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936818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企业标准化体系管理建设浅析标准的工作会议2月23日在京开幕,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在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标准化工作是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徽章。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强化标准,我们应有作为。也是我企业抓质量要上新水平保安全要加新力度,促发展要有新作为,强质企业要树新形象。这“这四个新”。标准化工作无所不谈,无所不及,充分体现标准的基础保障作用。提振信心标准大有可为。标准是提振信心的可靠的基础。标准能够提振企业信心,企业要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大标准化投入等措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才成本,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企业要从标准化本质属性基本内涵和特征出发,把握好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

2、,民主性,系统性,权威性,服务性。一是强化标准的科学性,工作中讲科学,用科学,兼顾标准化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既与国际先进的标准化接轨,又要与我国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科学成果,强化对制修订过程的科学管理,加强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二是强化标准的民主性,搭建民主参与平台,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深化跨区域合作。三是强化标准的系统性,运用系统管理理念和方法,推进标准化的综合化,体系化和配套化。四是强化标准的权威性,要增强标准化管理的权威性,增强标准执行的权威性,增强标准化顶层设计的权威性。五是强化标准的服务性,要加快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发挥好标准化的质量基础作用,要加快完善现代安全战略管

3、理体系。使标准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发展将是持久提升标准化发展整体质量效益为核心目标。坚持“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有企业就会有竞争。其方式从装备设备、生产工艺、产能产量,到市场份额。现在企业竞争什么?有人说是人才的竞争,有人说是文化的竞争。更有学者说,企业之间竞争的最高形式是标准的竞争,他的依据是:在此之前的竞争是所有企业共抢一个蛋糕,而标准竞争是掌握者自己做一个蛋糕。 一位盲人向一位高尔夫高手挑战,高手浅浅一笑:时间、地点你挑。答:晚上十二点,就在这片场地,愕然。规则使然。标准化的定义: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

4、复使用规则的活动。“标准”简单的理解就是“规则”,制定规则者一般都是行业的领头羊。如果你不了解规则,不适应规则,很可能就会退出竞争舞台。推行企业标准化,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确立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一、标准化与规章制度的关系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文件化体系构成是管理体系文件、规章制度、红头文件并行状态。而“企业标准”是对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标准化的原理之一是统一原理,就是为保证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秩序和效率。这就需要有的部门根据新增业务或业务调整,及时制订企业标准来规范活动开展,做到有法可依;有的部门则需要重新梳理各类文件,对

5、重复使用的流程性规章制度一定要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化进程;业务主管部门还要对国家的、行业的外来文件进行转化,进而在企业中应用。国家局在体系检查中对企业标准执行率有严格的目标要求,标准体系表不全或者执行率不达标,这都是重大不符合项。企业只有通过企业标准不断制、修订来完善企业标准体系。二、标准化与流程梳理的关系标准化是对流程性活动进行的描述。标准化基本原理之二是简化原理。简化的目的是为经济;简化的原则是使之高效;简化的基本方法是筛选提炼;简化的实质是精练化,以少胜多。有人说,企业标准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容易记住最好。在每年开展的文件评审阶段,标准起草部门在制、修订标准时,一定要体现这一原则。最

6、好的方法是先绘制流程图,使每项管理业务界限清晰、职责明确,流程简洁、接口顺畅、活动完整,使标准具有较强可操作性,为提高执行率奠定基础。尤其在填写记录设计上,具体看哪个环节真正需要把关,签字权限到底是什么?否则一张表格中不增值环节太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三、标准化与管理体系的关系标准化基本原理之三是协调原理。协调的目的在于使标准系统整体功能达到最佳并产生实效。不可否认,即使在贯标前,企业内也客观存在着管理系统,只不过有些不清晰而已。如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系统,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等。这些体系都有各自适用范围,且范围互相交叉。面对如此多

7、的管理系统,需有机整合才能发挥更大合力。而标准化恰恰具备这种功能,是基础中的基础。一是标准体系表门类基本涵盖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严格制、修订程序对各方面体系通过会审、标准化审查进行有效沟通,基础标准如文件和记录、培训、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改进的管理,在企业内部有较强通用性;三是通过标准执行率检查,对活动过程完成情况有效监督,确保落实;四是通过标准任务书制定下达,不断完善各类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体系适宜性。这与标准化基本原理之四的更优化原理相吻合。四、标准化与成果巩固的关系一般的企业经多年实践,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发明等方面有了一定积淀,这是“拿得下”。那么,如何“守得住”呢,这恐怕离不开

8、标准化。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一项科研成果,一旦纳入相应标准,就能迅速得到推广和应用。未实施标准化,一是很可能“反弹”,二是新员工可能不知道。有一个企业,标准中有一句话:“出车间门口时双手不得插在裤兜里。”这缘于一个职工出车间门口时双手插在裤兜里,不慎摔倒时,来不及拿出手导致受伤。从以上可以看出,标准化就是一个活动过程。这个过程的主要内容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标准再实施标准。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完结,而是不断循环、螺旋上升,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水平就提高一层。具体到我厂,我们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标准,负责的每一项活动都有管理标准,只要我们每个环节提高标准执行率,就一定能促进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