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4703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202年乡镇生态粮仓建设工作总结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落实: 1、召开党政联席会,成 立镇x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 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 、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

2、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 1、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xx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个村建立4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

3、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1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号、新两优6号、两优6326、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18、辐优827、ii优08

4、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0个示范户,2-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

5、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2-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

6、(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四)大力宣传引导,营造“生态粮仓”建设的社会氛围 充分利用会议、广播、宣传公告栏等传媒,开展“生态粮仓”建设宣传,发布技术、市场信息。镇党委、政府在关键农时季节准备组织对镇村干部、技术人员、农民进行三次培训(春季五项关键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培训、机插秧育种培训和机插秧观摩)开展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核心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二篇:乡镇生态粮仓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全县生态粮仓建设工作会议后,镇党委、政府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全办发x17号文件关于印发*县x年生态粮仓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要求,进行认真地贯彻落实,具体做法总结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迅速召开三会贯彻

7、落实: 、召开党政联席会,成立镇x年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镇长具体抓,并确定专门班子抓落实,镇各职能部门、农机、农技、农经、水产、林业和各村书记参加。 2、召开镇村全体干部会,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全面贯彻落实。 3、召开调研会,镇生态粮仓领导小组深入到核心示范区广泛征求意见制订方案,具体落实。 二、制订方案,全面实施目标任务 粮食生产面积5万亩,总产2.6万吨,比年增长 1.8。水稻、小麦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粮食优质率达95以上,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 2、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 制定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在全镇10

8、个村建立万亩水稻、1万亩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 (二)抓好水稻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建设 在沿滁河中心坝灌区包括(蔡集、再安、大同、周湖、晋集、石溪、石涧)建立1万亩以优质粳稻和长粒型中籼稻为主的3个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实行五定,即定区域、定品种、定技术规程、定责任人、定市场。做到五有,即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 (三)抓好稻米协会和订单生产 镇党委、政府积极扶持村级稻米协会建设,明确要求每个村要求成立

9、组织,帮助农民提高粮食生产、组织销售,并组织儒林米业与农户签订水稻订单生产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 (四)推广五项关键技术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良种。主推杂交粳稻9优48、杂交长粒型中籼丰两优1号、新两优6号、两优62、杂交短粒型中籼优18、辐优82、ii优608等优质品种,续推进沃土工程。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实行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 镇党委、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领导小组

10、,负责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各方面的力量,领导小组在镇农委下设办公室,建立目标责任制,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生态粮仓建设任务落实到位。 (二)开展技术培训,搞好技术服务 实行技术人员包村联系户制度。选派5名农技人员,每人联系2个示范户,2-3个种粮大户,共联系10个示范户,12个左右种粮大户。镇农技综合服务站帮扶-3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镇、村、组干部会议,召开现场会和科技入户等形式,大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做到一户一张明白纸。在核心示范区生产提供技术储备,镇政府在3月20日前对全镇推广的五项关键技术进行全面培训。 (三)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攻关竞赛

11、建立生态粮仓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开展高产优质竞赛。对在生态粮仓建设活动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有关部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带头学用先进技术增产显著,并带动周边农户学用先进技术的示范户、种粮大户给予奖励,对核心示范区的农户在种子机插秧给予一定的补贴(特别是软盘、机插秧费用)。 第三篇: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洽舍乡02X年生态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洽舍乡生态建设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稳茶、攻竹、抓养殖;兴工、活旅、茂山潮的总体思路,强力实施“一片两坞”经济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六大富民工程”,着力打造“平安

12、洽舍、富裕洽舍、文明洽舍、生态洽舍”,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现将202X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组织。加强领导,加大生态建设的宣传力度。 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的实施,促进我乡生态建设步伐,我乡及时调整生态建设工作领导组,由乡长担任组长,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同时,制定了生态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会议、板报、标语等形式加大对生态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爱洽舍、人人为洽舍”的良好氛围。 二、明确目标,细化任务,着力实施生态建设各项工作。 乡生态办及时将年度生态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明确目标,落实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将生态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创建环境优美乡镇

13、和省级生态村为目标,积极对上申报争取年内达标,工作总结乡镇生态建设工作总结。共完成如下重点工作。 1、依托茶叶专业合作社,采劝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继续巩固前两年发展的生态建设茶园,并组织实施新建生态茶园800亩。配合实施万亩油茶工程,新建或改造油茶50亩,建立了林业生态基地(千亩油茶基地)(30亩山核桃基地)和农业生态基地(之味农业综合养殖基地)各1个。 2、依托汪四坑高山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高山生态土鸡养殖基地12处,采用控制规模分散养殖的方式,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加大村庄综合整治力度,积极编报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支持。规范了标准垃圾填埋池建设,开展村级垃

14、圾处理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在长潭、洽舍村建设垃圾池三处,并谋划在洽舍村建一座垃圾焚烧炉,对各村的垃圾实行定点、定时、集中处理,确保全乡各村村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加强对引进项目的服务,认真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确保建设项目环保评价率达100%。 4、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制止乱砍乱伐现象,加强了对山林资源的有效管护,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 5、积极加大省级生态村和市级生态乡创建力度。加大村容村貌的整治,加快发展长潭村“农家乐”生态休闲旅游,管好岸边林,路边房,湖中鱼,营造良好的人文、治安,生态环境。 6、洪通茶厂依托洪通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茶园00亩,并进行了生产线的改造,完

15、成了“煤改电”清洁化生产改造工程,积极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积极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续认证。 三、对照目标,进一步做好生态建设各项工作。 明年,我乡将按照区生态办的要求,加强生态创建的各项工作,加强编制乡生态建设整体规划,创建好省级生态村和区级生态村及星级农家乐生态旅游示范点等各项工作,加强公益林、野生动物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进一步对长潭村进行村容村貌整体整治和垃圾集中处理。树立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意识;做好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保护好。 第四篇。乡镇创建生态乡工作总结乡位于景X县区南部,乡人民政府驻村,海拔0米,距县城2公里。面积4.8平方公里,东南邻景南乡、西接家地乡、北连大际乡和标溪乡。辖、上东山、黄桐、浮亭岗、石梯、大丘田、梅坞、柘湾8个村民委员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