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形基础施工方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937112 上传时间:2024-02-0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筏形基础施工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筏形基础施工方案4、筏形基础:4.1 材料要求水泥用 425 号或 525 号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要示新鲜无结块。砂子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4.1.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40mm,含泥量不大于1%。掺合料采用级粉煤灰,其品种和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减水剂、早强剂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品种和掺量应根据施工需要通过试验确定。钢筋品种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并应取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火烧丝、垫块火烧丝规格 18-22 号,垫块用 1:3 水泥砂浆埋 22 号火烧丝预制成。4.2 主要机具设备机械设备页眉内

2、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混凝土搅拌机、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自卸翻斗车、机动翻斗车、混凝土搅拌机械运输车等。主要工具大小平锹、串筒、溜槽、混凝土卸料槽、吊斗、手推胶轮车、抹子。4.3 作业条件基底土质情况和标高、基础轴线尺寸,已经过鉴定和检查,并办理隐蔽检查手续。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划或弹好混凝土浇筑高度标志,每隔 3米左右钉上水平桩。埋设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各专业已经汇签,并经质检部门验收,办完隐检手续。混凝土配合比已由试验室确定,并根据现场材料调整复核。施工临水供水、供电线路已设置。施工机具设备已进行安装就

3、位,并试运转正常。混凝土的浇筑程序、方法、质量要求已进行详细的层层技术交底。4.4 施工操作工艺筏板基础施工,可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具体要求,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 1)先在垫层上绑扎底板、梁的钢筋和上部柱插筋,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待达到25%以上强度后,再在底板上支梁侧模板,浇筑完梁部分混凝土;(2)采取底板和梁钢筋、模板一次同时支好,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梁侧模板用混凝土支墩或钢支脚支承,并固定牢固,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但两种方法都应注意保证梁位置和柱插筋位置正确,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浇筑完成。本工程筏板基础较厚,需考虑采取降低水泥水化热和浇筑入模温度的措施,以避免出现过大温度收缩应力,

4、防止基础底板出现裂缝。混凝土浇筑,应先清除地基或垫层上淤泥和垃圾,基坑内不得积水;木模应浇水湿润,板缝和孔洞应予堵严。浇筑高度超过 2m时,应使用串筒、溜槽(管),以防止离析,混凝土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厚度为250-300mm。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钢筋、预埋铁件、预留孔洞和管道有无走动情况,发现变形或位移时,应停止浇筑,在混凝土初凝前处理完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表面应覆盖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必要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防止浸泡地基。在基础底板上埋设好沉降观测点,定期进行观测、分析,作好记录。4.5 质量标准保证项目(1)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

5、符合施工规范有关的规定。(2)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3)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评定标准的规定。(4)基础中钢筋的规格、 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设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基本项目(1)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不大于400cm2。孔洞面积不大于 100 cm2。(2)无缝隙、夹渣层基础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见下表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 标高 10 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2 上表面平整度

6、10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3 基础轴线位移15用经纬仪或拉线尺量检查4 基础截面尺寸+15 -10尺量检查4.6 成品保护模板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同受损坏时,方可进行。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 以上,方可在其上行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对电气、暗管、暖卫以及所立的门口等进行妥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善保护,不得碰撞。.3 施工布署施工布署的原则总承包组织施工以土建工程为主,水电及设备、安装工程配合施工。协调通风、消防安装、电梯安装等分包单位的施工。整体工程分结构工期,水电暖安装和装饰施工期,设备调试及精装工期,通过平衡协调高度紧密地组织成一体。结构施工期

7、以住宅区域为主要进度控制区域,装修阶段以办公及门面以及上部住宅为主要进度控制区域,一切施工协调管理, 人、材、物首先满足该区域,确保结构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在主体阶段采取办公楼、商服房、住宅楼同时施工,以住宅主体为指导工期的施工方案,穿插砌体,地下室回填等项工作。主体完工后,装修阶段以住宅楼为重点,采取立体交叉作业方式,做好防护脚手架。随着砌体工程的进行,室内抹灰,管道安装,天棚吊装等工作紧跟而上,为装修工作全面展开奠定基础。此时人员、材料、机具进入高峰期,管理工作相适应,总体上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协调各工种交叉进行。施工顺序和施工步骤施工顺序根据工程结构特点 , 按照招标文件要求 ,

