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品种资料汇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5363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咖啡品种资料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咖啡品种资料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咖啡是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Coffea)植物,属园艺性多年生的经济 作物。咖啡树有3大原种系统具有商品价值,分别为小粒种咖啡( Coffea arabica)、 中粒种咖啡(Coffea robusta)、大粒种咖啡(Coffea liberica)。以这3个原种进行 研究和开发,全世界共开发出了 100 多种咖啡品种,小粒种占到 76%,剩余的为 中粒种和大粒种。小粒种是咖啡属下唯一的四倍体植物,其余咖啡属均为二倍体。1. 小粒种咖啡小粒种咖啡也称阿拉比卡种或者阿拉伯种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学名Coffea arabica Linnaeus。这种咖啡的果实很小,种仁也小,故

2、称小粒种。小粒种 咖啡是自花授粉作物,种苗用种子繁殖,株型矮小,较耐寒和耐旱,在生产性栽 培中占80%左右,多分布于高海拔(13001900m)地区。小粒种咖啡的气味香 醇,口感馥郁细腻,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酸型,品质较好,是咖啡中的 上乘品种,一直是国际市场上深受欢迎的产品。但小粒种咖啡易感咖啡叶锈病和 易受天牛危害。世界上著名的小粒种咖啡主要种植在巴西、哥伦比亚、夏威夷、 印度尼西亚、哥斯达黎加、埃塞俄比亚、牙买加和肯尼亚等地。我国小粒种咖啡 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台湾等地区。世界知名的小粒种品种或变种是铁毕卡(Typica)、马拉哥吉普(Maragogype)、 帕卡斯(Pacas)、帕

3、卡马拉(Pacamara)、波邦(Bourbon)、黄波邦(Yellow Bourbon 或 Bourbon Amarelo)、尖身波邦(Bourbon Pointu)、卡杜拉(Caturra)、蒙多诺沃 (Mundo Novo)、卡杜埃(Catuai)、盖萨(Geisha)、卡蒂膜(Catimor)、稀布里 多蒂膜(Hibrido de Timor 或 Timor Hybrid,简称 HDT)、SL28、SL34。1.1. 铁毕卡系列铁毕卡为茜草科咖啡属真咖啡亚属红果咖啡组铁毕卡种铁毕卡品种,品种系 列为:1.1.1. 铁毕卡品种红顶、叶片狭长、分枝长,与主干成6090度(枝叶下垂)、节间长

4、、树体 锥型,产量低,豆粒较大尖长,酸甜苦味均衡(海拔低于 1000米易有木质味), 抗病差。1.1.2. 铁毕卡变种(1)马拉哥吉普:1870年巴西发现,豆粒比一般咖啡大三倍,海拔1000m 以上的豆子,风味优雅干净,水果味明显,酸味剔透;海拔600900 m,风味有 不干净的杂味。巴西、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少量种植, 产量少,豆粒大初加工困难。(2) 侏儒铁毕卡:原生埃塞俄比亚, 19 世纪荷兰种植印尼的苏拉维西深山, 风味香醇甜蜜、果酸柔顺、茉莉花香,似埃塞俄比亚的耶加雪菲,比印尼的苏拉 维西Toraja更佳;中南美洲常见的帕切(Pach)和圣雷蒙(San Ramon

5、)风味平 庸,矮种铁毕卡基因不同。(3) 柯娜铁毕卡:夏威夷的铁毕卡来自危地马拉,风味为干净的酸香与甜 感,现在也引进卡杜拉和波邦种植。(4) 蓝山铁毕卡:1720 年法国军官移植铁毕卡到加勒比海的马丁尼克岛, 1725 年牙买加总督从马丁尼克岛移7000株到牙买加蓝山,经过200多年驯化, 抗浆果病强。20 世纪中叶引入巴布亚新几内亚、肯尼亚、印尼苏拉维西、台湾, 水土不服。(5) 肯特:18191920年,英国人肯特在印度筛选出抗病强的变种,风味 好,产量高。19401950 年引入肯尼亚,但锈病重,至今澳洲和肯尼亚仍有少量 纯种肯特商业栽培,印度较少。(6) K7:法国传教士在肯尼亚培育

6、的抗旱铁毕卡变种,适宜低海拔干旱区 域种植,品质好,在澳洲 K7 受欢迎。(7) 黄果皮图卡图(Amerelo de Botucatu):最早在印度发现铁毕卡变种, 成熟果皮黄色,产量少,巴西有少量栽培,黄波邦就是黄皮图卡图与红皮波邦的 杂交品种。1.2. 波邦系列 波邦为茜草科咖啡属真咖啡亚属红果咖啡组铁毕卡种波邦品种,其品种系列 为:1.2.1. 波邦品种绿顶、叶片宽大叶缘波浪状,产量比铁毕卡高 30%,豆粒较圆短,莓果酸香 厚实、奶油与香味明显、酸香味强,抗病差。1.2.2. 波邦变种(1)萨尔瓦多波邦(Tekisic): 1949年萨尔瓦多选育,1977年推广,产量 低(节间长),焦糖

