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93941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鲁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复习专题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基本概念【探究目标】1、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2、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的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并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探索导航】:活动一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结构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1、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变化类型物 理 变 化化 学 变 化 (化 学 反 应)区别概念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含义宏观: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距离 ,物质的形

2、状、大小 ,分子本身 变,原子或离子的结合方式 变。宏观:有 生成。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本身变成其它物质 ,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原子、离子结合方式 。现象多表现 、 、 的变化。伴随 、 、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实例联 系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性质类型物 理 性 质化 学 性 质概 念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在 表现出来的性质性质确定由 感知或由 测知通过 可知。性质内容颜色、 、 、熔点、 、 、 、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可燃性、 、氧化性、 、稳定性等。3、 化学反应的简单分类和放热、吸热现象(1) 基本反应类型:初中化学里,化学

3、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组成形式变化划分,主要有 、 、 、 。(2)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仅以得氧、失氧的观点了解)氧化反应 : 物质跟 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物质得氧它就被氧化了。还原反应 :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走的反应叫还原反应。物质失氧(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它就被还原了。例如; CuO + H2 Cu + H2O ( 被还原)( 被氧化)4、化学反应的知识结构5、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活动二、解题方法指导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一声辞旧岁,春风送

4、暖入屠苏.下图表示的是水的两种变化,请从宏观和微观(原子和分子的观点)两个角度描述它们的变化过程。(2)(1)水的沸腾 通电分解水()宏观微观()宏观微观3、“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中,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符合“绿色化”要求的是(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4、关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A、B各取5g混合,使其反应,则C和D质量之和一定为10g。B、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C和D的质量比。C、如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如C和D分别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

5、是中和反应。5、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22845反应后质量/g待测24014试推断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活动四、综合能力提升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璃片呼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晾干 D灯泡通电发光2、(2008泰安)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3、AD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它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

6、去)。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若A在常温下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且C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则:A的化学式为_,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BD_。【课堂达标检测】1、右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小明仔细阅读修正液(Correction)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许,待完全干后书写。注意事项:用完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该修正液的某些性质。下面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修正液是一种溶液,均一、透明B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C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有腐蚀性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烧2、(2009泰安)物质的性质决定它的用

7、途,还决定其保存方法。固体KOH具有以下性质:白色固体 有腐蚀性 易吸收水分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实验室中必须将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 B C D. 3、(2009泰安)锂元素(元素符号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讯和航空航天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氢氧化锂(LiOH)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有辣味,具有强碱性和腐蚀性。 (1)写出氢氧化锂的一条物理性质 ;(2)下表是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运用此溶解性表并结合你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理解,阴离子阳离子OH-CO32-SO42-NO3-Ba2+溶不不溶Cu2+不不溶溶Li+溶微溶溶溶从表中选出一种盐,该盐能和LiO

8、H发生复分解反应,请你写出该盐的化学式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掌握了,还有哪些没有掌握?学习到了那些方法?错题错在什么地方?认真将错题改到改错本上了吗?溶液【探究目标】1、掌握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2、了解结晶和蒸发结晶、及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混合物。3、记住溶解度的概念,理解其含义;4、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能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5、掌握溶液的配置、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公式。活动一基础知识回顾要求:(1)浏览教材并填写下面知识网络(2)想一想,对于基础知识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一)溶液1、概念: 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 、

9、 、 注意:(1)溶液不一定无色(2)某溶液中溶质的种类可以只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3)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4)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4、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 溶解(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溶解放热:如 、 溶解(溶解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1)饱和溶液:(定义) 。(2)不饱和溶液:(定义)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

10、间的转化注:Ca(OH)2和气体等除外4、结晶(1)概念: 。(2)结晶方法: ; (三)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碘不易溶于水。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常温下碘不易溶于水,却易溶于汽油。(四)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 。四要素: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的含义: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或种类)温度(4)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 。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 。2、溶解性和固体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0的溶解度/g(五)溶质的质量分数1、公式: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用固体配制:步骤: 、 、 、 、仪器: 、 、 、 、 、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步骤: 、 、 、仪器: 、 、 、 、3、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六)乳浊液、乳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