8、 该工程总工期为790 天,确定以下原则 :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a) 地面以下工程基础深,建筑面积大。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集中力量地下结构控制在 2 个月内完成。地上 1-4 层,层高、开间大,结构布置复杂, 装饰标准高, 设备安装项目多, 在基础工程完成的同时,加快 4 层以下结构施工,控制在 50 天内完成。,二层商服用房在主楼基础完成后开始施工。b) 充分利用平面、空间和时间组织主体交叉作业,为及早插入装饰和各专业施工创造条件,避免出现装饰高峰,做到均衡施工。c) 根据总进度计划,第二年度的冬期要进行室内分包工程的二次装修作业,要利用正式热源。故要求当年具备供热条件,减少精装修

9、、地面等工程冬期受冻。d) 为达到按期竣工全面交付使用,业主应及早明确其它配套建筑及庭院、道路、管线等施工任务,以便统筹安排。施工步骤。a) 一般应遵循 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裙房,先结构,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 的原则。装饰工程 外装饰由上而下,内装饰由下而上 。上道工序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施工能够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 确保施工质量。b) 施工流向是时间和空间在施工过程中的充分利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是高层建筑合理组织上部结构,插入下部填充结构和装饰工程,设备专业并举的施工流向。施工段的划分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整个工程分为主楼(

10、住宅楼和办公楼)和裙房(商服楼)裙房部分与主体结构,可分开单独使用,且不影响总工期。所以把主楼部分作为施工的主要对象。基础施工阶段:主楼土方工程可以分为东西两个流水施工段。基础梁及筏板钢筋、模板可分为两个流水段施工,但是砼却必须一次整体浇筑。地下二层至地上四层,施工阶段:以设计变形缝向南北外延设置两条施工缝或后浇带隔开。分为三个施工段。层住宅施工阶段,每层以伸缩缝为界,划为两个大流水施工段,即: 1-27 轴,为第一流水段, 28-54 轴为第二流水段,在这两个大流水段当中,再分为两个小流水段,即在第一流水段中自1-16轴,16-27 轴为两个小流水段, 第二流水段中自28-38 ,38-54

11、 轴为两个小流水段。具体设置见图。工程主要施工作业量层数名称 地下二层地下一层 一层二层 三层四层 标准层剪力墙砼 (m3) 530530 640 570 548688220剪力墙模板( ) 3530 3530 4740 4230 3910 4930 1470梁板砼 (m3) 440 440 400580 340 630 180梁板模板 ( ) 3500 3500 3500 4020 2810 4550 1690钢 筋(T) 380 380 380 150 150 180 94抹 灰 ( ) 3010 3010 4510 4600外抹 : 330内抹 : 3770楼地面页眉内容共享知识分享快乐

12、( ) 2610 2610 2400 3000 2100 3400 13001.4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及措施土方工程本工程基坑大开挖轴线尺寸为82.8 41.7m,基坑按基础外边线放宽 800mm工作面,放坡 1:0.33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土方工程量为25000m3,人工清理土方 1600m3。采用机械: 1 台反铲挖掘机ZLC320B型,装载机 ZLC-50 型2 台,自卸八平柴15 辆。分层开挖:从 55 轴(西)向 1 轴(东)挖土、设两个坡道,(坡度不大于 1:8 )空车从西边坡道下坑,从东北角坡道出坑。-4 米挖完后,西头坡道挖除,只留东北角出口坡道。a) 第一层由自然地面(标高 -1m 左右)机械全面大开挖至 -4.0m 。b) 第二层由 -4.0m 挖至 -7.5m 处,筏板垫层底以上留200mm厚土层人工清理。c) 第三层施工放线后,用机械挖基槽(坑),人工清理留置土方。基槽(坑)开挖深度表基础筏板大体积砼浇筑方案一、 工程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