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4403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射阳外国语学校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科王一、积累与运用(学科王36分)1、诗文名句默写。(10分)(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2)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3)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4)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6) ,亦所以覆舟。(7)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8)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远方是曾经沉睡在我们心湖中的一颗莲子,在孤灯相伴的深霄或明月临窗的静夜,它尖尖翘翘的嫩茎从水底袅袅娜娜学

2、科王地浮出,并zhn(1)放出一朵播撒馨香的粉红莲花。年轻而善感的心灵最适宜孕育远方,于是在比海洋更宽阔,比天空更博大的心田中,远方的图画异采纷chng(2)。(学科王1)、根据拼音写汉字:(1)zhn 学科王(2)chng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心有灵犀的,伯牙、子期堪称高山流水,是我们交友的典范。B班长提议星期天去敬老院参加义务劳动,大家随波逐流,表示赞同。C小李沉溺于网络游戏,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他却不以为意,我行我素。D如果只为了一件小小的成就便踌躇满志,不但得不到别人的

3、赞美,反而遭人们嗤之以鼻。5、下面语段有两处语病,请修改。(2分)(1)为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不再发生,盐城市交警部门集中组织开展市区交通秩序联合整治行动。(2)10月27日,记者在建军中路路口看到,执勤民警正在劝导闯红灯的非机动车辆和行人。(1)句改为: ;(2)句改为: 。6、阅读经典名著,回答问题。(6分) “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妨、淫欲、阴野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1)上文中的“我”指的是 (1分)(2)“他”是 学科王的国王

4、,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应是什么样的国家? (3分)(3)小说中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两例。(2分) 7、综合性学习(共10分)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在北京顺利召开。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学校举办了“数字十年”专题展览。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小题1】下面两则材料来自“数字十年中国科技”专栏,请分别提取其主要信息,并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科技发展的趋势。(4分)【材料一】20022011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比较图【材料二】2006年,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的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成为世界上海拔

5、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创造了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2008年,应用航天技术克服低温、低压、缺氧、大风等难题研制的奥运火炬,首次在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熊熊点燃;2010年, “天河一号”以每秒2570万亿次的实测运算速度跃居世界第一;到2012年,我国仅用27年时间就实现了发明专利授权总量从1件到100万件的目标,成为世界上实现这一目标历时最短的国家(1)主要信息: , (2)趋势: 【小题2】下面两则材料来自“数字十年中国民生”专栏,请根据这些材料,写出我国在社会民生方面的两大变化及一个结论。(4分)【材料三】2005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草案,新中国实

6、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这项惠农政策正式上升为国家法律。自2006年1月1日起,中国8亿农民不再需要缴纳农业税,从公元前594年春秋时期鲁国实施“初税亩”开始,历史上曾经实行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材料四】截至2012年8月,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所有的2853个县级行政区全部启动了“新农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绝大多数县级行政区启动了“城居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工作。全国已经有4.32亿城乡居民被纳入“新农保”和“城居保”这两项制度当中,再加上城镇职工2.95亿的参保人群,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人群已经超过了7亿

7、人。(1)两大变化: , (2)结论: 【小题3】请根据以上材料,续写某同学在“数字十年”专题展览留言簿上所写寄语的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2分)上句:观趋势,科学技学科王术学科王成就显著;下句: 。二、阅读理解。(54分)(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810题。(11分)【甲】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乙】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

8、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8甲词精心选择了 、 和归燕等自然景物,乙词上片三句描写了游人、画船、 学科王 、绿杨和秋千等景,两词借这些景抒写了作者独特的感受。(3分)9、请从句式、情感、内容、哲理几个角度,任选两个角度对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点赏析。(学科王4分)答: 10、分析两首浣溪沙,两位词人各有怎样不同的心境?(4分)【甲】 【学科王乙】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

9、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见琴书几席净好无尘,作一片豆绿色,盖竹光相射故也。静坐许久,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大江,风帆渔艇,又有苇洲,有耕犁,有饁妇,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旁,如相守

10、者,直是小李将军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外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1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佳木秀而繁阴 (2)醉翁之意不在酒(3)心窃乐之(4)学者诚能八面玲珑12、请给下列语句标出正确的停顿。 (指标一处)(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学者诚能八面玲珑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1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11、(4分) 学科王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6分) 难得淡定 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学科王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

12、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学科王了一大截。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学科王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申:“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