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94747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论文院系:风景园林学院专业班级:风景园林姓名及学号:曾心怡“大生态”观念下的4种园林规划设计倾向摘要本文以“大生态观念”为前提,以专业科学的知识,列举了四种生态型的园林规划设计倾向,即:自然式规划设计、乡土化规划设计、保护式规划设计、恢复式规划设计。并且对每一种生态型园林规划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说明。AbstractOn the basis of Great Ecology and professional discipline knowledge, we put up with 4 type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

2、lanning. Such as :Natural design、local design、protection design、recovery design. And then give examples to explain them.关键字:大生态 自然式 乡土化 保护式 恢复式Key words: Great ecology Natural design Local design Protection design Recovery design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地对自然资源的透支与不合理开发,导致目前世界的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被人为

3、活动影响,导致其严重失调。在世界各国逐渐开始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及“大生态”观念的影响下,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重新引起人们的思考。大生态学即广义生态学,它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因素(含生物因素)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意识流等运行规律的科学。大生态学与深生态学所探讨的目标和涵盖范围是一致的,是以“地球生物圈内的一切物种的和谐永存”为探讨对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最高意识下探索人与自然关系新的科学思维方式。大生态将一切生态划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大类型, 或者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两大类型,因为经济生态也应属于社会生态的范畴。提出社会生态中的政治生态更为重要,这是社会生态的

4、灵魂,是决定社会生态和经济生态质量的前提。大生态反对社会行进的盲乱,发展的冒进。指出生态环境的破坏根源在于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急功近利”和整体发展的“盲目失控” 基于“大生态观念”,我将对四个生态设计倾向,即: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式设计、恢复式设计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分析其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在此基础上发掘四种生态设计对未来人类社会和谐宜居的社会的作用与重要性。以下我将分别列举四个案例,对其的设计手法及内容进行说明分析,以深入了解这四种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一、 自然式生态规划设计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类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物质需求后,开始对生活环境提出要求

5、,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开始向往原始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自然的田园,广阔的的天地以及清澈的流水。结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世界各地开始重视自然式园林的设计开发,以希求人类在城市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安逸舒适,以为人们营造出亲近自然的休憩环境。通过对植物的合理选择,对地形进行自然的营造,在硬景与软景的和谐统一下,创造出美观、生态、舒适、经济的生活环境。自然式园林设计中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锥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作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水体轮廓为自然的

6、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在园林中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植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作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体态美;四讲味香。除建

7、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刻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长,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如承德避暑山庄集中国大江南北园林于一园之中,游览其中可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以“南宁市五象新区良庆河、楞塘冲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南宁市五象新区规划总面积8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约100 万,是南宁市新的行政、文体、商贸服务中心,是具有多功能、综合性的宜居新城。良庆河、楞塘冲位于五象新区核心区之中,是南宁市水系规划“一江十八内

8、河四大环城水系”中重要的环城水系之一,生态景观主要由良庆河、楞塘冲两个天然水体和一个人工开挖补水运河楞良运河组成,其水源来自于天然江水及大王滩灌溉用水,河流流经五象新区,在良庆镇处汇入邕江。它西北部紧靠五象岭森林公园,北望青秀山风景区,中间环绕五象核心区,具有非常高的生态景观示范作用。 (一)、设计思路“水为体,绿霓裳,文化魂”水为体。水是所有景观的载体,设计以理水为重点,强调营造自然特征的水体环境,在满足水工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展现河道的形态特征:滩、弯、汊、岛、岸,使整个景观工程构建在一个自然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设计的生态及自然性。绿霓裳。设计在创造景观时,以植物、生物、地形等自然要素为设

9、计素材,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效果,不同的景观段以不同的景观素材来营造特色,如密林、疏林、丘陵起伏、野生鸟天堂、鱼类繁殖地等,以此创造丰富多变、自然有趣的景观效果。(二)、设计目标水映绿林、回归自然河道生态景观营造以绿化造林为主,构建生态河道,让水质得到改善,让原有生物群回迁,重新建立河流的水生生物生态环境,恢复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重现自然、和谐、美丽的河道景观。(三)、河道形态处理凹岸、凸岸、深潭和浅滩交错的自然河道形态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良庆河、楞塘冲的整治结合现状地形采用以下几种类型,建成自然生态的河道形态。自然溪流型。根据河段功能,良庆河的上游部分以

10、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为主,水深仅有0.3m1.0m,因此河道形态采取自然溪流型。河滩型河道。良庆河中下游河道的护岸比较平缓,结合驳岸处理,作开敞河道。整个河岸铺设沙滩或只种植草坪,模拟自然河滩段,为市民玩沙、亲水、淋浴阳光创造条件。岛屿河汊型河道。楞塘冲上游的河道较宽,水深1.0m2.5m,在保护原有河道过水断面的基础上,增开一条水汊,两条水道中堆土,形成岛屿。水汊上架设景观桥,方便市民上岛游玩。岛屿大小根据环境可大可小,大型岛屿可提供游赏场地,小型岛屿仅作为观赏设置。丘陵型河道。楞良运河的河道较窄,河岸地势较陡,结合现有自然起伏地形,利用河道挖掘土方堆山,形成丘陵地形,让河道沿丘陵地形弯转曲折

