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947490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长素及其类似物作用机理生长素最明显的作用是促进生长,但对茎、芽、根生长的促进作用因浓度而异。三者的 最适浓度是茎芽根,大约分别为每升10E-5摩尔、10E-8摩尔、10E-10摩尔。植物体内吲 哚乙酸的运转方向表现明显的极性,主要是由上而下。植物生长中抑制腋芽生长的顶端优势, 与吲哚乙酸的极性运输及分布有密切关系。生长素还有促进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生根的作 用。生长素的作用是多部位的,主要参与细胞壁的形成和核酸代谢。用放射性氨基酸饲喂离 体组织的实验,证明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同时也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生长素促进RNA的生 物合成尤为显著,因此增加了 RNA/DNA及RNA/蛋白质的比率。在各种R

2、NA中合成受促进最 多的是rRNA。在对细胞壁的作用上,生长素活化氢离子泵,降低质膜外的pH值,还大大提 高细胞壁的弹性和可塑性,从而使细胞壁变松,并提高吸水力。鉴于生长素影响原生质流动 的时间阈值是2分钟,引起胚芽鞘伸长的是15分钟,时间极短,故认为其作用不会是通过 影响基因调控,可能是通过影响蛋白质(特别是细胞壁或质、膜中的蛋白质)合成中的翻译过 程而发生的。因为生长素在体内很容易经代谢而被破坏,所以外施时效果短暂。其类似物生理效果相 近而且不易被破坏,故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见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在扩展的 幼嫩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合成,通过韧皮部的长距离运输,自上而下地向基部积累。

3、根部 也能生产生长素,自下而上运输。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是由色氨酸通过一系列中间产物而形成 的。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吲哚乙醛。吲哚乙醛可以由色氨酸先氧化脱氨成为吲哚丙酮酸后脱羧 而成,也可以由色氨酸先脱羧成为色胺后氧化脱氨而形成。然后吲哚乙醛再氧化成吲哚乙酸。 另一条可能的合成途径是色氨酸通过吲哚乙腈转变为吲哚乙酸,发现于十字花科植物。在植物体内吲哚乙酸可与其它物质结合而失去活性,如与天冬氨酸结合为吲哚乙酰天冬 氨酸,与肌醇结合成吲哚乙酸肌醇,与葡萄糖结合成葡萄糖苷,与蛋白质结合成吲哚乙酸 蛋白质络合物等。结合态吲哚乙酸常可占植物体内吲哚乙酸的50-90%,可能是生长素在植 物组织中的一种储藏形式,它

4、们经水解可以产生游离吲哚乙酸。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吲哚乙酸氧化酶可将吲哚乙酸氧化分解。生长素有多方面的生理效应,这与其浓度有关。低浓度时可以促进生长,高浓度时则会 抑制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这种抑制作用与其能否诱导乙烯的形成有关。生长素的生理效 应表现在两个层次上。在细胞水平上,生长素可刺激形成层细胞分裂;刺激枝的细胞伸长、抑制根细胞生长; 促进木质部、韧皮部细胞分化,促进插条发根、调节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在器官和整株水平上,生长素从幼苗到果实成熟都起作用。生长素控制幼苗中胚轴伸长 的可逆性红光抑制;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条下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地性;当吲哚乙酸转移至枝 条的背光侧即产生枝条的向光性;

5、吲哚乙酸造成顶端优势;延缓叶片衰老;施于叶片的生长 素抑制脱落,而施于离层近轴端的生长素促进脱落;生长素促进开花,诱导单性果实的发育, 延迟果实成熟。激素受体是一个大分子细胞组分,能与相应的激素特异地结合,尔后发动一系列反应。 吲哚乙酸与受体的复合物有两方面的效应:一是作用于膜蛋白,影响介质酸化、离子泵运输 和紧张度变化,属于快反应(小于10分钟);二是作用于核酸,引起细胞壁变化和蛋白质 合成,属于慢反应(大于10分钟)。介质酸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条件。吲哚乙酸能活化质 膜上ATP(三磷酸腺苷)酶,刺激氢离子流出细胞,降低介质pH值,于是有关的酶被活化, 水解细胞壁的多糖,使细胞壁软化而细胞得以

