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施工通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95343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施工通病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路面施工通病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路面施工通病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路面施工通病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路面施工通病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面施工通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施工通病(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浅谈公路工程三十大通质量预防措施前言 为了达到“强化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进度、环境保护和费用满足合同要求,确保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使工程建设达到质量优、投资省、安全好,效益高”的监理工艺控制目标,进一步规范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克服公路工程实体通病“争创优质,打造精品”,为此制定以下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通病的发生。 目录 一、工程实体通病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车辙4 二、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6 三、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7 四、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8 五、隧道衬砌不实、渗水9 六、桥面铺装早期破坏14 七、桥梁支座安装质量缺陷16 八、小型预制构件粗糙19

2、 九、埋置部位混凝土防水不到位21 十、预应力结构张拉、锚固、压浆控制不严22 二、施工工艺通病 一、混合料计量不准确、级配不严格、拌合不均匀27 二、路面层间控制不严格,粘层油、透层油施工方法不当27 三、各类外掺剂品种选用、计量、掺配方法掌握不准确29 四、体积法、流量法计量误差30 五、预留构件、预埋钢筋变位30 六、各类结构养生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足31 七、圬工砌筑方法、人工砂浆、勾缝方式不妥33 八、路基碾压设备不足,填前处理、分层压实不够34 九、路面碾压设备不配套,沥青路面碾压密实度不足36 十、合同段、工作面、工序间衔接不当38 三、工程质量管理通病 一、盲目赶工40 二、指

3、定分包指定采购42 三、监理独立检测频率不足42 四、施工自检体系不健全43 五、原始资料真实性差47 六、材料质量源头控制不严48 七、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清50 八、设计变更多,质量控制难度大,工程变更多52 九、施工人员设计文件及规范不准确53 十、标准试验数据失真,规模生产条件变异53 四、其它工程质量病害及预防措施 一、混凝土外观质量处理及预防措施54 二、模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8 三、T梁外观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59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裂缝防治措施63 公路工程通病预防措施 一、工程实体通病 一、沥青路面与早期破损、车辙 1、病害成因及表现 、沥青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细集料含泥

4、量高,酸性有机质含量偏高,骨料强度不足,或粒径针片状骨料比例偏高。导致沥青混凝土质量下降,车行过程中破坏混凝土内部结构,导致早期破损。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导致沥青混凝土质量下降而发生早期破损。 、沥青混凝土在拌制加热过程当中,由于温度过高使沥青失效或使沥青使用寿命缩短,或温度过低不能保证碾压密实,导致早期破损。 、沥青混凝土在运输、摊铺、碾过程当中工序控制不严,使温度散失过快,不能在有效的压实时间内进行碾压,导致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在使用过程中早期破损。 、由于设计不合理,或在施工过程当中把关不严,沥青层的厚度过薄而发生点状或成片破损。 、由于沥青路面排水设计不合理,或施工没达到设计要求

5、,使沥青路面长期被水浸泡,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面积破损。 、由于设计试验配合比不合理或拌制过程当中配合比控制不严格,沥青用量超标,发生车辙现象。 、由于对当地气温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在建成使用过程中,高温天气导致沥青混凝土软化,出现车辙现象。 、由于原材料质量太差,或细集料过多,不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车辙。 、在沥青混凝土温度未下降至环境温度即行通车,容易产生车辙。 、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当,会在施工缝处破损、扩展或纵横坑塘。 2、预防处理措施 、首先从原材料上严格把关,按要求备料,针片状骨料含量控制在要求范围之内,有害物质超标的细集料严禁使用。 、先做实验路段,选择最佳配合比,最合理

6、的施工工艺;根据试验路段的数据确定计量各种级配料,使用能达到要求的压实机械,保证压实遍数。 、在加热过程当中,根据不同沥青特性,选定沥青合理加热的温度范围,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保证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定的温度。 、规范沥青混凝土的运输,摊铺和碾压工艺,保证在有效的时限对其进行碾压,保证沥青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合理的设计,也是保证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和车辙的重要因素之一。 、保证排水通畅,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尽可能做到有水即排,排水务尽,使路面经常处于干燥状态。 、在配合比的选配中,应严格控制沥青和控制细集料用量,即保证沥青对集料的裹覆,又不能超量使用。沥青混凝土配比中细装料,即要保证填充骨料间的

7、缝隙,又不能超标。 、根据当地气温特点使用适应的沥青,调整合理的沥青用量。 、保证沥青混凝土温度降至环境温度再放行。 、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缝,保证接缝紧密、平整。 二、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 1、病害成因及表现 、使用的水泥等级达不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使强度不能保证,在正常的行车过程中产生开裂、断板。 、配制混凝土的砂、碎石不合格,或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使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要求,在行车过程中产生开裂、断板。 、混凝土路面下部基础不稳固,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开裂,导致路面混凝土断板或开裂。 、浇筑路面混凝土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或过量振捣,使混凝土质量下降,产生早期开裂或