7、比一般波邦浓烈、水果味的酸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有引 种。(2) 卡杜拉:1935 年在巴西发现,绿顶、叶片蜡质明显、节间短、果实成 串,产量高,抗率病优于波邦。适宜高海拔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低海拔的 巴西结果多死亡大,可采用遮荫或暴晒式密集种植。中南美洲海拔 1500m 的卡 杜拉口感优于波邦,海拔10001200m的卡杜拉口感不及波邦。卡杜拉有红黄2 种果皮。(3) 帕卡斯:1950 年在萨尔瓦多叫帕卡斯的农民发现,比卡杜拉矮、节间 短,风味佳,抗旱耐风,海拔6001 000m适宜种植。(4) 薇拉洛柏(Villa Lobos):哥斯达黎加知名咖啡家族薇拉洛柏的庄园发 现半矮生波邦变种

8、,果实耐强风,适应贫瘠土壤,产量好,果酸温和,焦糖香气 凸显。(5) 薇拉莎奇(Villa Sarchi): 1950年,哥斯达黎加莎奇村(Sarchi)发现 波邦种矮生树,适宜高海拔种植,杯品似波邦,焦糖明显、果酸有劲,产量不高。( 6)波邦尖身: 1810 年在法属波邦岛发现,矮生型,豆尖瘦,似发育不良 的瑕疵豆,产量是波邦矮生型中最低的,体弱多病;咖啡因含量为小粒种的一半, 带有荔枝和柑橘味。(7) 摩卡(Mokka):也门摩卡矮生型,咖啡豆小,咖啡因含量低(约占豆 重的 0.9%1.1%),与波邦尖身遗传性相似。(8) SL28: 19301940 年,肯尼亚培育抗旱波邦与铁毕卡等品种

9、杂交选育, 多数为绿顶,少数为红顶,产量高,抗病差,莓果味浓。与巴西黄波邦、蒙多诺 沃和牙买加蓝山同时杯品时, SL28 厚实度一枝独秀。(9) SL34:红顶,风味似SL28,甜感佳莓香稍淡,耐潮,适宜中海拔的多 雨地种植。1.3. 种内杂交品种及其特性同属阿拉毕卡种下的不同品种间自然杂交称内杂交。(1)中美洲盖萨(Geishai Central America):泛指哥斯达黎加、巴拿马、 危地马拉、哥伦比亚栽种的盖萨。从坦桑尼亚引种到哥斯达黎加, 1963 年从哥斯 达黎加扩种到巴拿马, 2007年从巴拿马引种到哥伦比亚。盖萨有红顶和绿顶2个 品种,红顶咖啡果成熟早,绿顶咖啡果成熟晚。哥斯

10、达黎加的盖萨豆貌短圆(似 SL28),清淡;巴拿马和哥伦比亚的盖萨豆肥大、宽而尖长,杯品最好;危地马 拉豆尖长但豆粒较小,杯品比巴拿马弱。(2) 埃塞俄比亚盖萨(Geisha Ethiopia):指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盖萨山原始 森林里的咖啡品种,风味不及翡翠艺伎。(3) 黄波邦:1930 年,巴西在圣保罗产区发现红波邦与铁毕卡变种黄果皮 图卡图自然杂交品种1952年推广种植。在巴西,黄波邦的产量高于红波邦40%, 酸甜味优于红波邦,是精品豆的代名词。(4) 蒙多诺沃:其意为“新世界”。1931 年巴西在圣保罗产区发现红波邦与 苏门达腊铁毕卡自然杂交品种。此品种树高体健,产量比红波邦高30%70%

11、, 比铁毕卡高100%240%。果酸较低,风味不差,但杯品界认为风味沉闷不明亮、 酸味和甜度较低。巴西著名的大宗商品豆桑多士(Santos),多出自此品种。(5) 卡杜埃: 1950 年,巴西用黄皮卡杜拉与蒙多诺沃杂交的矮生品种,红 顶、节间短、产量比卡杜拉高 20%30%,耐寒抗风。此品种有红果皮和黄果皮, 黄皮杯品杂味重,红皮杯品干净。(6) 阿凯亚(Acaia):蒙多诺沃与红波邦的回交品种,风味优于蒙多诺沃, 豆粒较大。(7) 帕卡马拉: 19501960 年,萨尔瓦多用帕卡斯与马拉哥吉普杂交。豆 体比马拉哥吉普豆大 70%80%,小圆豆为12%。豆平均长1.03cm (般豆 0.80c

