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936158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稿 一、课堂导入新颖。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一开始,肖老师让学生给小女孩取个名字:丽莎。为后边的课文学习起到了拉近学生跟小女孩距离的作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了学生深入学文的探究认识。 二、目标设计恰当。 设计目标如下: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想到了什么。2、有感情朗读课文。3、转换角色,体会情感,领会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三、以读为本,感悟语言,激发情感。 读前提示:小女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走进她,感受她,由于现实的寒冷、饥饿、孤独、没有爱,使她幻想到

2、火炉、烤鸭、圣诞树、奶奶。可是什么都没有,当她又回到现实中时就更冷、更饿、更孤独,最后死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语文的述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肖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小女孩每一次幻想的内容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如抽读、分组读,男女生分角色读、同桌配合朗读。老师在引读时,学生读得入情入境。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了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到位 肖老师在情感教育上采取自然的讨论方式,转换角色方式,如人们对她的死的讨论时设问:如果她没死,回到家,家人会怎么对待她;假如是自己,这时你想需要什么?她唯一想到的就是奶奶,说明小女孩需要什么?(需要爱)这是同学们很容易就想到的,因而自然的转入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上来了。点明: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爱!同学之间,人与人之间乃至整个社会都需要爱,教育学生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五、课堂结尾新颖独特,有创意。 让学生端坐于座位,闭上双眼,双手合拢立于胸前,为小女孩丽莎祈祷然后,全班同学齐唱歌曲童话,结束新课。升华了课文的情感教育。 六评教学板书 这课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明 ,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使学生一看就明白课文大意。 七评教学不足 在这节课中,新课程的理念虽已渗入教学中,但我认为情感朗读学生还是把握的不够,这仅是我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