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937544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论文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电子行业发展特点和前景 摘要:要说当今世上什么行业发展的最快和应用最为广泛那非电子行业莫属了,从日常生活到现代精密航空航天工业到处都可以看到有关电子的产品或身影。如电子计算机、通信机、雷达、仪器及电子专用设备,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子元器件产品显像管、集成电路、各种高频磁性材料、半导体材料及高频绝缘材料等。所有的这些都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电子以及电子行业是如何改变和丰富我们的生活的有电子才会有电子行业,电子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行业也经久不衰。为了电子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大对电子行业的规范管理,科学节能生产化。相信电子行业也将会向更

2、细,更快,更优越方向发展。让电?有幸党晌贫缁岱沟囊还删薮蟮牧俊丶剩河衫矗氐悖芾恚熬埃?电子科技工业已有 80 多年的历史,但在 20 世纪 40 年代前发展较慢。受限于但是科学技术的约束,主要以一般的电器为主,如:电灯,发电机等等。但自从发明晶体管和计算机之后,电子工业才成为新兴工业,发展很快,新技术产业,在各国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电子工业在 90 年代得到了迅速的飞跃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经济信息化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微电子为基础的计算机、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产品为发展主体的产品生产格局。 同时,也迅速发展了微波、电磁波、遥感、激

3、光、家电和金卡工程等迅速拓宽了电子工业发展的空间。电子工业产品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正在进一步缩短,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有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以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将分散的设计、开发、制造、装配进行革新和整合,使电子产品更趋向于使用标准的零部件组合产品,向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不同的产品。 特点:分为工业生产特点 1 技术进步快 ,从 1916 年开始生产电子管起,无线电工业经历了晶体管、电子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2 从 1946 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进步,正在向巨型、微型、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3 应用范围广 电子工业产品进入国

4、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各个领域。知识、技术、资金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已突破制造业的范围,形成了软件、服务、信息等新兴产业。4 许多国家都把电子工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作为一个带头产业。 工业产品特点: 1、产品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科技含量高。3、产品零部件品种、型号复杂,自制与外协并重。4、产品竞争激烈,升级换代迅速,产品研发投入大。5、产品注重节能和环保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生产管理特点: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有围绕产品结构组织生产,也有按专业化特点组织生产,其生产形式既有装配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又有连续生产、混合式生产,大批量生产。 装配生产,是一种流程式产品装配线

5、。其产品上所需零部件或元器件大都由供应商提供,少量的主要件自行生产,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装配整机测试合格出厂。也有的完全按照工艺过程自动流水线装配成一个标准部件产品出厂。这种装配生产特点是生产周期短,上市快。 大批量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备货生产,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标准型产品,都属于大批量生产。产品装配是按流水线装配,其生产节拍与工艺装备都是固定的。这种大批量生产特点是产品制造生产周期短,上市快。 混合式生产,是一种既有离散加工生产,又有流程式装配线。其产品零件从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件,然后将零件和采购件按需分配到流程式装配线,组装成产品。这种混合式生产方式被电子、电器、电讯等行业广泛采纳。 多品种小

6、批量生产,是一种适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的产品生产,其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批量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方式采用离散型加工、装配,生产控制有一定难度,生产过程经常出现瓶颈资源和等缺料缺件现象,以靠调度来缓解生产。为不使生产中断,常通过加大库存量来调节生产。 流程式生产,是一种完全按工艺流程顺序连续加工而装配成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部件与零部件组装成产品。这种流程式产品生产广泛地被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化工行业等许多行业的采纳。 当今中国的电子工业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电子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迈出国际合作交流的步子。电子工业是开展对外贸易合作较早部门之一,1978 年决定从日本

7、引进技术建设陕西彩色显像管厂;1980 年天津无线电厂从日本引进的年产 15 万台彩电生产线建成投产;同年,福建与日方合资建立的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电子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我国电子工业走上振兴之路从 80 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探索特征尺寸为纳米量级的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主要研究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工具的单原子或单分子操纵技术。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电子与光都具有粒子波的特性,今天的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的最小基元或主要采用工艺将缩到纳米尺度,电子的波动性质再也不能忽视,把电子视为一种纯粹粒子的半导体理论基础已经动摇。这时电子所表现出来的波动特征和拥有的量子功能就是纳米电子学的任务。纳米电子学有

8、更多诱人之处。科学家们已经预言,纳米电子学将导致一场电子技术的!光学与电子学的结合,成为光电子技术,被称为尖端中的尖端,为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美国时代杂志预测:“21 世纪将成为光电子时代。”其主要领域有激光技术、红外?际酢庀送偶际醯取游幕饺胧澜绲缱庸荡蠊?80 年代,我国电子工业开始走上振兴之路,经过改革开放近 30 年的努力,我国电子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乡里人也有买了电视机的,稍后有的买了彩色电视,每晚从他们的窗子里面和门缝中间透出五光十色、时暗时明、一闪一闪的光线来,还有标准的普通话和美妙的音乐,这些总是吸引着出来散步的人们的心思,使人默默地佩服和羡慕他

9、们,使人好想电视机,好想在自己的家里看看电视。改革开放使乡里人的生活一年年地好起来了,在九 0 年以后,买电视机的农民已经成了普遍性的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走进了新农村的千家万户。大家爱看电视,是因为可以从电视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是因为电视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电视能把全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电视里面有无数值得尊敬的长者和能人的心声与形像,电视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新闻,电视里面有美不胜收的故事和景致,电视让我们理智地驱散心中的忧虑和烦燥,从而净化心灵,给予我们文明的享受、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向数字化时代进军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奏响了以微电子为基础,奏响了进军数字化时代的主旋律。从而使