6、扩伸。施用吲哚乙酸后导致特定信使核糖核酸(mRNA)序列的出现,从而改变了蛋白质的合成。 吲哚乙酸处理还改变了细胞壁的弹性,使细胞的生长得以进行。生长素对生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的生长,特别是细胞的伸长。植物感受光刺激 的部位是在茎的尖端,但弯曲的部位是在尖端的下面一段,这是因为尖端的下面一段细胞正 在生长伸长,是对生长素最敏感的时期,所以生长素对其生长的影响最大。趋于衰老的组织 生长素是不起作用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扦插的枝条生根的原因是:生长素能够 改变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分配,在生长素分布较丰富的部分,得到的营养物质就多,形成分 配中心。生长素能够诱导无籽番茄的形成就是因为用生

7、长素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后,番 茄花蕾的子房就成了营养物质的分配中心,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就源源不断地运到 子房中,子房就发育了。合成部位:叶原基、嫩叶(生长素前身)、顶芽(活化生长素)、未成熟种子、根尖、形成层作用1. 顶端优势2.细胞核分裂、细胞纵向伸长、细胞横向伸长3.叶片扩大4.插枝发根5.愈伤组织6.抑制块根7.气孔开放&延长休眠9.抗寒生长素作用机理激素作用的机理有各种解释,可以归纳为二:一、是认为激素作用于核酸代谢,可能是在DNA转录水平上。它使某些基因活化,形成 一些新的mRNA、新的蛋白质(主要是酶),进而影响细胞内的新陈代谢,引起生长发育的 变化。二、则认为激素作用

8、于细胞膜,即质膜首先受激素的影响,发生一系列膜结构与功能的 变化,使许多依附在一定的细胞器或质膜上的酶或酶原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者失活或者活化。 酶系统的变化使新陈代谢和整个细胞的生长发育也随之发生变化。此外,还有人认为激素对 核和质膜都有影响;或认为激素的效应先从质膜再经过细胞质,最后传到核中。虽然对激素作用机理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无论哪一种解释都认为,激素必须首先与细 胞内某种物质特异地结合,才能产生有效的调节作用。这种物质就是激素的受体。1. 激素受体:植物激素受体是指能与植物激素专一地结合的物质。这种物质能和相应 的物质结合,识别激素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最终表现出不

9、同的生 物学效应。受体是激素初始作用发生的位点。所以,了解激素受体的性质及其在细胞内的存 在位置,是研究激素作用机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激素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它们可能定位于细 胞质膜,也可能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由于植物体内具有多种激素,因此,必然可能有多 种激素受体,并存在于细胞的不同部位。2. 生长素最基本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这种促进作用,在一些离体器官如胚 芽鞘或黄化茎切段中尤为明显。生长素为什么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又以什么方式起作用 的?植物细胞的最外部是细胞壁,细胞若要伸长生长即增加其体积,细胞壁就必须相应扩大。 细胞壁要扩大,就首先需要软化与松弛,使细胞壁可塑性加大,同时合成

10、新的细胞壁物质, 并增加原生质。实验证明,用生长素处理燕麦胚芽鞘,可增加细胞壁可塑性,而且在不同浓 度的生长素影响下,其可塑性变化和生长的增加幅度很接近,这说明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是 通过细胞壁可塑性的增加而实现的。生长素促进细胞壁可塑性增加,并非单纯的物理变化, 而是代谢活动的结果。因为,生长素对死细胞的可塑性变化无效;在缺氧或呼吸抑制剂存在 的条件下,可以抑制生长素诱导细胞壁可塑性的变化。生长素相互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 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的相互作用所控制的。例 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而生

11、长素则促进增殖的子细胞继续增大。又如,脱落酸强烈 的抑制着生长,并使衰老的过程加速,但是这些作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所解除。再如,生长 素的浓度适宜时,促进植物生长,同时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 时,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研究激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生长素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生长,较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最适浓度的要求是不 同的。根的最适浓度约为10 (TO) mol/L,芽的最适浓度约为10 (-8) mol/L,茎的最适 浓度约为10 (-4) mol/L。在生产上常常用生长素的类似物(如萘乙酸、2, 4-D等)来调节 植物的生长如生产

