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46320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作者:王张毅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11期摘要: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便是磷元素,磷的最重要来源是磷酸盐矿 石,它同石油、煤炭一样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同时,磷也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因 素。目前磷矿石资源短缺,但是污水中由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产生大量的磷元素,造成了磷矿石 资源短缺,但是污水中磷资源过剩的局面,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磷回收利 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焚烧灰分组成及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技术,旨在缓 解目前磷资源短缺的现状,同时为污水中磷资源的回收利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灰分组成;资源短

2、缺0引言磷是所有生物必不可少的元素,在细胞核中储藏信息的DNA中除了碳氢外,磷也是重要 的组成成分;能够代谢能量的三磷酸腺苷中,磷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元素植物生长过程中磷 担任着重要角色,是其生长的限定因子。在动植物细胞中,磷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其起到 的作用无法用其他元素代替,这也关系到未来粮食的安全,以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磷矿是磷的 主要来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目前全球每年开采的磷矿石大约在1.2亿吨,据预测,在2035 年前后将会出现磷矿资源的最大产值,此后磷资源将会越来越少,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但 是,目前,尚无可替代磷酸盐岩的磷酸盐资源。我国磷资源相对丰富,预估产量居世界第三 位,

3、据相关统计计算,目前探测到的磷资源仅供使用80年左右,但以富磷矿进行统计计算, 仅供我国使用10年左右。综上所述,磷资源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磷回收方法和工艺不完善, 必须拓展磷资源的回收利用途径,减轻磷矿开采量,最终实现磷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 本文就污水中污泥的焚烧灰分,阐述了几种磷资源的回收技术。1焚烧灰分组成及特性污泥焚烧以后,水分和有机物都被消耗掉,焚烧后污泥体积将会减少90%,最后剩余主要 成分为无机质,而污水中含有的磷元素基本全部沉积到污泥中,经过焚烧之后,污泥体积减 少,导致污泥中磷元素的含量显著提升。另外,焚烧灰中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含量也相应 增加,尤其重金属的含量提升较

4、为明显。经过实验和实际测定发现,铜、锌、铅、镉含量基本 保持在100mg ? kg-1以上,如果将这些焚烧灰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不仅会 危害自然环境,还会对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农业使用中,焚焕会中的重金属含量是 限制其使用的关键性因素。可以看出,如果要使用焚烧灰中的磷,最重要的是采取一定的技术 手段将磷和重金属分离,才能降低农业使用中的危险。但是,焚烧灰中的磷与重金属是通过相 互作用结合在一起,并不是独立存在相互混合的体系,因此,物理分离方法(例如磁选和浮 选)起不到很好的效果。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将焚烧灰中的磷提取和纯化,是磷回收的 关键性技术。2灰分磷回收技术2

5、.1生物法磷提取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浸出和生物聚磷,主要利用微生物的生化过程,实现磷的提取与纯化。 生物浸出是指使用生物产生的无机酸或分泌的有机酸,从灰分中浸出磷和金属的过程,在某些 技术条件下由微生物代谢活动产生;生物聚磷是利用特定微生物的特征来提取磷的过程,该过 程专门回收磷并有效地将其与重金属分离。在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铁氧化硫杆菌,硫氧化硫杆菌,脂环酸杆菌等)和 真菌(黑曲霉,稻瘟病菌,产黄青霉等)都能够在无机物或有机物中代谢,在进行生命活动时 会产生有机酸和无机酸。其中,氧化亚铁硫杆菌能氧化亚铁或将硫化物氧化成元素硫,从而促 进其增殖和代谢,根据相关实验统计,在22 r和酸性

6、灰分环境中,经过11天磷提取浸出率在 90%以上。硫氧化硫杆菌可以使用还原的硫和元素硫作为底物来生产硫酸,并且两种微生物都 可以起协同作用,从而浸出磷和重金属。脂环酸杆菌在有机碳源的底物中产生草酸和柠檬酸, 从而实现磷的浸出和回收,根据相关实验统计,在30 r和酸性灰分环境中,经过12天磷提取 浸出率在75%以上,此外锰、镍、锌的浸出率在85%以上。综上可以看出,在生物浸出磷的 过程中,同样会浸出一些灰分中含有的重金属,因此后期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将重金属 与磷分离。2.2湿式化学法磷提取生物浸出取决于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无机或有机酸,酸性条件可以通过添加化学试剂实现提 取环境中所需要的酸性物

7、质,这称为湿化学法,根据使用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不同,又可以 分为碱湿化学方法和酸湿化学方法。湿法提取磷是根据实际需求在焚烧灰中添加酸性物质或碱 性物质,通过改变焚烧灰分中的酸碱度,这样一来能够提高磷的溶解度,将固态磷充分溶解在 溶液中,具体提取参数和酸碱度如图1所示。将富含磷的提取液提纯后,同样需要采取一定的 技术手段将重金属和磷分离,从而获得附加值的磷产品。试验测定污泥焚烧灰中的磷元素发现,其存在形式主要为钙磷、铝-磷以及铁-磷等形式。 其中铝-磷结合形式的化合物能够溶解在碱性溶液中,通过在溶液中添加氢氧化钠即可实现 铝、磷的提取。由于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不溶解在碱性溶液中,因此碱性湿化

