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42955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6课-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短文二篇我为什么而活着学案一、预习目标整体把握课文,正字正音,熟练朗读,明确课文内容。二、课前预习练习1罗素简介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 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 ;他还是著名的 、 ,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 。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遏制()飓风()濒临()震颤() 俯瞰()神秘()呼号()折磨()3作者一生有几种追求?分别是什么? 4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5作者寻求知识体现在对哪些

2、领域的追求? 6指出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三、课堂探究学案1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种激情联系在一起的?由此你看出罗素的人格是怎样的?我们大家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2找出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作简要分析。 3请你谈谈古今中外的名人的生存观,正反面人物都行。需列举三例。 四、课后练习与提高一、阅读回答问题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如此有力,以致使我常常会为了_几小时爱的喜悦,而宁愿牺牲生命中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_孤寂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_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

3、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寻的人生境界。虽然它对一般的人类生活也许太美好了,但正是我_爱情所得到的最终发现。1依次填入空格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体验脱离观察经过B体会脱离体察经过C体验摆脱体察透过D体验摆脱观察透过2下面认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是因果倒装句,强调的是“原因”B“如此有力”说的是为了获得爱情宁可牺牲一切。C“孤寂”指的是对生命消亡的感受。D“天堂的缩影”、“人生境界”、“最终发现”是同一个意思。二、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

4、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 外国人中,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养尊处优,因此受了蛊惑,昧却灵性而赞叹者,也还可恕的。可是还有两种,其一是以中国人为劣种,只配悉照原来模样,因而故意称赞中国的旧物。其一是愿世间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兴趣,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倘若服饰一样,便索然无味了,因而来反对亚洲的欧化。这些都可憎恶。至于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则也许别有意思罢。但是

5、,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这文明,不但使外国人陶醉,也早使中国一切人们无不陶醉而且至于含笑。因为古代传来而至今还在的许多差别,使人们各各分离,遂不能再感到别人的痛苦;并且因为自己各有奴使别人,吃掉别人的希望,便也就忘却自己同有被奴使被吃掉的将来。于是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1第l段中作者用“所谓中国的文明者”要表达的意思是 2依据第2

6、段有关文字,用自己的话,概述作者认为可憎恶的两种人。 (1) (2) 3联系我为何而生说说“罗素在西湖见轿夫含笑,便赞美中国人” 的“别有意思”指的可能是什么。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鲁迅与罗素两位思想家在这些文字中表现出来的共同思想感情。(不少于150字)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可对人类苦难的同情经常把我带回现实世界。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被折磨者,给子女造成重担的孤苦无依的老人,以及全球性的孤独、贫穷和痛苦的存在,是对人类生活理想的无视和讽刺。我常常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减轻这不必要的痛苦,但我发现我完全失败了,因此我自己也感到

7、很痛苦。 (选自罗素我为何而生)参考答案“课前预习学案”答案1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未来时代的先知 数学家 逻辑学家 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百科全书式文学家2 j bin chn kn m ha zh3作者一生有三大追求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的关爱4爱情给作者带来狂喜,给作者解除孤寂,令作者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5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6痛苦的呼号,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课堂探究学案”答案1对人类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和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8、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的所有智慧和力量奉贤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中。显示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格。罗素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关怀的人道主义者、和平主义者,他的胸怀充满正义、良知、睿智、温情。他直接参与救弱扶困,但往往失败,这就使他更加痛苦。他曾受迫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他终其一生,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专制,追求和平。受到的启发:作为学生,我们内心应该充满正义和温情,为了实现真正的人类和平而努力学习,努

9、力奋斗。2示例:“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作者把激情比作飓风,飓风是威力无穷的,它将作者肆意地吹来吹去,这应该是指这三种激情无时无刻不在强烈冲击着他的内心世界,以致让他无比痛苦,所以作者才说“在深深的苦海上”、“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形象的比喻中,使得语言含蓄生动,充满激情,富于理性色彩。“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天堂与尘世是相对的。对爱情和知识的追求,把罗素引向了美好的天堂境界,让他忘掉了人世的种种不幸,然而下文提到,现世中存在着许多不幸,这就唤起了作者的同情心,让他不得

10、不面对现实中的苦难。3传说中夸父是为追日而生,精卫是为填海而生;历史中孔子是为“仁”而生,孟子是为“义”而生。高耀洁古稀之年决定向“艾滋病”宣战。并且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后练习提高”答案一、1D 2A二、1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文化2一是瞧不起中国人的外国人,二是不允许中国进步的外国人。3可能是罗素内心对人类的苦难的同情心使得他觉得这些轿夫虽然辛苦但是却嘴角含笑,不是那么痛苦,罗素当然也嘴角含笑了。4鲁迅和罗素这两位思想家都对人类的苦难表示出深刻的同情,罗素面对世上诸如饥饿、病痛、不平等而引起的痛楚感到深深地痛苦,于是愤然而起,为了人们的幸福生活而终生奋斗;鲁迅先生以自己犀利生动的文笔,唤醒人类的灵魂,鞭笞不平等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期望这些下层人民觉醒,起来反抗压迫自己的制度。两者虽方式不同,但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