11、,游览性道路沿丘陵绕行,时而贴近水面时而绕丘陵之后,产生河道若隐若现的效果。(四)、河床自然生态化处理水面在景观中占绝大比重,水环境景观优劣决定整个景观效果。为了营造自然生态的河道,设计对河床进行科学处理,遮盖河床工程的人工痕迹,处理方式有几种。浅水卵石河床:在河道浅水区铺设各色卵石,通过光照变化、反射出不同色彩,使河道颜色变化,同时也减缓对河床的冲刷,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筑巢扎根。 水底植物河床:在河道上游的浅水区和河水流速较缓的人工湖,河底放置营养土,种植水草,绿化河床。(五)、驳岸处理生态驳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

12、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良庆河、楞塘冲现状局部河段的驳岸植被较好,各种野生花灌木丛对现状河道驳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整治后大部分河道的岸坡比较平缓,因此河道驳岸处理主要采用三种形式。草坡式驳岸:在坡度较缓的河段,驳岸形式采取大面积的草坡式,既满足人亲水的需求,又使河道景观空间开阔明朗。石块型驳岸:在护岸坡度较陡的河段,河岸放置石块,并插植耐水灌木与乔木,达到绿化效果并减少河水冲刷对岸线的破坏。湿地型驳岸:考虑河水水面变化情况,设计预留出湿地区,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等,利用植物来巩固岸线,减缓河水冲刷。二、 乡土式生态规划设计乡土景观根据其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参与形式主要可分为自然环境景观和人文

13、景观两大部分,其中人文景观又包括:经济景观、聚落景观、历史文化景观。这几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乡土景观。乡土式设计应当尽量考虑当地的人文,气候,土壤,环境等条件,以此为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它不追求形式的复杂性, 只是遵循地方形式,很少接受其他区域的创新。可以看出这一理解的根源在于认为乡土景观是地方的、传统的.它不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影响, 排斥高新技术的应用,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别是很明显的。例如: 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和南方的塔楼就是不同地域的乡土景观,而城市中的各种新型住宅区和建筑群都不属于乡土的范畴。以“纳溪倒流河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倒流河是泸州市纳溪区第三大河流,又是

14、泸州市水电局批准的小一型水库,因河流自东向西注入长江,与一般的江河流向相反而得名。发源于江阳区分水乡,流经龙车、兰田、棉花坡等乡镇注入长江。倒流河全长50多公里。沿河而下,自然景观奇特,山峦叠嶂,林木青翠,山形多姿,沟壑纵横,三段落差层层迭迭,弯弯的倒流河犹如一条奔腾的巨龙,穿渔剑、过曹溪直奔长江。浓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的积淀,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点众多,具有发展旅游不可多得的条件。在城市化的进程下,为了合理的保留这片大范围的城市生态绿地,形成自然与城市共生,展现这片湿地的魅力以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景观的规划上,主要以生态化的河道清理和植被修复、乡土人文的延续、引入休闲服务业态以及处

15、理湿地边缘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融合为营造手法。形成与城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城市倒流河乡土文化生态湿地公园。图1 纳溪区倒流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范围图2 纳溪区倒流河中游农耕景观规划场地内的倒流河,起伏变化的山体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造就了两岸自然的河道地貌景观,以及富有乡土气息的梯田农耕文化。漫步在河流边, 走在田埂上,欣赏着不同季节农田里别具一格的乡野美景;在溪流峡谷间,踩在光滑的石头上;奔跑在山脊上俯视自然全景时心境的豁达;在果园里,品尝自己采摘的果实的愉悦心情;与当地人亲切的谈笑互动。这些都是在这环境下的稀疏平常的生活片段。然而,这种简简单单的生活中的小幸福,成为了都市人为之向往的“奢侈品”, 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但是,近十年来,由于农耕的蔓延,对水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农田大量临近河道,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威胁,以及堤坝截流(图3)等人为干扰,导致下游生态栖 息地的生态性逐年降低。另一方面,近几年对倒流河度假区的旅游开发,并未产生大的旅游吸引力,在游客中并没有得到推广和宣传的作用,同时又产生零星的、荒 芜的旅游村落(图4),以及潜在的老年群体的居住需求未得到合理的规划。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最大地利用场地资源、客源群体的定位模糊和缺乏有序的开发模式。 图3 河道水源拦截,蓄水以供应上游农田的水量需求图4 倒流河度假区村落现状(一)、保护和恢复河流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