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5455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导学案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小 石 潭 记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义。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 一 课 时重点:品味作品写景的妙处。预习导学1.补全空缺,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代表作:山水游记永州八记,诗江雪,寓言黔之驴。2.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篁竹(hung) 清洌(li) 为坻(ch) 为嵁(kn) ch(俶)尔 x(翕)忽 y(佁)然 幽su(邃)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

2、词。 乃记之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到某处 崔氏二小生 古义:年轻人 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积累文言文中的多义词。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近岸靠近。(形容词作动词) 心乐之以为乐,句中则译为“喜欢”。(意动用法) 犬牙差互 像狗的牙齿那样。(名词作状语)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6.查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柳宗元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写成了我国古

3、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诗文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合作探究问题一:一读文章,读准文章节奏。用“/”标出朗读节奏。从 小 丘/西 行 百 二 十 步,隔/篁 竹,闻/ 水 声,如 鸣/佩 环,心 乐 之。伐 竹/取 道,下 见/小 潭,水/尤 清 洌。全 石/以 为 底,近 岸,卷 石 底/以 出,为 坻,为 屿,为 嵁,为 岩。青 树/ 翠 蔓,蒙 络 摇 缀,参 差 披 拂。 潭 中 鱼/可 百 许 头,皆 若 空 游/无 所 依。日 光/下 彻,影 布/石 上,佁 然/不 动;俶 尔/远 逝,往 来/翕 忽,似/与 游 者/相 乐。 潭 西 南/而 望,斗 折/蛇 行,明 灭/

4、可 见。其 岸 势/犬 牙 差 互,不 可 知/其 源。 坐 潭 上,四 面/竹 树 环 合,寂 寥/无 人,凄 神/寒 骨,悄 怆/幽 邃。以 其 境/过 清,不 可/久 居,乃 记 之/而 去。问题二:二读文章。以四人为一组,按“读文释句译文”的步骤,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解决疑难问题,不懂的做好记号,课堂质疑,注意下列重点句子的翻译。(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潭周围的气氛)使人心情凄

5、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问题三:本文是按游览(空间)的顺序来写的,条理清楚。请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问题四: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拓展: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问题五: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初见小石潭时非常高兴,由原文中的“心乐之”可以看出。后来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没于荒远,加上凄清环境的触发,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心情由乐转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