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936162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滨海县八滩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 学案 2.2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精品地理学习资料 2019.4课题: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 授课人: 时间: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城市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2.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3.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熟悉的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举例说明影响城市区位的各个地理因素在影响城市布局过程中的具体作用。2.借助实例,分析某一地区城市体系中不同规模城市在数量、服务功能和辐射范围上的差异。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城市,建设城市,展望美好未来的

2、生活情感。【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学习难点】:中心地理论与城市体系。【学习流程】自然因素: 、 、 、 等【课前预习】城市的区位选择社会经济因素: 、 、 、 等影响减弱: 、 等 自古至今始终起影响: 、 等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新的影响因素: 、 等问题引导(自主学习)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面积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全国的18,有大中小城市50多个(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8),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问题】:根据书本第38页的卫星影像图,判读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几座城市,分析城市群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城市之间的联系?

3、诱思讨论(合作学习)一、城市的区位选择1自然环境因素探究活动一(1)阅读课本“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并结合课本“自然因素”部分,完成下列表格:自然因素城市分布规律原因城市举例知识拓展阅读书本第40页知识窗内容。思考:为什么唐山在灾后能够迅速重建?唐山在区域中的地位如何?为什么?2社会经济因素探究活动二阅读课本“社会经济因素”部分,完成下列表格:社会经济因素举例发展变化知识拓展阅读书本第40页知识窗内容格尔木的兴起。思考:为什么格尔木能够兴起?重点点拨(方法学习)3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探究活动三兰州市甘肃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和文教中心,是黄河上游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

4、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和机械装备工业基地,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问题:1读图2-2-8,说出地形对兰州城市形态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运用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兰州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及时训练(巩固学习)1.河流之所以对城市的城址选择具有深远影响,是因其具有 ( )A供水和运输功能 B人口聚居的地带C提供灌溉水源的能力 D风景优美的特点2.下列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属于降水量不足400mm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是 ( )A太原 B郑州 C兰州 D西安3.下列城市组合中属于在开采矿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 ( )包头 扬州 鞍山 大庆 格尔木 济宁 攀枝花A B C D4.影响济南的城市区位因素

5、有 ( )地形 水资源 交通区位 气候A B C D玉门,诞生了中国的第一个油田。然而,现今的玉门,石油枯了,人口少了下图为玉门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玉门人口数量减少,其表明 ( )A资源数量决定人口容量的大小B资源开发程度决定人口的增长C资源枯竭必然导致人口的减少D资源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6玉门城市的变迁,对我们的警示是 ( )A汲取玉门教训,不新建资源型工业城市B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基础是矿产资源C干旱的自然环境,城市无法可持续发展D产业结构单一,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7唐山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建立城市应该建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B建立城市应考虑当地的交通,以便发展工业C城市选址应考虑资源的丰富程度D城市应避免建立在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 (2)丙城市形成的原因是 的汇合处,因为有大量 。(3)丁城市则处于 的位置,因此它既是 港 ,又是 港。课堂小结学习笔记学习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