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950503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21)要点1 概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 )是一种多灶性胆管狭窄和进展期肝病为特征 的少见疾病。PSC临床表现多样,病程多变,在排除其他病因后,PSC诊 断主要依赖胆管影像学和肝脏组织病理学。 PSC 患者常合并炎症性肠病(IBD),且患胆管癌和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增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PSC 的药物,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治疗手段有限,PSC患者的 早期诊断、评估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2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2.1 流行病学PSC 患病率和发病率存在区域差异性。2.2 发病机制及分类PSC 是一种以特发性肝内外胆管炎症及胆管纤维化改变导致多灶性胆管

2、狭窄、慢性胆汁淤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依据胆管受损的部位可将 PSC 分为以下几种。 (1)大胆管型:损伤 肝外较大胆管,约占 PSC 患者的90;(2)小胆管型:损伤较小胆管, 胆管影像学无异常发现,少数患者可发展为大胆管型PSC ;( 3 )全胆管型: 肝内外大小胆管均受损伤。3诊断PSC 是一种持续进展性疾病,从肝内外胆管炎症、胆管纤维化、肝硬化、 肝功能衰竭直至死亡。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胆管系统呈多灶性狭窄、 节段性扩张、串珠状及枯树枝样改变,碱性磷酸酶(ALP )和Y-谷氨酰转 移酶(GGT )等相关肝酶指标升高和/或胆汁淤积症状等表现。3.1 临床表现PSC临床

3、表现多样,早期多无症状,部分患者体检或因IBD进行肝功能筛 查时诊断PSC。约50%患者表现为间断右上腹疼痛、黄疸、瘙痒、乏力、 发热和体质量下降。黄疸呈波动性、反复发作,可伴有中低热或高热及寒 战。PSC 临床表现多样,常见以下表现。 (1)无症状,仅体检时偶然发现 ALP/GGT升高;(2)IBD患者行肝功能筛查时发现ALP升高;(3)胆 汁淤积引起的黄疸、瘙痒等;(4)进展期肝病、肝硬化所致症状:可出现 门静脉高压引起静脉曲张出血、腹水等; ( 5 )反复发作的胆管炎,表现为 发热、寒战、右上腹痛、黄疸等;(6)肝衰竭:表现为进行性黄疸加重及凝血障碍;(7)癌变:PSC患者易患胆管癌,P

4、SC确诊后5年、10年、 终生患胆管癌的风险分别为7%、8%11%、10%20%。3.2 实验室检查3.2.1 血清生化学 PSC 的血清生化异常主要表现为胆汁淤积型改变,通常伴有ALP、GGT升高,目前尚无明确诊断标准的临界值。3.2.2 免疫学检查 PSC 缺乏特异性的自身抗体。3.2.3 影像学检查 PSC 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肝内外胆管多灶性、短节段 性、环状狭窄,胆管壁僵硬缺乏弹性、似铅管样,狭窄上端的胆管可扩张 呈串珠样表现,进展期患者可显示长段狭窄和胆管囊状或憩室样扩张,当 肝内胆管广泛受累时可表现为枯树枝样改变。(1 )腹部超声:是用于对PSC疾病初步筛查的常规手段。(2 )腹部

5、CT:不是用于PSC诊断的常规手段。(3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临床及生化诊断证据存在时,MRCP对PSC的诊断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已成为PSC诊断的首选非侵入性影 像学检查方法,准确性与ERCP相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100%、89%100%。(4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 ERCP既往被认为是诊断PSC的 “金标准”,但由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胰腺炎、胆管炎、穿孔、出血 等,因此除非有治疗需要或需胆管取样,一般不行诊断性 ERCP。(5)其他内镜检查: 疑似肝外疾病和检查发现不能确定的病例,超声内 镜和弹性成像可能会有助于胆总管狭窄、管壁增厚和肝纤维化情

