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4452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与心跳教案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脉搏与心跳的关系2.了解血液循环器官的构成及循环过程3.能通过模拟实验推测出脉搏与心跳的关系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用来制作简易听诊器的乳胶管和漏斗一套,模拟脉搏和心跳的气球、注射器、乳胶管,人体血管分布挂图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我们运动时心跳和脉搏都会加快,究竟心跳与脉搏有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学习新授1.指导学生搜集自己运动前后脉搏和心跳的数据(1)学生自己测量运动前的心跳和脉搏的次数。(2)运动后由自己测量脉搏,同时请一位同学帮助测量心跳。(3)指出:在使用制作好的听诊器时,乳

2、胶管的一端放在耳朵上,漏斗则压在胸部的中央附近,也就是心脏的部位倾听。(4)把以上测得的结果填写在书本中的表格里。2.指导学生认识心跳与脉搏的关系(1)比较上面测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2)组织交流各自的发现。(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作出概括,心跳和脉搏是一致的。并提出研究的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呢?(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良个实验。(5)组织学生讨论:橡皮球、注射器活塞、乳胶管模拟的是人体的什么器官?(6)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脉搏和心跳有什么关系?3.指导学生阅读小资料在指导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以下5个问题:(1)产生心跳的原因是什么?(2)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3)脉搏产生的原

3、因是什么?(4)人体比较容易模拟到脉搏的地方在哪些部位?(5)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三)本课小结1.心脏跳动与脉搏跳动是怎样的关系?2.心脏和血管有什么作用?(四)课外实践活动1.介绍心跳与体育锻炼的关系。2.要求学生继续坚持上课制定的锻炼计划,并要求测测自己在运动前后的心跳变化。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科学上册 运动前后 2教案 鄂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变化的现象,并进行条理化的记录。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整理出可进行研究的问题。3.知道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发生的变化。4.关注运动、关注人体健康。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校园

4、运动的图片或录像,并为每组学生准备简易的听诊器。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参加运动后身体变化的资料。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学校里,我们经常做各种各样的运动,如做操、跑步、打球、做游戏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不同的感觉呢?(二)新授1.引导学生交流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的体验。(1)教师出示校园中常见的活动图片或录像,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校园里经常参加哪些活动。(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活动的意义并引入主题: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有哪些感觉?(3)教师出示教材主题图,指导学生交流运动后的多种感受。(4)教师提出问题:“这些不同的感受说明了什么?”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5、。(5)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出正确的归纳:运动前后的感觉不同,说明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变化。2.讨论能用哪些方法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1)学生分组讨论(2)小组交流讨论得出观察方法。(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方法做小结。(4)教师强调指出:只运用我们的感官来观察可能不准确,不全面,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工具或仪器来观察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获得身体的变化情况。3.组织学生体验。(1)组织学生在室内或室外进行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活动,并强调有关安全。(2)学生运用上一项活动中交流的方法,相互观察运动后身体发生的变化作好记录。项 目运动前运动后呼吸频率平缓.匀速急促.加快心跳(次/分)75次左右80次以上脉搏(次/分)75次左右80次以上(3)学生交流(4)教师小结4.交流记录中的发现,整理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学生交流(2)教师整理归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