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抢救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39721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血性休克抢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失血性休克抢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失血性休克抢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失血性休克抢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失血性休克抢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血性休克抢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失血性休克抢救流程1、评估患者休克程度及出血情况,监测生命体征,立即通知医生。2、同时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留置针大号针头。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45分钟内输入1000-2000ml。假设病人血压恢复正常并能维持时,调整滴速必要时问医生;否那么,遵医嘱继续快速滴入胶体溶液或血液制品。3、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吸氧。4、给予休克卧位中凹位。5、遵医嘱积极准备手术。包括抽取血标本,备血,导尿,备皮等。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指数为0.5多表示无休克,1.0-1.5有休克,2.0表示严重休克。休克休克shock是机体由于各种严重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环血量缺乏导致的以神经-体液因子

2、失调与急性循环障碍为临床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这些致病因素包括大出血、创伤、中毒、烧伤、窒息、感染、过敏、心脏泵功能衰竭等。发病机制休克是一个有着复杂病理生理过程的临床综合征。虽然休克病因各异,类型不一,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本质相同,即休克发生后机体重要器官微循环处于低灌注流状态,导致细胞缺血缺氧,细胞代谢异常,继续开展可导致细胞损害、代谢紊乱,组织结构损伤,重要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出现MODS。根据微循环的改变可将休克分为三个阶段。1、休克期休克早期,代偿期,缺血性缺氧期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显著减少,引起循环容量降低、动脉血压下降。此时机体通过一系列代偿机制调节和矫正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引起心跳加

3、快、心排出量增加以维持循环相对稳定,又通过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有效灌注。此时微循环内动静脉间短路开放,前括约肌收缩,表现为“只出不进,血量减少,组织仍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假设能在此时去除病因积极复苏,休克常较容易得到纠正。2、休克期休克进展期,失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当休克继续开展,微循环将进一步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道大量开放,使原有的组织灌注缺乏更为加重。毛细血管中血流淤滞,局部血管失去代偿性紧张状态。此时微循环内“只进不出。临床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意识模糊、发绀和酸中毒,病程由代偿期向失代偿期开展。3、休克期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当休克期持

4、续较长时间后,休克进入难治期或不可逆期,失代偿期时出现的某些脏器的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和缺乏能量的状况,引起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的细胞。最终引起大片组织、整个器官乃至多个器官受损。临床观察指标1) 精神状态:意识情况是反映病人的脑灌流,脑灌流缺乏就会出现意识改变。此时可能病人的心率、血压等正常。在治疗中,假设病人神志清楚,对外界的刺激能正常反响,那么提示病人循环血量已根本足够。相反,假设病人表情冷淡、不安、谵妄或嗜睡、昏迷,那么提示脑灌注缺乏,存在休克。2) 皮肤温度、色泽:反映病人的体表血液灌流情况。如病人的四肢温暖,皮肤枯燥,轻压指甲或口唇时,局部暂

5、时缺血苍白,压力解除后色泽迅速转为正常说明末梢循环已恢复、休克好转;反之那么说明休克情况仍存在。脓毒性休克者,有时会表现为四肢温暖,即所谓“暖休克。3) 脉率:脉率增快出现在血压下降之前;是休克的早期诊断指标。休克病人治疗后尽管血压仍然偏低,但假设脉率已下降至接近正常且肢体温暖者,常表示休克已趋向好转。4) 血压:血压是机体维持稳定循环状态的三要素之一,与其他两个要素(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相比,血压比拟容易获得。因此血压是休克治疗中最常用的监测指标。但是,休克时血压的变化并不十分敏感,这主要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在起作用。因此,在判断病情时,还应兼顾其他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动态地观察血压的变化,显

6、然比单个测定值更有临床意义。通常以为,收缩压90nmlHg、脉压差20mmHg是休克存在的表现;血压上升、脉压差增大那么是休克好转的征象。5) 尿量:尿量是反映肾血流灌注情况的指标。对重症休克或昏迷患者,应留置导尿管,以观察其排尿量,借以评估血容量是否补足,以及心、肾的功能情况,休克根本控制后或昏迷患者清醒能自动排尿时,即行拔除。如导尿管放置时间较长,那么应定期取尿样培养,以检查有无并发尿路感染。尿量也是反映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指标。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 ml,那么需注意以下情况的可能:血容量尚未补足;心功能不全,致肾血流量减少;肾血管痉挛,由于不恰当应用血管收缩药引起;肾功能不全,原先存在或继

7、发于休克。如果患者尿比重在1.018以上,尿蛋白阴性,镜检尿沉淀无异常成分,那么少尿可能由于血容量缺乏引起。必要时需作中心静脉压测定,以指导输入液量。早期诊断当有交感神经一肾上腺功能亢进征象时,即应考虑休克的可能。早期病症诊断包括:血压升高而脉压差减少心率增快口渴皮肤潮湿、粘膜发白、肢端发凉皮肤静脉萎陷尿量减少2530ml/L诊断标准临床上延续多年的休克诊断标准是:有诱发休克的原因。有意识障碍。脉搏细速,超过100次/分钟或不能触知。四肢湿冷,胸骨部位皮肤指压阳性压迫后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钟,皮肤有花纹,粘膜苍白或紫绀,尿量少于30ml/h或尿闭。收缩血压低于10.7kPa80mmHg。脉压差小