10、以计算机和通信为主的主导产品成为拉动电子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的数码产品越来越丰富,仅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机就有海信、海尔、TCL、长虹、康佳、创维、厦华等一批大型电视机生产企业的 60 多个型号的产品得到了认证。特别值得一体的是,2005 年 6 月,海信高清晰高画质数字视频媒体处理芯片研发成功,通过鉴定,其结构设计与关键算法设计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芯片,打破了自中国生产彩电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的历史,中国年产近 7500 万台彩电自此有了中国“芯”。总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工业大

11、国之一。现在我国的电视机、影碟播放机、音响、电话机、家用电脑等各类家电产品琳琅满目,产量居世界第一。程控交换机、高档微机、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等投资类和基础类电子产品的研制生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主要电子产品达到国际标准,质量和性能价格比可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媲美。随着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发展迅猛,电子工业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业之一。计算机事业回顾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 1946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发明成功的,该机使用了 18000 个电子管,70000个电阻器,有 5 百万个焊接点,耗电 160 千瓦。以逻辑电路器件作为标志,到目前为止电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四代,即

12、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此外还有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和第六代生物计算机的说法,但至今尚未成熟。每一代计算机,都比前一代更小、更快,技术工艺要求更高,价钱也更便宜。历经无数科学家的努力,我国自行研制了第一到第四代计算机。这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飞跃。(五)中国计算机结束无“芯”的历史更为可喜的是,我国在刚刚进入 21 世纪的头几个年头,先后研制开发出“星光”、“龙芯”等系列产品,打破了中国计算机无“芯”的历史。2008 年我国研制成功的曙光 5000A 超级计算机就采用了国产 CPU“龙芯”。 CPU 是决定计算机性能的核心部件,也是整个系统的

13、核心,负责整个系统指令的执行、数学与逻辑的运算、数据的存储与传送、对内输入对外输出的控制等。而在这个电脑核心部件市场领域里,人们最为熟悉的两个品牌无疑是 Intel(英特尔)和 AMD(超微半导体),他们在处理器市场的强势地位似乎无人能撼动,中国企业及消费者为之付出了巨额版权费。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珠三角”、“长三角” 的工厂尤其集中。众多外资企业将生产过程的低端部分主要是加工和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这些低端环节耗费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但附加值很低。对 PC 产业来讲,包括联想、方正这样的大企业利润也是相当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买别人的芯片来组装,只是一个组装工

14、厂而已。而且,由于在国际上 CPU 两大巨头 Intel 与 AMD 的明争暗斗中,中国 PC 厂商无论怎样都掩盖不了“看他人脸色”的尴尬处境,既要哄着占有份额优势的 Intel,又不敢得罪价格占优的 AMD,而这一切都缘于我们无“芯”可挑大梁,缘于中国 PC 业长期以来没有占据技术的制高点。在 CPU 技术上,我们跟国外厂商有着较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CPU 芯片,这是我国计算机产业的一大“芯”病,也是我国电子工作?摺缛诵乜谟涝兜耐础!靶枪狻薄傲尽毕盗械取爸泄尽钡难兄瞥晒沟捉崾思扑慊幸怠爸泄扌尽钡睦罚灰的谌耸坑褡蹇萍疾祷缆飞系囊桓隼锍瘫谋湮夜畔怠拔扌尽钡木置媛醭隽酥匾牟椒晕夜纬捎

15、凶灾髦恫募扑慊涤兄匾耐贫饔茫灾泄?CPU 核心技术、经济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金怡濂、李国杰、胡伟武、邓中翰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一)激光照排技术出现的背景活字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传统的报纸图书都是用铅字印刷。因此离不开“铅”与“火”。当时先用火熔化金属铅,然后再铸成铅字。这种工艺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影响排字工人身体健康。我工作过的彩虹印刷有限公司,以前就有两位铸字工,先后死于铅重毒引起的肺心病。活字印刷主要有三个步骤,即制活字、排版和印刷,现在书报生产依然仿照这个过程。西方的拼音文字只有二三十个字母,加上各种大小的

16、字体,印刷字模也不过一百多个;而汉字字数繁多,排字架组织复杂,占地广大,拣字也极费时间。因此汉字排字拼版一直是印刷术中一个难题。70 年代国外的印刷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光照排机已经发展到了,而我们的印刷业却还在汉字的“丛林里”艰难跋涉。长期以来,我国印刷行业始终难以摆脱手工拣字拼版的落后状况。激光照排技术使报纸走向了数字化。对于西方报纸来说,这个数字化过程来得比较自然而简单,因为它们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但对汉字来说,却面临着一个个瓶颈问题。不解决它们,不仅关系到能否用计算机处理汉字,也关系到中华民族能否进入信息时代。幸运的是,五笔字型、拼音码、自然码等汉字编码技术以及 OCR、语音输入、五笔输入等技术使汉字输入问题不再是拦路虎,而王选教授发明的汉字信息压缩技术,则成功将复杂的汉字字形在计算机里以经济的空间存贮而并能以高质量输出。(二)激光照排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研究室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人员,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历经15 个寒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