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3739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在市场化经济改革中一个突出的转变就是指令性计划管理退位,指 导性政策管理登台,面对经济的波动,除非发生一些极其特殊不可逆转的情况,政府都尝 试让市场自身发挥引导作用。因此,自动稳定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必须发挥应有的效应, 以平抑经济波动、保障经济增长的平稳性。1、经济货币化中的财政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机制作为财政政策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一种政策工具,在计划经济体 制下和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渠道与效力的发挥程度存在差异。衡量一国市场化程度的指标 有很多,本文选取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即M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作为衡量指标。1984 年之前央行掌握全国金融资产总额

2、的90%以上,直到1994年银行体系的全面金融改革开始 后,人行才专门定位于以稳定货币为主要目标的央行职能。故经济货币化程度的衡量将以 1994年为一个显著的时间分界线。根据数据检验,国内M2/GDP的比例从1994年开始基本上一路攀高,最高点在2021 年,达到188. 45%,尽管在2021年回落到163. 86乐 仍然比1994年高出63个百分点。经 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单独调控经济波动时, 财政政策开始更多的配合货币政策发挥对经济社会的稳定作用。在此过程中,国家的财政 政策经历了从积极向稳健的转变,但每一次国家采取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几乎都在实施

3、了若干年后出现负面因素,国内对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适时、适度的把握难以合理估计。 因此,纷纷转而加强对财政自动稳定器的关注。2、国内财政白动稳定器的效力自动稳定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收入的二次分配从而影响企业家和消费者个人的生产和消 费行为选择,但是由于财政自动稳定器具有相对的潜在性,因而其效力的发挥可能使人们 的收入或者支出等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较小。为此我们首先检验在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 中,政府部门和企业、个人的分配、城乡以及地区的收入分配流向是如何进行的。1收入从个人流向企业和政府。从1994年到2021年中,住户、企业和政府三个部门 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有份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住户收入

4、的占比急剧下降的12 个百分点中,企业和政府分别增加了 10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而同期的初次分配收入 份额的变动基本上没有超出一个百分点。2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在住户部门即个人收入占比下降的同时,农村的可支 配收入在总收入占比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分别 增长了 4. 7%和5. 3%,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则分别增长了 5. 7%和9. 6%o3地区差距水平高于城乡差距水平。从地区看,1999年全国31个省市中有19个地区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到了 2021年乂多增加了一个地区。2000年全国城镇中低于全国平 均水平的有19个,2021年则有

5、23个,增长21与左右。可见,地区差距大于城乡差距,即 更大的差距是由地区差距引起的,例如,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这些城镇中,其城乡差距 远远小于发达地区的城乡差距。4财政支出占比一路下滑。金融监管薄弱和政府过多涉入更易出现较大的经济波动。 此时,自动稳定器更加凸显作用。国家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改革开始一路下 滑,虽然在1997年以后有所回升,但是基本上维持在20席以下的水平。以上分析表明,从国内的实际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以政府预算作为财政 相机抉择政策的代表,而以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代表并没有调解城乡收 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并没有缓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或者资金

6、不断向产能过剩行业积聚 的形势。并且从税收来看,除了个人税收具有典型的累进性质外,企业税收在这方面表现 并不明显。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扩张和繁荣阶段,随着生产扩大就业增加,国民收入GNP和 居民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相应增加,特别是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税收的增长率超过 国民收入增长率。税收增加意味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因而具有遏制总需求扩张和经济 过热的作用。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时,国民收入GNP下降,税收相应减少。可见, 在税率既定给定不变的条件下,税收随经济周期自动地同方向变化,起着抑制经济过热或 缓解经济紧缩的作用。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财政转移支付包括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有

7、助于稳定 可支配收入,进而稳定消费需求。在经济繁荣阶段,失业率下降,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 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下降,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增长;反之,在 经济萧条阶段,失业率上升,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的支出会随之自动上 升,从而抵消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以政府财政补贴这一政府转移支付形式,保 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抛售库存的农产品,吸收货币,平抑农 产品价格,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而在经济萧条阶段,对农产品的需求减

8、少, 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增加政府采购农产品的数量,向农民和 农场主支付货币或价格补贴,增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个人和企业储蓄的自动变化。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所以,在经济恢复及繁荣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加,他们的储蓄增长的幅度会更 大而消费需求增加得较少;相反,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他们的储蓄也会减少得更多而消费减少得较少。以上各项均具有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它们的作用越健全,经济运行越不需要政府干预。 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类“自动稳定器”只能缓和经济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的程度,而 不能根本扭转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 而政府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干预,仍是必不可少的。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