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943511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49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平县林业总体规划 目录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5)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二四年六月iii项目名称:邹平县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设计证号:农林(营造林)工程甲151168-sj咨询证号:工咨甲1032119001院 长:陈景和 项目负责人:张金良 应用研究员 王宏年 高级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王宏年 高级工程师审 核:马福生 高级工程师编制人员:张金良 王宏年 孟凤芝路洪春 张 鹏 巩延苹张德静 刘献伦 张 静特邀专家: 门秀元 徐金光 韩永春 张学锋前 言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2、协调,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林业不仅要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更要满足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生态需求已成为社会对林业的第一需求。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党的“十六大”首次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政治、经济、文化一道,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重要目标。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中发20039号文)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3、”和中央决定精神,山东省委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我省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并把林业作为实现生态建设新突破的三大关键环节之一,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之中。2003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议,拉开了我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启动生态省建设的帷幕。邹平县地处济南、淄博、滨州三市之间,济青高速公路横贯其中,黄河、小清河穿境而过。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物产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为该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解放思想,齐心协力、抢抓机遇,艰苦奋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生态

4、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200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为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提高绿化水平,改善邹平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县政府委托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编制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本次规划以邹平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2000年)为基础,以镇(办事处)为单位,逐小班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成果有:(1)邹平县20042015年林业发展总体规划方案; (2)林业规划附表;(3)邹平县林业资源现状图、林业发展规划图、功能区划图、效果图等。规划编制过程中,省林业局、滨州市和邹平县有关领导和专家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规划工作的顺利完成,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

5、免,敬请批评指正。 目 录第1章 基本情况11.1自然概况11.2 社会经济情况61.3 林业发展概况71.4 森林资源161.5 林业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22第2章 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302.1 指导思想302.2 发展思路302.3 遵循的主要原则332.4 规划依据332.5 发展目标34第3章 总体布局413.1 南部生态经济林区413.2 中部农田林网区443.3 北部防风固沙林、商品林区453.4 城区园林绿化区47第4章 森林资源培育规划484.1 成片造林504.2 农田林网584.3 村镇绿化594.4 低产林改建61第5章 森林资源保护规划625.1 封山(滩)

6、护(育)林规划625.2 森林防火规划645.3 森林病虫害防治规划655.4 古树名木资源保护665. 5自然保护区建设68第6章 林业产业规划706.1 森林生态旅游706.2 木材加工736.3种苗培育746.4 花卉培育766.5 果品贮藏与加工77第7章 重点工程797.1 山区绿化工程797.2 绿色通道工程807.3 标准化农田林网建设工程807.4 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807.5 人居环境建设工程817.6 林业产业建设工程817.7 森林生态旅游工程82第8章 投资估算与效益预测838.1 投资估算838.2 效益预测84第9章 保障措施87附件: 1、附表110 2、附图 第

7、1章 基本情况第1章 基本情况1.1自然概况 1.1.1地理位置邹平县地处滨州市最南端, 北依黄河,南枕长白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6423709,东经1171811757,西北与济阳县、惠民县隔黄河相望,北与高青县以小清河为界,东与桓台县接壤,东南与淄博市的周村区相邻,西部和西南与章丘市毗连。东西最大跨径57.55km,南北最大跨径50.15km,总面积1251.75km2。1.1.2地质、水文邹平县位于鲁西台背斜泰沂隆断区北缘,北以齐河广饶大断裂与冀辽台向斜为界,属淄博茌平凹陷构造单元。自震旦纪以来,中生代初期,燕山运动、断裂运动与岩浆活动甚为强烈,从济南到金陵镇构造的岩浆通过本县西南部喷出,

8、中生代晚期,火山喷发活动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系列侵入岩和次火山岩,构成了白垩纪青山组中基性火山溶岩和碎屑岩的山脉,后历尽沧桑至新生代,形成了南部的长白山脉。北部由于鲁北平原在古地质体断裂发生下沉影响而下降,又经第三、四纪沉积了巨厚松散地层而成平原。全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中生代侏罗、白垩系地层;主要母岩为火山岩、侵入岩、沉积岩;主要成土母质有近代残积物、坡积物、洪积冲积物、黄土状母质、黄河冲积物和湖积物。该县属黄河流域小清河水系,境内共有黄河、小清河、杏花河、孝妇河等8条大型河流,14条骨干排水沟,306条小型排水沟,总长1045km。除黄河外,多属于季节性河流。全县地表径流量为1.27亿立方

