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4777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21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选考)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必考部分第3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六、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3六、我们的中华文化知识条目考试要求考频统计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3卷1考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3卷1考考点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梳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

2、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特别提醒不能把文字混同于文化。典型例题讲解例1(2017宁波市九校联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国(籍)感情的精神纽带。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BCDC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其中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是从汉字上证明,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体现的是博大精深,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干要求。例2(2017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选考)“素胚勾勒出青

3、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B推陈出新C博大精深D源远流长D本题意在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故D项符合题意,而中华文化的另一特点“博大精深”未体现出来,A、B两项不符合题意。题组对点训练1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无比优越C都江堰的宏大、吴越文化的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的热情奔放;少数

4、民族能歌善舞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故本题应选C。2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下图是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该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标识的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上述材料表明()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要固守传统文化不同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发展ABCDA北京申办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故选 。错误,不符合题意。考点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基础知识梳理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1)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提醒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6、、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含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特别提醒(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

7、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典型例题讲解例3(2015年10月浙江高校选考,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F)解析由教材中“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即可判断试题中的说法将“影响”因素说成了“决定”因素,较容易判断出该题是错误的。例4(2016年4月浙江高校选考,2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

8、帜,独领风骚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唐诗作为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深刻影响着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也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C、D项排除。区分“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二者的角度不同,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来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

9、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题组对点训练1(2016浙江学考全真综合模拟)2016年4月9日是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畲民们自晨至暮,对歌盘歌,以歌会友,怀念始祖,并炊制乌饭。“畲族三月三”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体现中华文化()A源远流长B包容多样C博大精深D地域鲜明C畲族的传统节日“三月三”的民族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接体现的是畲族这个民族文化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说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属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第三个表现,故选C;畲民在全国各地都有,地域鲜明不是其特点,故排除D;源远流长是指中华

10、文化形成至今从未间断过,畲族民族节日没涉及这点,故排除A;包容多样是指允许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与题意无关,畲族文化中没有讲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故排除B。所以正确答案为C。2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比赛的形式,带领观众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诗词,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精髓。中华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决定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BCDD错误,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排除;错误,中华诗词不能决定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排除;中华诗词属于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当选;中华诗词内涵丰富,精妙绝伦,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当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