12、m0.85cm),豆平均宽 0.71cm (般豆 0.60cm0.65cm),厚度 0.37 cm。 2004 年扬名,多变的水果香酸与甜感,厚实度与油脂感佳,风味优于马拉哥吉 普豆,折服全球杯品师。(8) 马拉卡杜拉(Maracaturra):危地马拉用马拉哥吉普与卡杜拉杂交。 此品种具有马拉哥吉普的水果味和卡杜拉的优质酸质、稠度极佳、花香浓、甜味 够。(9) 马拉卡帕卡马拉(Maracapacamara):用马拉哥吉普与帕卡马拉杂交。 俗称“巨型豆”,每粒生豆重11 g,产量极少,烘焙和研磨都是大问题。1.4. 种间杂交品种及其特性阿拉毕卡种与非阿拉毕卡种间杂交的品种,称种间杂交品种。(1

13、) 稀布里多蒂膜:1950I960年DOliveira博士,在帝汶发现阿拉毕卡 与罗巴斯塔天然杂交且有生育能力的品种。1978年印尼引种称之为TimTim,经 过多年驯化与苏门达腊特有的初加工处理,成为今日曼特宁的主力品种之一。(2) 阿拉布斯塔(Arabusta):罗巴斯塔用秋水仙素处理后与阿拉毕卡杂交, 基因、习性、风味接近罗巴斯塔,利用价值低。(3) 卡蒂膜:1959 年 DOliveira 博士,用卡杜拉与稀布里多蒂膜杂交。 19701980 年各国大力引进栽种,是全球种植面积最大的高产品种。印尼称之 为Ateng,巴西、印度、哥斯达黎加的农业研究单位推出不同形态的卡蒂膜,如 T517

14、5、T8667、LC1662、H306 等。卡蒂膜杯品有杂味,除印尼外,其他国家生 产的豆无法打进精品圈。(4) 鲁玉鲁 11(Ruiru 11):1985 年肯尼亚用稀布里多蒂膜与苏丹原生阿 拉毕卡鲁米杂交所得。此品种抗叶锈病和烂果病,高产高杂味。(5) 巴蒂安(Batian): 2010年肯尼亚用SL28与鲁玉鲁11杂交。此品种 有红顶和绿顶,树体较高,似SL28,豆粒比鲁玉鲁11、SL28、S134大,抗病 高产美味。(6) 哥伦比亚(Colombia): 1982年哥伦比亚用卡蒂膜与卡杜拉回交,经 过10多年的培育,消除杂味。近年推出改良品种“卡斯提优(Castillo) ”,其是 用

15、哥伦比亚品种与阿拉毕卡多代回交。(7) 埃卡突(Icatu):其意为“非常好”。巴西用阿拉布斯塔与稀布里多蒂膜 和卡杜拉多代杂交培育的优质品种。 1993年巴西推广种植, 产量比稀布里多蒂 膜高 30%50%,抗叶锈病,习性及基因似阿拉毕卡,豆粒较大,黄皮埃卡突是 黄皮波邦杂交,甜度不错。(8) 欧巴塔(ObatD:巴西用萨其膜与蒂膜和卡杜埃跨种杂交培育,风味 佳产量好,抗病强。(9) 雷苏娜(Rasuna): 1970年印尼苏门达腊用铁毕卡与卡蒂膜杂交驯化 的抗病品种,杯品不佳。(10) Slection 9:简称SL9,1979年印度培育,用卡蒂膜与引自埃塞俄比 亚野生阿拉毕卡杂交,其具有

16、抗病强,风味佳,是印度知名的美味品种,打入精 品咖啡。(11)S795:1946 年印度用 S288 与肯特杂交的品种,在印尼称 Jember。S288是S26的第一代,S26是大粒种与铁毕卡的杂交品种。S795抗病强,豆粒 大,风味佳,是印度和印尼的主力精品品种。2. 中粒种咖啡中粒种咖啡也称罗布斯塔种咖啡,原产于刚果和乌干达热带雨林地区。中粒 种咖啡为异花授粉作物,其后代变异性大,优良品种的繁殖一般采用扦插或嫁接 等方法进行。为常绿小乔木,植株高中等,树干粗壮;叶片呈椭圆形,长而大, 质较软而薄;果实有圆形和扁圆形。不耐强光,不耐干旱和风寒,多分布于低海 拔(V900m)地区,在生产性栽培中占20%左右。中粒种咖啡味浓香,但刺激性 强,品质中等。较抗咖啡叶锈病,不易受天牛危害。世界上两个最大的中粒种咖 啡生产国和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