9、米,实际用水量0.89亿立方米,历年平均客水量为 4.18亿立方米,年利用量0.78亿立方米。1.1.3地形、地貌该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北麓与鲁西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地貌复杂,类型繁多。南部是中度切割的低山丘陵,东南部是第四纪形成的山前冲积平原,北部和西北部是广阔的黄泛平原。地势南高北低, 呈倾斜式下降。南部的低山丘陵,面积19602 hm2,海拔为51-826.8m,多为西北-东南走向。东南部的山前冲积平原,面积36408 hm2,海拔高度15-50m,地势平缓,间有岗地、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北部和西北部的黄泛平原,面积69165hm2,海拔为12-20m,岗、坡、洼相间,土体深厚。全

10、县分三个大地貌类型,十七个微地貌单元。各地貌类型及分布见表1-1。1.1.4土壤县域土壤面积758186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6.4%。共分三个土类,九个亚类,十七个土属、七十六个土种。褐土类总面积45919 hm2,占全县土壤面积的44.8%,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及东南部山前倾斜平原,该土类因成土过程不同分褐土性土、褐土、淋溶褐土和潮褐土四个亚类。潮土类面积为54635 hm2, 占全县土壤面积的53.3%,主要分布在黄泛平原,依潜水作用程度分为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和湿潮土四个亚类。砂姜黑土面积1926 hm2,占全县土壤面积的1.9%,主要分布在山前倾斜平原中下部。全县土壤种类

11、及构成见图1-1。邹平县地貌类型及面积分布表表1-1大地貌类型微地貌单元面积(hm2)占总面积%合计125174.9100低山丘陵低山岭坡19602.39033.515.667.22水平梯田4647.53.71近山阶地4679.63.74沿河阶地1241.70.99山前倾斜平原山前倾斜平地36408.012413.729.099.92山前缓平地19681.415.72山前缓岗382.20.31山前洼地3930.73.14黄泛平原交接洼地69164.613254.555.2510.59浅平洼地3923.23.13背河槽状洼地2002.31.60洼坡地86136.88平坡地1755.913.65高

12、坡地13188.110.54决口扇形地4093.73.27河滩高地3034.82.42河圈地3299.13.171.1.5气候条件气候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夏季炎热多雨湿度大,秋季天高气爽降温急,冬季寒冷干燥雨雪少。年平均气温13.1,极端最低温度为-25.1,极端最高温度42.8。0的积温为4957.4, 10 的积温4466.9,无霜期193天。年日照时数为2619.8小时。历年平均降水量633.5mm,年际变化较大,最大1053.1 mm,最小366.3 mm,累年平均相对变率为19%。年内降水分布不均,

13、夏季最多,占全年的62.1%,冬季最少,只有全年的4%。春、秋季分别占全年的13.7%和20.4%。七月份降水最多,累年平均为197.6mm,占全年的30.4%,一月份最少,仅为6.1 mm,占全年的1%。年内降水分布情况见图1-2。境内主要灾害是旱、涝、干热风、冰雹、大风、霜冻、暴雨等。旱、涝根据出现时间可分为春旱、初夏旱、盛夏旱涝和秋季旱涝等几种情形,其中,春旱和夏涝对林业生产危害较大。1.1.6植被情况该县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调查境内共有木本植物63种,分属26个科,47个属,主要草本植物30余种。乔木树种主要有:黑杨、白杨、刺槐、泡桐、白榆、旱柳、国槐、侧柏、火炬树、苹果、桃、杏、梨、

14、山楂、核桃、板栗、香椿、柿子、枣等。灌木和藤本植物主要有:紫穗槐、黄荆、酸枣、柘树、连翘、胡枝子、金鸡儿、爬山虎、紫丁香、葛藤、溲疏、葡萄、野葡萄等。主要草本植物有:白草、黄被草、拐草、狗尾巴草、马唐草、墩草、灰菜、茅草、芦苇等。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豆类、棉花、花生等为主。1.2 社会经济情况1.2.1行政区划邹平县隶属滨州市,现辖3个办事处、13个镇, 858个行政村。1.2.2人口状况至2003年底,全县总人口70.2万人, 人口密度为560人/km2。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3.3万人,农村劳动力34.8万人。1.2.3国民经济状况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年内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