司的将来如果不是个人向往的方向,再优秀的人才,也不会把她的聪颖和才智奉献给你构筑新人的沟通机制,当一种新人进入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会保证每周和新员工进行一次沟通,倾听她们对公司结识,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节省24万元并不是公司的最后

9、目的,如果可以让公司获得有竞争力的团队,就是250万也是值得的。但是,过高的新员离职,所反映的人力体制缺陷,是务必要得到解决的。花两毛维护100名经理人的人脉网 4月10日华威客户回访日。这天,顾问人员在华威见到了李莉。她曾经是华威的销售总监,一年前离开华威的时候,正是华威的危难之际。4月,华威由于合伙伙伴撕毁和约,200辆商品车停留在天津中转基地没有措施运往全国,来自厂方的压力让华威面临巨大的信誉危机。运送商品轿车的车辆是特制的,提成6位和8位两种,为了保证商品车的安全,所有的运送车辆都安装有GPS卫星定位系统,如果运送车离开规定的高速公路,就会自动熄火,并且,车辆的位置也会在华威的电脑系统

10、上显示。 在未经总公司批准的状况下,李莉擅自雇佣了本地没有卫星定位的运送改装车完毕了商品车的运送任务。虽然最后还是保住了定单,获得客户的肯定,李莉还是由于违背公司的规定而被规定辞职。 离开华威集团的李莉不久进入了处在吉林长春的一汽大众。在随后的一年里,李莉始终和华威的老同事保持联系,也理解到华威在业绩全面下滑,当年一起工作的老同事先后离开,华威越来越变的陌生。 2月20日,李莉收到了一张华威寄来的明信片,右下脚的签名是华威的董事长,信上说,李莉离开华威已经一年了,但愿有时间回来坐坐。不久,其她的某些老同事也收到了类似的卡片,卡片上简介了华威的近况以及某些憧憬和感谢 李莉并不懂得,这是华威在人力

11、资源管理改革后的一项长期方略。人力资源部将所有离开华威的员工都进行了登记和整顿,专门有人负责定期和她们保持联系,一方面是做给目前的员工看,另一方面也向离职的员工通报华威的业务和近况。由于,通过顾问公司的研究发现,在离开的员工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仍然从事着与商品车物流有关的工作,其中十分之一还进入了华威的上游公司,成为了华威的客户。虽然是成为竞争对手,也存在很大的互相合伙的空间。这些离职的员工甚至比华威既有的员工更理解华威的优势和劣势,她们懂得华威的强势是什么,也懂得如何可以在竞争中容易打败华威。 从2月份开始,华威的人力资源部分开始全面改善和离职工工之间的关系,不仅改善了华威在业内的口碑,也从上百

12、名离开的员工那里获得了诸多商业合伙的机会,而这一切也只是用了每次两毛钱的成本。 以上所提到的只是审纪人力资源部中的一部分,毕竟,人力资源在每个公司中的作用和位置各异,面临的专业环境也有所不同,相似只能是对于人力资源客观、冷静的结识。往往离公司领导者越近的部门越容易成为管理的死角。在引进质量管理、目的管理的今天,人们还没有找到系统的人力资源测量措施,更多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用量化来评价人力资源这个最具有定性色彩的工作,始终需要诸多的变通和魄力。华威集团的离职人员联系技巧: 1.员工离职时诚恳地规定留下联系方式。 2.每年给员工寄生日卡和新年卡,由董事或副总经理亲笔签名。 3.把离职工工列入内部刊物邮寄名单。 4.定期为离职工工寄发写有公司近况和经营业务的电子邮件。 5.邀请积极联系的员工不定期回公司参观,和既有员工交流。 6.在部分大规模的年会、表扬会上邀请对公司有杰出奉献的离职工工以嘉宾身份参与或致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