6、况的判 断。3.2.4 肝脏病理3.3 诊断标准目前尚无公认的 PSC 诊断标准。本指南推荐的大胆管型PSC诊断标准为:(1 )胆管成像具备PSC典型 特征;(2)以下标准至少满足一条: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及生物化学改变 (成人ALP升高、儿童GGT升高);IBD临床或组织学证据;典型PSC肝脏组织学改变;(3)除外其他因素引起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对于胆管 成像无PSC典型表现,如果满足以上标准第2条中2条以上或仅有PSC 典型胆道影像学特征可疑诊PSC。本指南推荐的小胆管型PSC诊断标准 为:(1)近期胆管影像学无明显异常改变;(2)典型 PSC 肝脏组织病理 学改变;(3)除外其他因素所致胆

7、汁淤积。如果患者胆管影像学无异常, 但肝脏组织学具有 PSC 特点但不典型时,若患者同时存在 IBD 临床或组 织学证据及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证据时,也可诊断小胆管型 PSC。3.4 鉴别诊断PSC需要与继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进行鉴别诊断,见表2。推荐意见1 :对疑诊PSC的胆汁淤积患者胆管影像学检查应首选MRCP。(A1)推荐意见 2:对疑诊PSC患者,应进行血清AMA和IgG4检测,以除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IgG4-SC。( C2)推荐意见 3:对诊断不明确、可疑小胆管型PSC或可疑重叠其他疾病的患者可行肝脏活组织检查,不建议将肝活检作为 PSC 的常规诊断手段(B1)推荐意见 4:

8、对于胆汁淤积并具有枯树枝、串珠样等典型胆管影像学改变的患者,排除继发性胆管炎后可诊断为大胆管型PSC。( A1)推荐意见 5:胆管影像学无异常的胆汁淤积患者,若肝脏病理显示典型“洋葱皮”样胆管纤维化或硬化,可诊断为小胆管型PSC ;胆管影像学无异 常的胆汁淤积患者,肝脏组织学提示小胆管纤维化,同时合并IBD者也可 诊断小胆管型PSC。( B1)推荐意见 6:对于疑诊PSC, MRCP联合肝脏组织学仍不能确诊、胆管狭窄需内镜治疗或需胆管活检以排除胆管癌者,可行ERCP ; ERCP术前应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C2)3.5 合并症和并发症3.5.1 IBD推荐意见 7:对于确诊PSC的患者,建议

9、行结肠镜检查并活检以评估是否合并IBD(Al);对于PSC伴发IBD患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PSC不伴发IBD者每3年复查1次结肠镜。(C1 )3.5.2 脂溶性维生素缺乏、代谢性骨病推荐意见 8:并发脂溶性维生素缺之的PSC患者,可予补充脂溶性维生素治疗。(C2 )推荐意见 9:PSC 患者应接受骨密度检查并评估骨质疏松风险,必要时给予治疗。(C1)3.5.3 肝胆肿瘤推荐意见10:确诊PSC的成年患者,可每612个月行影像学和/或CA19-9检查,进行胆管癌和胆囊癌筛查。(B2 )推荐意见11 :合并胆囊息肉的PSC患者,若息肉存在高危因素(8mm)”可行胆囊切除术。(C2 )推

10、荐意见12 :对于进展为肝硬化的PSC患者,应每3-6个月行腹部超声检查和AFP检测,进行HCC筛查。(C1 )4 PSC 的治疗4.1 PSC 的治疗药物4.1.1 熊去氧胆酸( UDCA )4.1.2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4.1.3 其他药物推荐意见13 : 对PSC患者可给予UDCA15mgkg- ld-1治疗。(C2 ) 推荐意见 14: 糖皮质激素不应作为 PSC 患者的常规用药,仅可用于重叠AIH或具有AIH特征的PSC患者。(B1 )4.2 PSC 瘙痒的治疗推荐意见 15:对于伴有严重瘙痒的 PSC 患者,可用舍曲林、利福平、纳曲酮或考来烯胺等药物治疗。(C1 )4.3 胆管狭

