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处工作总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38590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处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技处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技处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技处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技处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处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处工作总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处工作总结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处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工作为契机,围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外引内联,搭建平台,集中资源,突破重点,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 任务。现将科技处的一年工作总结如下:一、科研项目申报和管理1.加大国家基金申报力度,标志性项目立项再获新增长一年来,科技处克服人员紧缺的困难,仍坚持“加强组织引导,扩大申请数量,优化申请结构,提高申请质量”为工作方针,以争取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重点,科学谋划,积极动员,悉心服务,强化效果,把项目申报各阶段组织工作做实做细;同时为提高申请书质量,积极邀请专家来校作项目申报专题辅导报告,组织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

2、对教师申报书进行评审和指导,使项目申请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全年共组织申报 28 个类别共计 500 余项课题,其中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1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5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52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60 项,省人文社科基金 60 项。全年共获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 121项,国家级二类科研项目 15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1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三类科研项目 42 项。获批科研项目(课题)数量和资助经费均创历史新高,仅国家科学基金的科研经费就达 563.5 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29%;全年纵向总经费比去年增加 67.5%。这

3、些项目的获批,不仅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凝练了一批科研团队,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学校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进一 步提高。2.完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显著增加科技处继续加强科研项目规范管理,从项目的申报、推荐、立项、研究过程到项目的结题,实行规范化管理。科技处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和完善了科研管理和考核文件,制定了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奖励办法和安徽工程大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完善了科研项目校内评审管理体制,在项目校内限额推荐过程中,为杜绝人为干扰,开始实施聘请评审专家对材料进行匿名评审,评审全程邀请纪委监督,专家独立评分。此举虽然

4、增加了评审材料加工的工作量,但真正做到评审“公正、公开、公平”。在国家基金申请过程中,推行学院和学校二级管理制度,分阶段、按目标推进国家基金申请工作。全年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 15 项。我校主持的科研成果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 奖 1 项。3.加强在研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项目的结项率大幅提升加大项目的过程管理,对多年来到期和逾期的未结题项目进行了梳理,根据项目来源,分 9 个批次进行了整理,并对各类项目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了检查。组织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项目,按归口管理部门要求结题,对委托学校验收和学校自主验收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验收,并对结题质量进行等级评定。对未完成研究任务的,鼓励和督

5、促主持人积极进行研究工作,并办理项目研究变更手续。2012 年共办理各级各类项目结题验收 118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教育部项目 3 项,省社科规划项目 8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省软科学研究项目 3 项,其它各类项目结题 101 项。各类项目中期进展检查 70 余项。4.加强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在注重项目工作的同时,科技处还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工作,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卢强教授等数十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开阔了教师的科研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氛围,为学校的科 研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促进专利和科技成果的转化1.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

6、服务区域经济一是进一步扩大产学研合作区域化范围,合作领域逐步从 XX 市辐射到周边县区,从皖南辐射到皖北,从安徽辐射到长三角,深度融合地方经济建设,增强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二是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先后参加了“XX 县产学研合作论坛暨 2012 年经贸洽谈会”和“XX 市第四届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多次组织教师深入 XX 市、XX 市、XX 县、XX 县等 10 余个市(县)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进一步提高师生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全年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100 余项,参与的教师达 200 余人次,现有 10 余位教授、博士作为“双休日工程师”受聘于周边县市企业的,50

7、 多位科技特派员服务于芜湖企业的各个行业。全年签订横向项目 50 余项,合同认证率达 100%;同时为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科技开发部从合同洽谈、签订,到项目实施、结题,都给与了耐心指导,完善了横向项目管理办法,致使横向合作项 目到帐经费比 2011 年增长近 10%。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大胆创新,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中心)及实验室,联合企业组织解决关键技术的重大项目,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服务。今年由我校牵头,联合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清华大学院士工作站、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公司、海螺川崎装备、安徽埃夫特有限公司等多个单位成立了“皖江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

8、新中心”,协同中心的成立不仅得到了 XX 市政府、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持,而且也为我校科技创新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此外我校还与清华大学在 XX 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卢强院士工作站”。 3.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了在全校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激发了师生的科研潜能和创新能力,今年科技处组织开展校首届大学生专利发明与创新大赛。在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参赛人数近 600 人,收到作品近 400 件,受到全校万余师生的关注;并将学校大赛中优秀作品 229 件推荐参加 XX 市首届专利创新大赛,XX 市大赛设置的 100 名奖项中,我校获得 47 名,位居全市高校

9、首位,学校也因此荣获优秀组织奖,并取得下一届大赛承办权;在知识产权科组织下,大部分大赛作品已完成专利申报工作,申报数量达 268 件。今年我校作为 “ 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 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验收,且获优秀等级,这也是省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高校。今年我校共获得授权专利 51 件,其中发明专利 2 件,实用新型专利 35 件,外观专利 14 件,专利结构得到了优化。我校科技开发部承担建设 “ 技术转移中心 ” 为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全年共承担各类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转让项目百余项。2012 年我校科技开发部被授予了“安徽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科研成

10、果转化,鼓励教师将科技成果产品化和市场化,我校今年成立了“安徽工程大学科技园”,并已成功获得“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备案”,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孵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深化办刊改革,广开稿源,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学报编辑部始终遵循“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扩大影响”的办刊宗旨,增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意识,全年顺利地完成了编辑出版任务。 2012年学报在继被“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外,又顺利加入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数 据库,使学报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为规范编辑部稿件收发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学报运行机制,对每篇录用稿件均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审核

11、,确保论文学术严谨性 ;完善稿件修改反馈流程,运用多种手段缩短了审稿周期,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来稿的学科范围和课题研究的前沿性,编辑部及时地动态调整审稿专家的数据库。2012 年学报编辑部共出版发行 4 期学报,一年中处理稿件 111 篇,刊出 98 篇,其中研究生论文 53 篇,各类基金资助论文 56 篇,且占所发论文数的 57.1%,提高了基金论文刊载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报的学术水平。为了扩大我刊的影响面,编辑部今年非常重视网络来稿,全年共收到 400 余篇网络稿件,并细致地做着稿件的审查、回复等工作。继续做好与兄弟院校学报编辑部和图书馆的交流工作,扩大信息的来 源,全年共寄送发行学报 28

12、00 余册。四、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协助配合各部门圆满完成各项任 务科技处坚持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每周一次的处务会制度,做好每周工作周历表,加强服务意识,日常工作规范化,高效完成相关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大量细致工作,如配合人事处完成了 2012 年度高级、中级职称评审材料及各类人才工程申报相关材料的审核工作 ;配合研究生部完成校学术骨干材料审核;与校工会完成优秀学术论文审核和填报, 与团委完成挑战杯的评审推荐工作。今年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完成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 控工作和创先争优及示范岗等工作。今后科技处将本着“强化服务、优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努力改正不足,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 境,共同提升学校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