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4399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形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高考专题练习: 鉴赏诗歌的形象 题组一人物形象类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小 儿 垂 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答: 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2.(2010长沙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渔翁 (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

2、云相逐。鹊桥仙 (宋)陆游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尘,追求高洁的境界。题组二景物形象类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西楼 (宋)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

3、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4.(2009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

4、述。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诗句,找出诗歌中描绘的景物;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组合起来共同具有什么特点,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注意,回答第一问时,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江南水乡”),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特征的词语(“清幽恬静”)。答案: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玉京秋周密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碧砧度韵,银床飘叶。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蛩能说。客思吟商还怯。怨歌长、琼壶暗缺。翠扇恩疏,红衣香褪,翻成消

5、歇。玉骨西风,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倚西楼淡月。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答: 答案:词的上片首句从远处落笔,“烟水阔”展现出辽阔苍茫的自然景色,“高林”“晚蜩”“碧砧”“银床”,景物由远及近,这四句色彩冷淡,声响凄清,有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湖天秋暮图。题组三事物形象类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松 (唐)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注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又硬。诗人所写的小松有何特点?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答案: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我们知道这是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一方面,反映了

6、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7.(2008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 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答: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

7、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8.(2009济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落花 李商隐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注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刘煕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

8、现的。答: 答案:这是一首借落花隐喻自己现实处境的诗。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最后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而已。诗人在体贴物情的同时,委婉曲折地透露心迹,表现自己的情思。题组四综合演练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踏 莎 行 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

9、赏析。答: 答案:(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写景动静结合。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杨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以动衬静的写法。“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远景与近景交错。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10、然后回答问题。塞 下 曲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爣爣。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爣爣(qnqn):马跑得很快。卢龙塞:古地名。(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答: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 答案:(1)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