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938806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 生命活动的调节 10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突破训练1.(xx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A.K+、血浆蛋白、淋巴因子B.唾液淀粉酶、溶菌酶、抗利尿激素C.CO2、解旋酶、Cl-、尿素D.C、载体蛋白、神经递质解析:内环境中含有各种离子、血浆蛋白、抗体、淋巴因子、葡萄糖、激素、氧气、二氧化碳、各种代谢废物等成分,A正确;唾液淀粉酶分泌到消化道,不是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解旋酶在细胞内使DNA双螺旋解开,不是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2.(xx

2、乌鲁木齐二模)下列对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B)A.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泪液B.抗体、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产物会使组织液pH升高D.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不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解析:人体眼角膜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剧烈运动时,肌细胞的代谢会产生乳酸,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组织液pH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会导致水盐流失,内环境稳态失调,D错误。3.(xx湖南怀化二模)野外旅游迷路的人,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C)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C.胰高血糖

3、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解析:一个人如果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体内血糖浓度会降低,体内水分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为维持血糖稳定,胰高血糖素分泌会增多,为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增多会使代谢加快,不利于保持体力。4.(xx四川德阳联考)如图为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a、b、c、d表示信息分子,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b、c、d都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B.c激素由下丘脑分泌,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降低血糖浓度D.a、b、c、d都是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的解析:由图分析可

4、知ad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和胰岛素,神经递质不需要通过血液传送,A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是促进水分的重吸收,B正确;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快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来降低血糖浓度,C正确;激素和神经递质都需要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5.(xx广东揭阳一模)下图是基因突变鼠和正常鼠运动对血糖浓度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基因突变鼠出现图中状况的原因最可能是(A)A.体内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B.甲状腺被切除C.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D.胰岛B细胞受损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可知,基因突变鼠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鼠,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浓度,若基因突变鼠的体内

5、细胞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则其血糖浓度应低于正常鼠,A正确;若基因突变鼠的甲状腺被切除则血糖消耗减少,导致血糖浓度高于正常鼠,B错误;若基因突变鼠无法将血糖转换成肝糖原,则其血糖浓度应高于正常鼠,C错误;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若基因突变鼠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其血糖浓度应高于正常鼠,D错误。6.(xx北京顺义一模)下列关于某人免疫细胞结构及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效应T细胞能裂解靶细胞但不能直接清除靶细胞中的抗原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和mRNA均存在差异性C.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的刺激后可以迅速增殖和分化D.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6、解析: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的基因没有差异但mRNA有差异,故B错误。7.(xx河南洛阳二模)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C.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D.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解析: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D正确;在细胞免疫过程中

7、,在抗原的刺激下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B错误;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可能因HLAD基因发生突变引起,C正确。8.下图表示人体对刺激的反应,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A.图中刺激一定来自外界环境的变化B.和分别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C.内环境中血糖和pH调节均与途径有关D.剧烈运动时,、和途径共同发挥作用维持内环境稳定解析:图中的刺激可以来自环境也可以来自生物体内环境的变化。表示体液调节,为神经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上述三条途径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途径可参与血糖的调节,不参与pH调节。9.(xx甘肃二诊)下面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抗体含量的变化情况。请回答:(

8、1)途径注射的是,途径注射的是 。(2)破伤风芽孢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当人体受到外伤时,如果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由此可以判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呼吸方式是。(3)正常情况下,途径的曲线在7天后逐渐下降,这与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有关。(4)假设此人是通过途径获得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的,如果半年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内,则与上图相比,此人体内抗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解析:(1)由图可知,的抗体直接减少,可见注射的是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属于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的抗体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产生的,因此注射的是灭活的破伤风芽孢杆菌(抗原),属于免疫预防(人工主动免疫)

9、。(2)由题干信息“伤口大而浅则不易感染、伤口小而深则易被感染”可知,破伤风芽孢杆菌是厌氧型细菌,所以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3)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所以抗体数量下降是浆细胞数目下降导致的结果。(4)破伤风芽孢杆菌再次侵入此人体时,机体将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其特点是产生抗体的量多且迅速。答案:(1)抗破伤风芽孢杆菌抗体灭活的破伤风芽孢杆菌(2)无氧呼吸(3)能产生该抗体的浆(4)抗体出现的峰值比途径的高,达到峰值所用的时间比途径的短(或产生的抗体量多且迅速)10.(xx江西上饶三模)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使机体有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值。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偏离

10、调定点后,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能引起人体产生致热原(EP),EP引起体温调定点改变进而导致发烧。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字母B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病菌感染等不利因素致使人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填“炎热”或“寒冷”)刺激,此时会在形成冷觉。如果病人持续高烧39 ,其产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3)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与此同时病人体内激素含量可能会上升,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4)在上述反射弧中,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和分布于其上的神经末梢等共同构成

11、,其中骨骼肌为主要的产热结构,它的活动受激素和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解析:(1)据图分析,图中的B表示肾上腺。(2)不利因素致使人体温呈上升趋势时,正常体温相当于寒冷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冷觉,人持续高烧39 ,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3)高烧病人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临床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以增加散热,与此同时病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因失水而升高,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4)上述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汗腺、立毛肌、骨骼肌等构成的,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兴奋只能从

12、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答案:(1)肾上腺(2)寒冷大脑皮层等于(3)抗利尿(4)效应器神经递质反射弧中存在突触,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11.(xx四川联测)如图表示人体内部分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甲丙表示器官或细胞,ae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1)当温度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激素在动员体内细胞共同抵御寒冷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见激素是,物质a是。(2)寒冷的刺激通过a、b促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但又不会增至过高,这是由于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着机制。这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有着重要的意义。(3)从

13、图中可以看出,激素的受体位于中,与相应的受体作用后主要通过影响过程来调节生命活动。(4)若乙表示胰岛B细胞,则图中甲影响乙合成分泌激素的过程应属于调节,其中甲产生并直接作用于乙的物质是。(5)当人体长时间饮水不足时,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刺激中的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以保持体内的水分。解析:(1)在寒冷刺激下,题图中甲为下丘脑,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丙为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反馈调节机制,使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维持相对稳定,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3)从图中可以看出,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质中,激素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通过

14、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来调节生命活动。(4)若乙表示胰岛B细胞,则激素为胰岛素,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影响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激素的过程应属于神经调节。(5)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时,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其对水的重吸收来保持体内的水分。答案:(1)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反馈调节稳态(3)细胞质基因的表达(如果答“转录”和“翻译”,二者缺一不可)(4)神经神经递质(5)下丘脑(或图中的“甲”)抗利尿激素12.(xx河南郑州二模)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激素,由胰脏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参与调节糖代谢,维持血糖平衡,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请回答下列有关胰岛素的问题:(1)某个体血糖偏高,经检测发现,是由于其相关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受损所致。推测其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会比正常人。(2)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上某物质的结构酷似,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种类型的糖尿病属于病。(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小鼠为实验材料,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下为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请回答相关问题:实验原理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体内胰岛素含量过高时,引起血糖下降,机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