12、豆芽菜时就是用适宜茎生长的浓度来处理豆芽,结果根和芽都受到抑制, 而下胚轴发育成的茎很发达。植物茎生长的顶端优势是由植物对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和生长素 生理作用的两重性两个因素决定的,植物茎的顶芽是产生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但顶芽处产 生的生长素浓度通过主动运输而不断地运到茎中,所以顶芽本身的生长素浓度是不高的,而 在幼茎中的浓度则较高,最适宜于茎的生长,对芽却有抑制作用。越靠近顶芽的位置生长素 浓度越高,对侧芽的抑制作用就越强,这就是许多高大植物的树形成宝塔形的原因。但也不 是所有的植物都具有强烈的顶端优势,有些灌木类植物顶芽发育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退化, 甚至萎缩,失去原有的顶端优势,所以灌木的树

13、形是不成宝塔形的。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具 有抑制植物生长的作用,所以生产上也可用高浓度的生长素的类似物作除草剂,特别是对双 子叶杂草很有效。生长素类似物:2, 4-D,因为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存在量很少,为了调控植物生长,人们 发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它们具有和生长素类似的效果而且可以进行量产,现已广泛运用到农 业生产中。注: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这就是为什么可用高浓度生长素来杀 死双子叶杂草而不会伤害单子叶作物的原因。茎的背地生长和根的向地生长是由地球的引力引起的,原因是地球引力导致生长素分布 的不均匀,在茎的近地侧分布多,背地侧分布少。由于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高,茎的近地 侧生长素多

14、了一些对其有促进作用,所以近地侧生长快于背地侧,保持茎的向上生长;对根 而言,由于根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很低,近地侧多了一些反而对根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所以近地侧生长就比背地侧生长慢,保持根的向地性生长。若没有引力,根就不一定往下长 了。生长素应用领域生长素促进生长生长素(IAA)对营养器官纵向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如芽、茎、根三种器官,随着浓 度升高,器官伸长递增至最大值,此时生长素浓度为最适浓度,超过最适浓度,器官的伸长 受到抑制。不同器官的最适浓度不同,茎端最高,芽次之,根最低。由次可知,根对IAA (生 长素)最敏感,极低的浓度就可促进根生长,最适浓度为10-10。茎对IAA敏感程度

15、比根 低,最适浓度为10-5。芽的敏感程度处于茎与根之间,最适浓度约为10-8。所以能促进 主茎生长的浓度往往对侧芽和根生长有抑制作用。生长素促进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能引起细胞分裂,而且生长素也能单独引起细胞分裂。如早春 树木形成层细胞恢复分裂活动是由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下运而引起的。生长素对器官建成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表现在促进根原基形成及生长上。苗木插枝在其基 部产生不定根,对木本植物来说,主要是由新的次生韧皮部组织分化,但也可由其它组织分 化形成,如形成层、维管射线及髓部。吲哚丁酸IBA)在生长素中促进生根的效果最好,在 应用方面发现IBA (吲哚丁酸)与萘乙酸(NAA)比吲哚乙酸(IAA

16、)稳定,效果更好。生长素维持优势正在生长的植物茎端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这种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棉花用缩节胺 控制顶端生长或打顶后,侧芽大量发生。生长素抑制离区棉花与果树落花、落果及落叶,是双子叶植物的普遍现象。棉花的蕾铃脱落,与营养物 质的供给有关,也与激素水平有关。当蕾铃柄的基部,远轴端生长素含量高,近轴端生长素 含量低时,抑制离层内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活性,因而抑制离层细胞的分离,蕾铃不脱落; 反之,当近轴端生长素含量高,远轴端生长素含量低时,则使果胶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高, 促进离层的分离,致使蕾铃脱落。生长素促进结实植物开花受精之后,子房中的生长素含量提高,从而促进子房及其周围组织的膨大,加 速了果实的发育。如雌蕊未经受精而子房能及时获得IAA,也能诱导某些植物无籽果实的形 成。如在授粉前用生长素喷或涂于柱头上,不经授粉最终也能发育成单性果实。如胡椒、西 瓜、番茄、茄子、冬青、西葫芦和无花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