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408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理制度(总3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急诊科红黄绿分区救治管 理制度(总3页)为推动急诊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急诊病人分诊准确率、保障急诊 病人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发布的急诊病人病情分级试点指导原 则,为使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救治,制定我院急诊分区救 治管理制度。一、采取分区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 “抢救区、危重病就诊区”(红区)、“密切观察诊疗区”(黄区)、 “普通区即非急症病人诊疗区”(绿区)三个区域进行救治。并且为每 一个功能区均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减少了危重病人抢救的中 间环节,节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1、合理安排急诊力量,配备经过专业培训、胜任急诊工作 的医务人员,标化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

2、2、落实首诊负责制 ,与“120”建立联动协调制度 ,与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诊、急救转介服务制度。3、加强和改进执行急诊分区救治、绿色通道进入住院救治 和手术救治。改善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创伤、急性心肌梗 死、脑卒中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密切科室间协作, 确保患者获得连续医疗服务。4、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修订完 善急诊标准,有效分流非急危重症患者。5、对全体医师、护士进行急救技术操作规程的全员培训, 实行定期培训、合格上岗制度。每周都安排业务学习,以及急 诊应知应会医疗技术操作演练,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提出意 见,推动医技科室医疗技术稳步向前发展

3、。二、分级依据1、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患者就诊及处理的优先次序2、患者占用医疗资源多少:评估患者需要占用的医疗资源,使 患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至合适的区域获得恰当的诊疗。三、分级分区原则 结合国际分类标准以及我院现状,根据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 别及患者需要急诊资源的情况,将急诊科从功能结构上分为“三 区”,将患者的病情分为“四级”,简称“三区四级”。四、分级标准1、1 级:濒危患者:病情可能随时危及患者生命,需立即采取挽 救生命的干预措施。临床上下列情况要考虑为濒危患者:气管插管患 者,无呼吸/脉搏患者,急性意识障碍患者,以及其他需要采取挽救生命 干预措施患者,这类患者应立即送入急诊抢救室。

4、2、2 级:危重患者:病情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进展至 1 级,或可能 导致严重致残者,应尽快安排接诊,并予患者相应处珞及治疗。患者来 诊时呼吸循环状况尚稳定,但其症状的严重性须及早予以重视;患者病 情有可能发展为 1 级,如急性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复合伤、心绞 痛等。严重影响患者自身舒适感的主诉,如严重疼痛(疼痛评分上 7/10),也属于该级别。急诊科须立即予这类患者提供平车和必要的 监护设备。3、3 级: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 严重致残的征象,患者病情进展为严重疾病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性很低,也无严重影响患者舒适感的不适,但需要急诊处理缓解患者症 状。急诊科应在一定

5、的时间段内安排此类患者就诊。在留观和候诊 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异常者,病情分级时应考虑上调一-级。4、4 级:非急症患者:患者目前没有急性发病症状,无或很少不 适主诉,且临床判断需要很少急诊医疗资源(W1个)的患者。如需要急 诊医疗资源22个,病情分级上调1级,定为3级。五、具体分区情况. 从空间布局上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红区、黄区、绿 区。1、红区:急诊抢救室、监护室。适用于1级和2级患者处辂, 快速评估和初始化稳定。2、黄区:危重症专用诊室、危重症观察室适用于 3 级患者,原则. 上按照时间顺序处珞患者,当出现病情变化或者分诊护士认为有必要 时可考虑提前应诊,病情恶化的患者应被立即送入红区。3、绿区:诊疗区。适用于4 级患者。医务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