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文章主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44087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纳文章主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归纳文章主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归纳文章主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归纳文章主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归纳文章主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归纳文章主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纳文章主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归纳文章主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归纳记叙文文章主旨的方法,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重点语段中归纳文章主旨学会通过归纳主要段落来归纳文章主旨引导学生把归纳方法运用于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去一、知识要点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通过所记叙的人、事、景、物等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情感(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层面: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作者的观点及态度文章想要说明的道理。阅读一篇记叙文必须把握其主旨,才算真正读懂文章。二、考点链接1、要求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读完全文,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题。2、考查对

2、关键句的理解,间接概括文章主旨。如:最后一段说“ xxx”,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3、考察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察对主旨的理解,如:文章以“ xxx”为标题有什么作用?4、根据阅读感受谈启示(体会、看法)。如, xxx 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文章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三、方法归纳(一)分析文章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如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很明显地揭示了文章的内容及主旨:赞美白杨。(二)分析文中关键语段1 、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很多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的段落都起到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文章开篇常常点题,一些开头会用

3、到一些警示性的话语,对我们深入理解文章中心有启示性作用。而许多结尾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并且某些结尾本身就直接点明了文章中心。在阅读中,重点抓住这些东西,对把握文章中心很有帮助。2 、文章中议论或抒情的语段议论性句子的标志:对某事或某人直接作出评价抒情性句子的标志:强烈的感叹或反问语气;直接抒发某种情感(悲伤、喜悦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在文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作者往往会在这些语句中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阐述道理,或抒发情感,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句子。3、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在某些文章中,作者往往使某个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以此来强调某种想法或情感,这个句子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文章中心。4、文章

4、中主要人物的语言以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描写人物形象上,而人物语言是人物内心最主要的标志,作者很可能把文章主旨放在主要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尤其是人物对话中涉及到某种情感或者某种感悟的句子。(三)归纳主要段落大多数并不一定有明显的中心句,这就需要归纳综合了。先整体把握各个语段大意,然后抓住其中的重点部分,然后进行归纳整理,便得到了文章的主旨。四、答题方法本文记叙了(描写了) 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作者 的感情。专项训练A 篇冬阳 . 童年. 骆驼队林海音骆驼队来了,停在我

5、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呢?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 上牙和下牙交错

6、地磨来磨去, 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 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很难看。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们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 ! 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

7、,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 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 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 ! 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

8、影子,我又问妈:“夏天它们到哪里去?”“谁?”“骆驼呀 !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 !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1、作者围绕“骆驼”这一线索,作者回忆了哪些童年往事?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3、关于驼铃的作用,爸爸和“我”的看法有

9、什么不同?爸爸为什么觉得“我”的想法更美些?4、童年已经过去,但文章结尾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B 篇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老舍先生是我毕生最喜爱的作家之一,我对他怀有崇高的敬意。但是,我认识老舍先生却完全出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三十年代初,我离开了高中,到清华大学来念书。当时老舍先生正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济南是我的老家,每年暑假,我都回去。李长之是济南人,他是我的惟一的一个小学、中学、大学“三连贯”的同学。有一年暑假,他告诉我,他要在家里请老舍先生吃饭,要我作陪。在旧社会,大学教授架子一般都非常大,他们与大学生之间宛然是两个阶级。要我陪大学教授

10、吃饭,我真有点受宠若惊。及至见到老舍先生,他却全然不是我心目中的那种大学教授。他谈吐自然,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特别是他那一口地道的京腔,铿锵有致,听他说话,简直就像是听音乐,是一种享受。从那以后,我们就算是认识了。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楚我们重逢时的情景。 但是我却清晰地记得起五十年代初期召开的一次汉语规范化会议时的情景。当时语言学界的知名人士,以及曲艺界的名人,都被邀请参加,其中有侯宝林、马增芬姊妹等等。老舍先生、叶圣陶先生、罗常培先生、吕叔湘先生、黎锦熙先生等等都参加了。这是解放后语言学界的第一次盛会。 当时还没有达到会议成灾的程度, 因此大家的兴致都很高, 会上的气氛也十分亲切融洽。有一

