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945811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文学史主要知识要点一、知识要点 1 、所谓“先秦”,即秦朝统一之前,包括“三皇”“五帝”时代,夏、商、西周时代,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商朝的文献保留到今天篇幅最长的是尚书里的盘庚三篇。西周初期的文献资料保留到今天的较多,如诗经中的一部分周颂和大雅,尚书中的牧誓、大诰、无逸等,及周易中。战国时期的“士”人,大都思想积极,勇于建功立业,他们敢想敢说,也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同学派的主张敢于争辩,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百家争鸣”。所谓“纵横家”,其实就是政治活动家,是另一类相当活跃的“士”人,他们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穿梭往来,到处兜售他们的政治主张,如张仪、陈轸、苏秦、苏代等。战国时期的文学,

2、从中原地区来说主要是散文,主要包括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有国语左传战国策;哲理散文有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战国文章的特点,一是“重民”思想大大增强,在孟子里达到了高峰;二是作品主人公的身份、地位不断下移。2.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诗歌是最早发生的一种。现存比较成熟的原始诗歌大都与巫术信仰有关。“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出自吴越春秋。周易是专为巫卜所用的系统的卜筮著作,分为经和传两部分。我国古代没有专门的神话集,神话材料散见于古书当中。保存材料较多的有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和穆天子传、庄子等。淮南子中对后羿射日的神话有比较详细的记载。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

3、歌总集。他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或稍后大约五、六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风包括15“国风”,共160 篇;雅分“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风、雅、颂在本质上是一种音乐上的分类。从内容方面对诗经进行分类,可分成祭祀诗(维天之命、武、载芟),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颂赞诗,颂扬祖先功德,(“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怨刺诗,揭露时艰、讽谕朝政的诗歌(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征役诗,反映战争问题和军旅生活的诗(载驰、采薇、无衣)。4

4、、古代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记事而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尚书。在28篇今文尚书中,包括虞、夏、商、周之书。尚书以记言为主,文章分为典、谟、训、诰、誓、命等类别。其中,汤誓是商汤伐桀时的一篇誓词;无逸是周公对成王的一篇训辞;盘庚三篇是盘庚迁都时对臣民的讲话。5 、战国策的散文艺术具有很高的成就,前人称赞它“辩丽横肆”。战国策有很多寓言故事,如“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狐假虎威”、“骥服盐车”、“南辕北辙”等。6 、先秦历史散文中逸周书、穆天子传、宴子春秋等文学性也较强。7 、诸子百家出现于战国时代,包括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众多的学派。纵横家的战

5、国策、鬼谷子,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8 、孔子之后,与儒家学派相抗衡,在当时并称为“显学”的,是墨翟创立的墨家学派。墨子的中心思想是兼爱、非攻。墨子显露出由语录体向成熟的论说文过渡的痕迹。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9 、战国中期的庄子文学成就最高,后期的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方面高度成熟。10、老子一书也是语录体,共八十一章,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这一哲学范畴的提出,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11、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晚年和弟子万章等人编撰了孟子一书,全书包括梁惠王、

6、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孟子的仁政学说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前提下,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孟子还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智”的文艺见解。12、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13、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14、战国后期的荀子是孟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清代卢文弓召(cho )称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赋篇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赋名篇的作品,被后来汉赋所继承,成为赋体文学的基本形式。15、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

7、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16、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进行说理,如“刻舟求剑”、“掩耳盗铃”、“齐人攫金”等故事。17、李斯把法家的学说运用于政治实践中,他的名篇是谏逐客书。绝笔之作狱中上书全篇采用反话形式。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18、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19、九章是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其中,桔颂

8、作得最早,惜往日日他临终之作。20、屈原以后的先秦楚辞作家还有宋玉、景差、唐勒。宋玉的作品在楚辞章句中载有招魂、九辩两篇,后人确信为宋玉作品的是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而宋玉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九辩被历代文人视为“悲秋之祖”。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等作品虽不一定是宋玉所作,但也很有特色。21、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大赋。骚体赋上与屈原一脉相承。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汉初期冯衍的显志赋,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22、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哀二世赋。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

9、疏、封禅文。P.19623、杨雄模仿子虚赋、上林赋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24、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张衡是汉代辞赋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代表人物。25、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又名陈政事疏)、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诸子疏等。26、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的有贾谊的治安策、过秦论和晁错的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守

10、边劝农疏。27、枚乘善辞赋,代表作七发,他的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28、邹阳的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29、董仲舒的散文只有举贤良对策三篇。30、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31、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有报孙会宗书。32、刘向的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这篇文章被明代的茅坤称赞为“西京第一书疏”。33、杨雄的散文有单篇散文解嘲和法言中的一些段落。杨雄被鲁迅称为最善于“模拟”的“大师”,他模拟易经写过太玄,模拟论语写过法言。解嘲的写法,完全是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34、刘歆是刘向之子,他的散文有移书太 常博士、上山海经表等。35、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

11、、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王充论衡;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李固遗黄琼书;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36、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称此书为史记是东汉后期以后的事。此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12、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史记的内容广泛,艺术高超,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和文学杰作,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许多学科、许多领域的内容。以至于使得我们今天不论研究哪个部门的学问,仿佛都不能抛开史记而不顾。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37、班固说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8、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述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9、汉书先后由四个

13、人共同写成:班彪、班固、班昭、马续,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前206 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除汉书外,还有两都赋、幽通赋和散文答宾戏等,后人辑有斑兰台集。40、吴越春秋的作者是东汉中期的赵晔。东汉末年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是蔡邕。41、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42、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武帝时期。乐府机关的职能,一是写词配曲,演习排练;另一方面就是组织人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汉书。汉代乐府民歌今存60来篇,主要保存在宋代郭茂倩

14、编的乐府诗集中。43、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44、汉代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二首、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45、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从此以后,张衡写过同声歌,秦嘉写过赠妇诗,宋子侯写过五言乐府董娇娆,辛延年写过五言乐府羽林郎。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代表作是无名氏的组诗古诗十九首。46、建安时期文学创作的主力和代表,是“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由于曹氏父子的努力,“七子”及杨修、敏钦、蔡琰等一大批作家被招致邺下,形成了生机勃勃的邺下文人集团。47、“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48、曹操是建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