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93683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矿产资源节约使用技术汇编第一篇 油气类11. 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22. 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开发技术53. CO2驱油与埋存技术84. 陆相页岩气水平井井壁稳定性及大型压裂关键技术115. 致密油有效开发利用技术14第二篇 煤炭类166. 高水膨胀材料充填采煤技术177. 村庄下与承压水上膏体充填绿色开采技术研究208. 急倾斜煤层综放开采顶煤超前预爆弱化技术239. 高瓦斯厚煤层采煤方法改造项目2610. 分布式地下水库技术2811. 特厚煤层采空区瓦斯地面直井抽采技术3212. 矿井瓦斯发电技术35第三篇 金属矿产类37 13. 地下立体分区大规模控制爆破开采技术38

2、14. 安全隐患条件下诱导崩落连续开采技术4015. 无底柱充填联合采矿技术4216. 露天采场第四系砂砾卵石层承压水下开采综合技术4417. 57钼精矿新工艺及产业化技术4718. 铜冶炼渣资源综合利用5019. 复杂难处理钨细泥高效选矿新工艺5220. 冶金矿山高压辊磨新工艺成套技术与装备5521. 钛铁矿高效回收工艺及装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722. 原矿焙烧提金技术与工艺6023. 含钒页岩双循环高效氧化提钒技术6124. 金属矿山选矿尾砂、干渣和冶炼废渣膏体充填技术6425. 铁尾矿梯级分离多元素综合回收技术6626. 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预处理工艺技术6827. 有色金属尾矿萤石综合回收

3、利用关键技术69第四篇 非金属矿类7128. 人工永久矿柱置换安全高效开采技术7229. 局部胶结充填与空场组合采矿技术7430. 多层薄矿体一次性开采技术7631. 提高高岭石淘洗率及可塑性的技术7832. 低品位滑石光选提纯技术8033. 硬石膏制硫酸废渣联产水泥8234. 含钾尾矿溶解转化热溶结晶法生产氯化钾技术8535. 低品位湖盐生产液体盐技术8736. 低品位含铀硼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8937. 高岭土矿资源高效开发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91第一篇 油气类1. 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一、技术类型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技术。二、适用范围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油水井注采差异很大,

4、水窜水淹严重,水驱效果差,油井单井产能小,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快,整体采收率低的地层温度小于70,地层水矿化度小于100000mg/L,地层水中二价离子小于5000mg/L的砂岩特低渗透油藏。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在筛选驯化出本源微生物菌种基础上,研制了微生物菌液中试发酵装置,研发了具有超微尺度、超低界面张力、中性润湿反转、降解、环保、廉价等特点的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及抗温、抗盐、抗剪切性、成胶时间可控的耐盐长效生物弱凝胶调堵剂体系,实现了微生物菌种地面发酵与地下发酵的融合及特(超)低渗油藏深部调剖与驱油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特(超)低渗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二)关键技术1.特低

5、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驱油剂研制技术;2.特低渗透油藏生物弱凝胶调堵剂的研制技术;3.特低渗透油藏生物活性复合调驱地面配套工艺技术。(三)工艺流程矿场使用方式可以采取两种途径实现:一种是与注入水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好后按照注入井配注量,直接通过注水泵加入到注水系统中;或者采取按照相对较大的浓度配好驱油剂,利用加药泵将其按照方案设计的浓度加入到注水干线中,从而保证驱油剂进入油层中。另外一种是将配方中的主要药剂分段塞注入到地下,使其在油层中混合作用,从而起到提高洗油效率的作用。注入加药流程如下:现场注入工艺流程图注入井1配水间注入井2注入井注入井3注入井4储罐柱塞泵四、主要技术指标室内驱油效率较水驱可提

6、高20%以上,根据矿场试验应用评价,矿场平均单井产量提高30%37%,含水率降低3%8%,采收率提高5.2%。五、技术应用现状及典型实例(一)技术应用现状本技术自2008年1月以来,先后在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子长、杏子川、子北、瓦窑堡、永宁、七里村等6个采油厂工业化应用,累计增油15.88104t,新增产值5.24亿元,新增利润1.87亿元,新增税收2.32亿元,经济效益显著。(二)典型案例杏子川采油厂王214注水区生物活性复合调驱矿产试验。试验区共有油水井52口,注水井9口,受益井43口,含油面积3.687km2,区块地质储量274104t。在现有注水配水间管线

7、上外加注入药剂加药装置,药剂自储罐由注入泵按照一定速度泵入各个注入井的单井注入管线中,与注入水混合注入地下。杏子川采油厂王214试验区自2010年5月27日开始进行生物活性复合调驱矿场试验,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增油26261.32t,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预测新增可采储量16.68104t,提高采收率6.08%。新增产值8666.23万元,新增利润3089.52万元,新增税收3831.00万元。六、推广前景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潜力延长油田目前有石油地质储量22.4108t,其中有15.66108t适合生物活性复合调驱,按本项技术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预计新增可采储量0.83108t,新增

8、产值2738.93亿元,新增利润976.43亿元,新增税收1210.77亿元,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技术具有效果好、成本低、施工简便、不伤害油层、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对陕北地区石油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对同类油田的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示范作用。2. 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开发技术一、技术类型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技术。二、适用范围低温低矿化度砂岩油藏三次采油开发。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聚合物驱油技术是在注入水中加入聚合物,提高注入水的黏度,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驱替液在油层中的波及体积,提高原油采收率。(二)关键技术1.聚合物粘弹性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理论;2.