11、天中午,老舍先生忽然建议,要请大家吃一顿地道的北京饭。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他讲的地道的北京饭一定会是非常地道的, 都欣然答应。老舍先生对北京人民生活之熟悉,是众所周知的。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他结交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有。他能一个人坐在大酒缸旁,同洋车夫、旧警察等旧社会的“下等人”,开怀畅饮,亲密无间,宛如亲朋旧友,谁也感觉不到他是大作家、名教授、留洋的学士。能做到这一步的,并世作家中没有第二人。这样一位老北京想请大家吃北京饭, 大家的兴致哪能不高涨起来呢?商议的结果是到西四砂锅居去吃白煮肉, 当然是老舍先生做东。他同饭馆的经理一直到小伙计都是好朋友,因此饭菜极佳,服务周到。

12、大家尽兴地饱餐了一顿。虽然是一顿简单的饭,然而却令人毕生难忘。当时参加宴会今天还健在的叶老、吕先生大概还都记得这一顿饭吧。还有一件小事, 也必须在这里提一提。 忘记了是哪一年了, 反正我还住在城里翠花胡同没有搬出城外。有一天,我到东安市场北门对门的一家着名的理发馆里去理发,猛然瞥见老舍先生也在那里,正躺在椅子上,下巴上白糊糊的一团肥皂泡沫,正让理发师刮脸。这不是谈话的好时机,只寒暄了几句,就什么也不说了。等我坐在椅子上时,从镜子里看到他跟我打招呼,告别,看到他的身影走出门去。我理完发要付钱时,理发师说:老舍先生已经替我付过了。这样芝麻绿豆的小事殊不足以见老舍先生的精神;但是,难道也不足以见他这

13、种细心体贴人的心情吗?老舍先生的道德文章,光如日月,巍如山斗,用不着我来细加评论,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豹窥一斑,鼎尝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1、本文记叙了作者与老舍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请概括说明。2、文中第四段“有人戏称他为北京土地爷”,这句话表明了老舍先生的什么性格特点?3、老舍先生的大事很多,季老为什么全写了些“芝麻绿豆的小事”?4、从全文看作者对老舍先生的思想感情怎样?课后练习迟到的善果张鸣跃这天,老根晚出门拾满了一袋子饮料瓶回家,天已经黑了。走进胡同口,听见里面有女孩哭喊救命,他折身就走出胡同,

14、绕道回家。他觉得这条胡同简直就是他的灾根, 20 年前就是这里面一声救命让他一头扎入灾难!回到家,老根发现儿子不在家里,早就放学了,怎么回事?等了好久,有 xx 打来:“你是老根吗?你儿子小三受伤了,现在二院 ”老根呼地站起,说该来的终于来了,就往二院跑。到二院,进病房,儿子还在打点滴,身上缠着绷带,伤得不轻。儿子看见他,挣扎着说:“爹,你不着急,没事 ”老根问医生咋回事,医生说:“警察送来的。您老先回家拿住院费吧,先拿五千吧 ”老根心里一紧,问儿子:“打架?”儿子说:“不是。我去接你,在胡同碰见几个歹徒劫持一个女孩,我救了那女孩 ”老根吼断儿子:“那女孩呢?”儿子说:“我让她跑了,是她报的警 ”老根跺脚骂:“你活该!老子没钱!”转身走了。老根跑去派出所, 送小三到医院的几个警察正在为此案忙着, 老根进门就问:“我儿子怎么了?”警察说,是一个女孩报的警,说三个歹徒正在行凶 他们赶到现场,歹徒已经跑了,小三受伤倒地 老根吼:“他活该!我没钱!你们看着办!”说罢拧身就走。老根回到家,坐立不安。他又悔又恨,悔的是他明明听见那胡同里的情况,却不知儿子会倒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