11、窄的内镜治疗推荐意见 16:PSC 患者发生胆管显性狭窄,可以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或者短期支架置入进行胆管引流治疗,应首选ERCP下胆管球囊扩张。(B1)推荐意见 17:PSC 患者行 ERCP 治疗时,需对胆管可疑恶性病变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排除胆管癌。(A1)4.4 肝移植推荐意见18: MELD评分A15分或CTP评分C级的肝硬化失代偿期的PSC患者应行肝移植评估。(A1 )推荐意见 19:PSC患者肝移植术后仍应密切监测其疾病复发。(A1)5 特殊情况5.1 小胆管 PSC5.2 PSC-AIH 重叠5.3 儿童 PSC推荐意见20 :对于疑似PSC的儿童患者,GGT可替代ALP作为胆汁淤

12、积的生化指标;儿童PSC无需常规进行肝胆恶性肿瘤的监测。(B1)6 预后6.1 PSC 的自然病史PSC的自然病史多变,性别、发病年龄、是否合并IBD,胆管累及部位等都可能影响患者疾病进程。6.2 预后风险评估PSC 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差异很大,准确预测患者的临床进程对于临床实践 具有重要意义。推荐意见 21:可采用 UK-PSC、AOM、PREsTo 等非侵入性评分模型对PSC患者的长期预后进行动态评估。(B1)7 总结和展望目前,PSC硏究多为小样本的非随机对照硏究,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仅基于 目前的临床硏究证据,推荐证据等级仍有待提高。我国PSC的流行病学、 疾病特征、长期预后仍缺乏足够的资料

13、。为提高我国 PSC 的诊治水平,应 尽早建立我国全国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数据库并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硏 究。附件1 Ig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的诊断治疗指南1 概述随着对 IgG4 相关疾病和自身免疫胰腺炎的认识,此类疾病被称为 IgG4 相关硬化性胆管炎(IgG4-sc )o IgG4-SC是系统性IgG4相关疾病(IgG4-RD )的胆管表现,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硬化性胆管炎,对糖皮质激 素治疗反应良好,与PSC相比临床预后相对良好。2 流行病学和分型3 临床表现和疾病进程IgG4-SC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约20%的患者合并支气管哮喘、 鼻窦炎、药物过敏等过敏性疾病IgG4-SC临床表现多

14、样,约75%的患 者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梗阻性黄疸,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包括皮肤瘙 痒、腹痛、体质量下降以及继发胆管炎症所致的发热、寒战等。约1/4患 者可能无症状,因偶然发现肝功能或影像学异常,或因其他组织、器官IgG4-RD行系统性筛查时确诊。我国报道的IgG4-SC患者的症状主要为 黄疸和腹痛。4 诊断和鉴别诊断推荐意见 1: 对于黄疸、胆汁淤积、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在排除结石和肿瘤后,应进行血清IgG4的检测。(C1 )推荐意见2 :对疑诊IgG4-SC者,应行CT、MRCP等影像学检查,必 要时可行 EUS、ERCP、IDUS、POCS 等。(C1 )推荐意见3 :对拟诊IgG4-S

15、C者,应检查患者是否合并胆管外其他器官IgG4-RDo ( C1 )推荐意见 4:对疑诊IgG4-SC者,可行胆管、十二指肠乳头(或V Ater壶腹)和/或肝脏活检;胆管活检时需注意排除胆管癌。(C1)5 治疗5.1 诊断性治疗推荐意见5 :难以确诊但高度怀疑IgG4-SC的患者,可行诊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并在1周后进行血清学评估,12周后进行MRCP等胆管影像学检查评估。(C1 )推荐意见 6:对拟诊IgG4-SC者,应根据胆管影像学改变、血清IgG4水平、其他器官IgG4-RD、组织学检查以及对糖皮质激素诊断性治疗的反 应进行综合判断。(B1 )5.2 诱导缓解治疗推荐意见 7:IgG4-SC患者应口服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3040mg/d )24周,用于诱导缓解治疗。(B1)5.3 维持治疗推荐意见 8: IgG4-SC 患者糖皮质激素诱导缓解后应逐渐减 量,但需要维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维持剂量应相当于泼尼松龙510mg/d。( B1 )推荐意见 9:IgG4-SC患者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3年后,若病情稳定,可考虑减停;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