9、聚合物方案优化设计和跟踪调整为特点的聚合物驱油藏工程技术;3.简省高效的地面工艺模式;4.先进高效的聚合物分层注入和举升采油工艺技术;5.聚合物驱油注入/产出剖面测井技术。(三)工艺流程封隔器同心配注器同心分注工艺示意图封隔器压力调节器器分子量调节器分质分压注入工艺示意图螺杆泵采油示意图抽油机采油示意图聚合物驱油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油田生产中注入参数和注入方式的优化、聚合物溶液的配制、注入、生产井的举升、采出液的处理以及动态监测等多个环节,其生产工艺是由油藏工程、地面工程、采油工程和测试工程4个系统组成的高度集成化的四位一体工艺流程。四、主要技术指标一类油层提高采收率15%,二类油

10、层提高采收率12%,三类油层提高采收率10%。五、技术应用现状及典型实例(一)技术应用现状大庆油田1996年开始聚合物驱油技术工业化应用,到2012年底,聚合物驱工业化应用收到显著的技术经济效果,工业化区块投注83个,面积669.15km2,动用地质储量9.8108t;采收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以上,平均操作成本比水驱低0.12.83美元/桶;年产油量连续11年超过1000104t,累计产油量突破1.6948108t,累计增油0.9221108t,新增利润880.86亿元人民币。聚合物驱技术已成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主导技术。(二)典型案例在喇南聚合物驱油工业性试验区提高采收率14.23%的

11、基础上,为确保大庆油田持续高产稳产,大庆油田提出并实施了聚合物驱工业化推广。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聚合物驱建设项目主要为新建计量间21座,转油站3座,污水处理站1座,注入站8座。该区块动用地质储量2848104t,新钻井249口,生产原油542104t,其中聚合物驱增油360.3104t,提高采收率12.65%,井网加密产油79.7104t,水驱产油102.0104t,取得了较好开发效果。评价期内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48.62%,大于行业基准值12%。六、推广前景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潜力本项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创建的高含水期聚合物驱油开发技术,抢占了国内外同行业技术制高点。应用这一技术,大庆油

12、田可增加可采储量1.24亿吨以上,将继续支撑4000万吨持续稳产。本技术成果已在国内6个油田推广应用,对中国陆上近100亿吨储量的高含水油田深度挖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以上,增加可采储量超过10亿吨。本项技术成果已在苏丹、哈萨克斯坦、印尼等国家得到应用。对我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具有强力支撑作用。本技术创新维护了国家能源安全,推动了我国石油开采、化工、机械制造等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为能源开采型城市转型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3. CO2驱油与埋存技术一、技术类型油气资源高效开采技术。二、适用范围特低、低

13、渗透较均质油藏可实现CO2混相、近混相驱和有效埋存。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CO2驱油与埋存主要经过CO2捕集、CO2注入及驱油、原油及CO2采出、CO2循环注入及埋存等过程。捕集气田产出的CO2,将其注入油藏,使CO2溶解在原油中,达到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粘度、降低CO2与原油界面张力,从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实现低渗透油藏原油采收率的提高和CO2的有效埋存。(二)关键技术1.CO2捕集技术;2.CO2驱油适应性室内实验评价技术;3.CO2驱油藏方案优化设计技术;4.CO2驱油藏动态监测技术;5.陆相油藏CO2驱扩大波及体积技术;6.CO2腐蚀与防护技术;7.CO2驱与埋存井筒工程技术;8

14、.CO2长距离输送及超临界注入技术;9.CO2驱采出流体集输处理技术;10.CO2驱产出气循环注入技术。(三)工艺流程将CO2从含CO2天然气分离捕集后,进行干燥、液化等处理,注入到油层中驱油,部分CO2伴随原油采出,进一步通过超临界混合回注的方法,将采出的CO2循环注入油层,从而实现CO2埋存和零排放。工艺流程见下图。CO2驱油与埋存技术工艺流程图CO2驱试验区地面工艺流程图四、主要技术指标1.已形成年驱油能力10万吨,年捕集、埋存CO2能力25万吨,试验区最终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较水驱多增加可采储量42.73万吨;2.形成CO2驱油与埋存监测技术,监测准确率达到70%以上;3.形成CO

15、2驱腐蚀与防护技术,腐蚀速率控制在0.076mm/a以内;4、形成CO2驱油与埋存井筒工程技术,可以实现3层以内分层注气和300m3/t气油比油井正常生产;5.形成CO2管道输送、CO2及伴生气超临界注入以及含CO2伴生气分离注入技术,最高超临界注入压力达到25MPa以上,含CO2伴生气适应于伴生气CO2浓度10%80%。五、技术应用现状及典型实例(一)技术应用现状在吉林大情字井油田建成6个井组的先导试验区、18个井组的扩大试验区和10个井组的全过程开发规律认识试验区,年产油10万吨,可提高采收率10%以上,年埋存CO2气25万t;技术已具备工业化推广条件,规划新增井组115个,年产油40万t,累计可埋存CO2气864万t;在建83个井组,年产油能力28万t,累计可埋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