8、学方法无需 额外的步骤即可同时实现磷的萃取和纯化。相关研究表明,当提取温度60C左右时,1mol? L-1氢氧化钠可以提取焚烧灰分中将近一半的磷。值得注意的是,灰分中铝含量直接关系到磷 的提取效率,在碱溶液中铝-磷化合物溶解度较大。但是钙-磷化合物不溶于碱性溶液,当灰分 中钙盐含量超过五分之一时,碱性溶液中浸出效率明显降低。因此应该根据焚烧灰分的具体组 分含量,确定是否采用碱性湿化学法酸湿化学法是添加酸性物质,是提取液的pH值在6以下,经常用到的酸性试剂包括盐 酸、硝酸、硫酸、草酸以及乙酸等。当溶液中pH值较低时,污泥焚烧灰中的磷元素基本能够 全部提取,同时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也会显著增加。相关

9、研究表明,当使用8%的盐酸、磷酸 和硫酸提取磷元素时,结果表明强酸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弱酸。通过研究发现,在从不同灰分 来源提取磷的过程中,草酸优于硫酸,草酸的提取效果更稳定。在使用乙酸等有机酸提取磷元 素时,提取效率与有机酸的挂能团以及分子链长度相关,有机官能团可以与结合磷的金属相互 作用。2.3化学法磷纯化由于磷提取过程中重金属的浸出,因此富含磷的浸出溶液还需要分离纯化等后续处理。除 了生物磷的纯化外,工业生产还使用化学方法分离溶解的重金属和磷,包括酸碱连续沉淀,硫 离子沉淀,液相萃取,离子交换和膜过滤技术等。酸碱连续沉淀主要原理是控制溶液酸碱度,使重金属和磷酸盐在不同的pH范围内产生不 同

10、的溶解度。当pH在2以下时,重金属和磷基本全部溶解在溶液中,升高pH值到4左右, 磷酸盐将会与铝形成铝-磷化合物沉淀出来,而重金属不会沉淀析出,实现重金属和磷的分离 提纯,但是这种方法酸碱药剂使用量较大;液体萃取提纯磷主要分局离子缔合原理。通过有机 萃取剂与有机酸中的活性氮基,反应生成的氨盐可以与各种金属阴离子基团进行离子交换,通 过分离溶液中的重金属,能够实现较高的提取效率。这种方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分离特 定的几种金属离子,因此适用范围较小;离子交换是利用交换树脂的作用置换溶液中的金属离 子,实现金属离子的去除。目前常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SO3H树脂和-COOH树脂,当树 脂作用于

11、溶液时,-SO3H和-COOH会与金属离子相互交换,从而捕获金属离子;膜分离技术具 有选择渗透率高、操作简便、节省空间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材料分离。它也可用于分离提 取物中的磷和重金属。目前纳滤膜、离子交换膜以及电渗析等方面研究较多,这三种工艺各自 具有自己的性能,可以根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工艺。2.4热化学法热化学方法是在900至2000C的高温下汽化(或液化)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并通过气相 分离装置分离重金属和磷。因此,在高温环境的帮助下,热化学方法可以同时实现磷的提取和 磷的纯化。此外,高温环境会破坏原有体系中化合物之间的结合方式,形成新的磷酸盐矿物 相,从而提高了磷酸盐的利用率。目前,

12、代表性的热化学方法包括Thermphos, AshDec和 Mephrec工艺。Thermphos工艺利用磷酸盐沸点与其他重金属的沸点不同的原理,在1500C高 温下,能够获得纯度较高的白磷,而其他重金属仍然残存在灰分中。AshDec工艺基于金属氯 化物的低熔点,高挥发性和水溶性的特征,在溶液体系中添加氯化物,这些物质会与灰分中的 重金属反应,从而实现铜、铅、锌以及锡等重金属的去除,实现磷的提取和纯化。3结语综上所述,当前磷资源和磷矿石短缺,而污水中污泥焚烧后对灰分进行提取和纯化技术, 是解决当前磷资源危机的有效手段。不仅要重视污水回收处理过程中的磷资源回收利用,还要 重视剩余污泥的处置途径,

13、因为垃圾填埋场和农田使用的方面受到限制,污泥脱水干燥进行焚 烧成为了最优选择,而污水中的磷基本上全部会存在于污泥当中,当污泥焚烧后灰分中含有大 量的磷,本文阐述了生物法磷提取、湿式化学法磷提取、化学法磷纯化、热化学法技术手段, 这种理念和做法符合当前国际发展的趋势,也是解决磷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参考文献:1 郝晓地,于晶伦,刘然彬,梁远,李富生.剩余污泥焚烧灰分磷回收及其技术进展J.环 境科学学报,2020,40 (04): 1149-1159.2 陈昊铭.市政污泥焚烧过程磷形态转变及焚烧灰草酸浸出磷回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 学,2019.3 魏铭泽,张彩杰,戚秀芝,张科亭,金春姬.水产品加工厂污泥焚烧灰中磷及重金属释 放特性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6 (04): 118-126.作者简介:王张毅,男(1987-),上海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