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947062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方面:了解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史实;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观察南北经济对比图,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提高学生依据历史资料发挥历史想象力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感知体会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形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概念,从而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依据历史资料概括自己的观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体会当时中国经济的先进性,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 【教学难点

2、】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史记关于江南经济的情况,宋书关于江南经济发展的描述。材料一:楚地之越,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材料三:(南宋时)朝廷实仰东南之财赋,.语曰“苏湖(苏州、湖州)熟,天下足。” -宋书 提出问题(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南方得到了怎样的发展?什么时间开始“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带着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我们今天的

3、课堂,一起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二、讲授新课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提出问题 学生看“南方农业的发展”一目的内容,结合以下材料,从中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学生活动预期效果:1.农业发展的原因:北方受战乱破坏,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多媒体展示下列史料,帮助学生理解“原因”。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材料二:南方人口南迁图(略)材料三: 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4、。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意图:学习经济重心南移,首先知道原因,这一点是本课难点。先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初步了解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再通过多媒体展示古文献资料和地图,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知识,加深学生印象,牢固把握知识,同时训练使用历史地图能力。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幻灯片展示)北方受战乱破坏,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这一时期自然条件南方要优于北方。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从课本上找出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让学生自主学习提炼概括南方农业发展

5、的表现,初步掌握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生活动预期效果: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扩。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了许多茶园。(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各种作物的图片)教师小结:从上面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代、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方面表现有三点:(用多媒体表示)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图片,结合课本

6、上的文字,学会用简练的语言归纳概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展示耕获图教师引导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通过动脑筋问题的设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加强小组合作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的方法,学会从图中汲取有效信息。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这张图里有牛耕、插秧、收获等场面,反映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再加以总结补充:这幅耕获图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的是宋代农民从耕作到从收获的情景。整个画面是一个地主庄园,许多短衣赤膊的人正紧张地劳作着,他们有人播种、插秧,有人收割、打场、舂米、入仓,还有人用龙骨车

7、浇地和堆积稻草,都画得清清楚楚,也展现了这一时期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教师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与表现,作为第一部分的小结。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的预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拓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能力,提炼总结学习成果,梳理学习成果,构建知识网络。教师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下面我们主要从纺织业、陶瓷业和造船业三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提出问题教师多媒体展示:找一找南方手工业发展有哪些表现?让学生从物产等方面进一步领会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联系现实,让学生对当今的一些服装、瓷器的历史有

8、一定认识,了解造船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1纺织业方面: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南宋时,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多媒体展示:棉毯图片教师讲解:棉毯出土于浙江兰溪一座南宋墓葬里。它是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棉毯,长2.51米,宽1.16米,经纬条线一致,两面拉毛均匀、细密。2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瓷都。展示瓷器:冰裂纹瓷器图片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幻灯片显示福建泉州出土

9、的南宋海船图。动脑筋: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答: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应在深海中航行。)教师补充讲解: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海港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平面近于椭圆形,尖底。船侧板以三层木板叠合,底板则以二层板叠合。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的木隔板,厚1012厘米,隔板与船壳用扁铁紧紧相连,形成一道不透水的隔壁。此船可说明南宋造船事业的成就及海外交通、贸易的发达。(学生回答问题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蜀锦、江浙丝绸、景德镇瓷器等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

10、工业的发达。)教师过渡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必然促进商业的繁荣,宋代的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板书三、商业的繁荣学生看书,归纳商业繁荣的具体表现:1.城市;2.贸易;3.纸币。多媒体展示:1.城市:清明上河图描述北宋东京街上出现的现象重现一次以表明宋代商业的繁荣;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牛马车、人力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2.宋代海外贸易图,感受宋代海外贸易的发达。3.宋代纸币:交子(北宋,四川地区)图片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纸币的发明又有什么影响?教师组织下面我们进入课堂小结阶段,引导

11、学生列表归纳总结。幻灯片显示表格,这样便于加深学生印象,记忆基本史实,也便于把握众多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能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完成表格类 别发 展 成 就农业原因状况手工业棉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都市商业对外贸易货币教师强调同学们,现在我们对五代辽宋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四、课堂作业:1.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民间谚语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中“苏”和“湖”分别指什么地方?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吗?(2)材料二的意思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3

12、)材料二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这一局面开始于什么时期?完成于什么时期?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3.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苏州、湖州地区气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 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4.宋代海外贸易兴盛,下列各项中属于宋代对外贸易主要港口的是( ) 杭州 开封 广州 泉州 A、 B、 C、 D、5.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我国的(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6、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 A、开封 B、临安 C、广州 D、泉州【板书设计】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力:大量增加并带来先进技术自然环境:条件优越二、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发展:水稻、棉花、茶叶手工业兴盛:纺织、制瓷、造船商业繁荣:城市、贸易、货币三、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