8、断板。 、路面混凝土中的钢筋数量如果不能满足要求,也能导致路面使用过程中开裂或断板。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时间不够,由于水化热直接导致开裂。 、在路面交付使用后,如不能控制超载问题,超大吨位的车辆可直接使混凝土路面产生断板。 、预埋伸缩缝不符合要求,使路面产生错位变形。 2、预防措施 、浇筑路面砼的水泥要使用资质高的大厂水泥,且水泥等级不低于使用强度要求的等级,一般为425以上水泥。 、配制砼的砂、碎石,要严格控制有害物质不能超标,且配合比准确,水泥用量满足配合比要求。 、混凝土路面下部结构如果质量不稳定,可加铺玻璃纤维布,增强基层抗剪抗拉强度,保证基础稳定。 、严格施工工艺,

9、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路面混凝土中钢筋配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洒水养护,最少保证七天的养护期。 、在路面交付使用后,应控制超载问题,避免人为破坏。 、尽量采用碾压式干硬性混凝土,同时预留的伸缩缝必须符合要求。 三、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 1、病害成因及表现 、由于半刚性基层掺配料中,细集料过多,或水泥含量偏高,使得半刚性基层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在车行过程中产生震动裂缝。 、一般情况下,半刚性基层厚度较大,水化热较高,如果养护不到位,很容易产生热拉裂缝。 、路基填方处理不到位,或填挖结合部处理不当,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半刚性基层过度开裂,甚至出现断缝。 、半刚性基层摊铺碾压过程

10、中,如果含水量控制不恰当,含水量过高会出现泌水现象,含水量过低导致碾压不密实,在正常的车行过程中产生震动裂缝。 、建成路面由于设计排水不合理,或由于施工原因造成排水不畅,使半刚性基层长期被水浸泡,导致内部结构破坏,产生花纹形开裂现象。 、摊铺机分料不均匀也会导致纵向规则开裂。 、分层摊铺,层间连接不好,分层状态下,上层基层厚度变薄,不能抵抗车行时的冲击,产生开裂。 2、预防措施 、在基层料拌制前,严格筛选合格料源,分仓堆放,准确计量配合,必须采用拌合楼强制拌和,电子控制上料及外加剂,保证基层刚柔兼顾,不产生推移,也有适度的变形,避免震动开裂。 、杜绝雨天铺筑,尽量避免高温天气施工。铺筑完成的路

11、面基层,要覆盖洒水养护,保证至少七天之内保持湿润状态。消解前期高峰期水泥水化热,避免热拉裂缝。 、当路基处理不到位时,要在铺筑基层前加铺土工格栅,加强抗拉抗剪强度,以保护基层过度变形。 、根据气温、湿度调整配合比,尽量控制填料在碾压过程中和最佳含水量的偏差值在2%之内,保证压实效果。 、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有水即排,排水务尽,使基层经常保持一种干燥状态。 、摊铺机摊铺时,必须保证均匀分料,水平等厚摊铺,尽量选择大功率一次性的摊铺机械,避免一层分成两层的情况,使层厚“打折”。 四、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 1、病害成因及表现 构造物端部路基沉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基底未经压实或路基填筑时压实

12、度不够,由于路基的沉缩达到危险的程度,使路基在局部或者大面积沉陷。 、由于路基处于软弱地基上,路基的沉陷使路基表面出现大量沉陷,并且可能同时引起地基两侧的土从两旁隆起。 、由于路基内部形成过度饱水区(泥泞),雨天填筑很容易引起这种情况。当用透水性不同的材料,乱而无序的填筑以及冬季填筑路基采用饱水的冻结材料或混有雪的材料,均能产生富水饱和区,使路基沉陷。 、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认真进行操作,在施工中填筑了不符合要求的材料,造成路基填土压实度不均匀和低于标准,路基抗压强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沉陷。 、桩柱式桥台未待填方充分沉降而修筑结构物。 2、预防处理措施 、施工前做好排水沟、集水井等

13、排水措施,保证基底干燥。 、填筑前清除干净杂土、表层淤泥、腐植土等,挖除耕植土后按照45的坡度构筑路拱,基底适当放宽。 、合理选用填筑材料,构造物端部的填料选用级配良好、强度高的填料进行填筑。 、严格控制含水量,提高填料的压实度,主要影响压实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碾压层的厚度、压实机械的类型和功能、碾压遍数以及地基强度。对含水量过大的材料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白石灰来降低含水量,对含水量过小的材料,则洒水湿润后再进行碾压。 、严格分层厚度,构造物端部的填料应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15cm,与路堤交界处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填筑时平衡对称进行。 、严格压实机械,

14、不同的填料和场地条件选择不同的压实机械,一般选用压实效果较高的碾压机械,同时配以小型夯实机具,机械难以压实的地方,用小型压实机具补充压实,保证压实度达到要求。 、为保证填筑质量,严格施工工序检验,从材料进场到摊铺碾压进行全过程旁站,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把一切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土,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 、冬季施工时应使填筑材料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筑压实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沉陷。 、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搭板或土工格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以此来保证构造物端部不沉陷。 、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施工完路面后再切割面层安装伸缩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