8、于2.7kPa2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血压较原水平下降30%以上。凡符合上述第项以及第、项中的两项和第、项中的一项者,可诊断为休克。抢救失血失液患者输液的原那么应先晶后胶,首先输入大量平衡液,既扩张细胞外液,又能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显示有节约血液和降低肾衰发生率等优点,来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输液纠正低血容量的同时,应注意纠正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给予营养支持,如等渗盐水,为补充失血量,需输一定量的新鲜血液。案例1 轻度中度失血性休克液体量的输入 病例1,患者,男,57岁,胸腹挤压伤,休克,诊断:升结肠破裂、肾破裂,失血量约1 500 ml,患

9、者入手术室时面色苍白,全身皮肤湿冷,表情冷淡,脉搏细弱。血压50/36 mm Hg。针对患者血压持续下降,我们分别选用了18号静脉留置针和9号头皮针在上肢选择两条静脉进行穿刺,以80滴/min的速度进行液体输入,但血压上升不明显,我们又在液体瓶内注射空气加大压力,使液体以每小时2 000 ml的速度输入患者体内。再适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血压稳步上升。在手术过程中,血压稳定,维持在100/70 mm Hg左右。经历3 h的手术,液体总量6 400 ml,其中平衡液3 000 ml,同型血600 ml,等渗盐水2 300 ml,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通过液体量的及时补充及术中止血,肾功良好

10、,尿量1 800 ml,休克得以及时纠正,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痊愈出院。案例2 重度失血性休克液体的输入病例2,患者,男,34岁,腹部刀刺伤,小肠外露,泛发性腹膜炎,失血性休克。诊断:小肠破裂9处外翻,破裂口大者有肠管半径,小者2 cm,其中横结肠肝曲部及升结肠起始部有2处破裂约2 cm左右,乙状结肠系膜处有一贯穿伤口。盆腹腔血块及鲜血约2 700 ml。患者口唇及全身皮肤发绀,全身湿冷,意识不清,谵妄不安,脉搏细弱触不清,血压测不到。迅速在患者上肢选用两条静脉分别用18号和16号静脉留置针穿刺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并在下肢做一静脉切开建立一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分别在液体瓶内加压,每小时输入液体2

11、800 ml,使血压上升至70/40 mm Hg,同时手术开始止血,因患者肠管破裂多处,止血暂不能彻底,加压输液输血维持血压波动不大,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手术结束血压较平稳,维持在100/70 mm Hg左右。术中输入液体总量950 ml,其中同型血1 050 ml、平衡液4 500 ml、等渗盐水2 000 ml、代文500 ml、5%葡萄糖1 000 ml。患者尿量2 400 ml。手术顺利。患者痊愈出院。加压输液输血的考前须知1最好选用上肢有效血管进行穿刺输液,因选下肢静脉不仅增加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且在心肺复苏时,大局部血液不能顺利的进行循环,导致各种药物不能到达心脏。2静脉输液时应

12、选用较粗的静脉留置针。3对有潜在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控制滴速或预防性给予强心药。在休克初步纠正后的继续治疗阶段,输液速度也应适当控制。4输液时选择顺序应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代血浆后新鲜血为原那么。5大量输液时必须观察尿量及颜色并记录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小结 失血性休克是危重病症之一,如不及时给予抢救治疗和护理,会很快因失血而引发心、肺、肾等各个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对于失血性休克不仅要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周围循环和中心静脉压等变化情况,而且还要准确记录出入量,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氧、吸痰。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然而,造成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全

13、身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量缺乏和缺氧引起的。 所以,失血失液性休克各期首先选用加压输液法输入平衡液,不但可以补充血容量,也可通过血管壁渗透到组织间隙和细胞间隙,以补充细胞外液的丧失,进行有效的组织灌注,维持循环的稳定,使血压上升,休克病症减轻或缓解。抢救严重休克患者时,可同时加压输平衡液和全血,能尽快恢复有效血容量和心排血量,以维持血压。临床补液原那么1、先晶后胶,先盐后糖。2、先快后慢。在开始的4-8小时内输入补液总量的1/3-1/2,余量24-48小时补足。根据药物性质、病情、年龄及心肺肾功能调节输液速度。3、宁少勿多。每小时尿量30-40ml,尿比重为1.018时,说明补液量恰当。4、补钾四不宜。不宜过早,见尿补钾。不宜过浓,不超过0.3%。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不宜过多,成人总量不超过5g,小儿每日0.1-0.3g/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