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校工作计划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935697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学校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校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年初中学校工作参考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坚持以质量为中心,进一步加强学校治理,优化教育环境,提高治理效劳水平,努力提升办学档次,凸显办学特色,丰富办学内涵,本着“壮队伍强迫度抓质量创特色”的原则开展工作,促进我校教育又好又快开展,努力实现“区内外一流名校”的工作目的。二、目的与措施:(一)强化两支队伍建立,优化顶层设计1、完善、修订、健全各项治理制度、职责和规定,使学校治理首先实现标准化,制度化;2、在实现标准化的根底上,注重科学性。将现代治理理念引入到学校治理之中,加强学校治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深化校内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加强老师的竞争认识和责任认识;

2、4、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老师人格,表达情感关怀,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气氛;、关怀老师生活,努力为老师办好事、办实事。维护老师的合法权益。利用报纸学校网站等宣传老师的先进事迹,提高老师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二)加强迫度建立,推进科学治理1、结实树立科学的治理理念。依照当今优秀学校的开展态势,我们深化认识到治理强化制度文化是学校开展的底线,提高质量是学校开展的核心,创立特色是提升学校档次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树立成人与成才并举的理念。学校要进一步搭建平台,让每位师生都体验到成功,让师生有荣誉感、成功感和归属感。把表扬比批判更有利于师生的成长的认识浸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治理中。爱是所有行为的源泉。让全体

3、教职员工进一步认识到爱心比责任心更重要,责任心比才能更重要。我们努力实践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导,不断追请教育的和谐。、强化制度文化。本学年我们将制定并施行淮海中学中层干部岗位实绩考核评价方案、淮海中学名师培养打算、班主任与备课组长考核条例、淮海中学师德标准,完善和优化绩效考核方案、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比条例、教育教学事故界定与处理方法,推进聘用制度,建立班主任和备课组档案。治理条例的标准化、精细化、科学化、制度化,最终构成完备的、具有淮海特色的制度文化。3、优化三项教育治理工作。优化学生“自主德育”的方式,积极推进年级学生的三级治理;进一步强化学生会、健康小卫士、青年志愿者、平安小卫士等学生社

4、团组织,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社团的数量。优化“四季六节”等活动的流程,推出精品;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对小孩浸透平安认识、纪律认识、卫生认识、集体认识、感恩认识、合作认识、节约认识、竞争认识等九种认识;最终构成学生的综合素养。积极稳妥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优化升旗仪式组织方式,让更多的小孩得到锻炼;推进“星级”学生评比制度;强化对征询题学生的处理力度。4、深化研究年级治理工作。加强对年级工作的研究与学习,年级的建立需要进一步考虑,进一步加强掌控才能。学会用制度治理年级,用感情感动老师,用爱心关怀学生,用交流等多元化手段去处理矛盾,进而加强年级的凝聚力,活化年级的内驱力。加强对年级的掌控不

5、是束缚年级治理的手脚,而是要强化年级的执行力。同时教育、教学的治理仍需进一步与部门配合,寻求合力,最终才能让年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创新力。(二)大力提高老师职业道德水平,促进老师专业开展1.加强师德师风建立,树立老师良好形象。深化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正教风、强素养、提师能“等活动,从源头上杜绝老师有偿家教、乱办班、乱补课、乱购教辅材料等现象。引导老师对照先进找差距,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2.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老师队伍建立。要求老师“以素养树形象,以作为换地位,以业绩显才华,以特色求开展”,立足学校,做好校内“名师”建立,发挥其先锋榜样作用,让广大老师以周围的老师为

6、典范,比、学、直、赶、帮、超,努力打造一支具有优秀的师德风范、榜样师爱形象、高超知识本领的老师队伍。3.严格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学校将通过领导评价、老师互评、学生评议、家长反映等方式,多角度、多侧面、全方位地理解老师执行教育法规、恪守老师职业道德标准等方面的情况。将师德测评结果,纳入老师年度考核,作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的重要依照。4.积极鼓舞老师投身教育科研,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与课题研究。学会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征询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老师,力争成为一名智慧型和研究型的老师。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教学优秀、教研突出、有妨碍力的老师。同时关注青年老师的成长

7、,积极施行校内培养打算,加快其专业成长的步伐。(三)以质量求开展,优化教育教学治理本学期依照校情,我们将对教学流程作系列调整:调整学科设置,初一取消信息课、心理健康课,成立心理征询中心,定期对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科学调整年级课表,优化安排好体育等学科;年级进一步调整晚辅导,力求吻合度,提高晚辅导效益;年级更科学地安排学科时间切块,保障学科学习时间;取消级部公开课,调整教研活动时间,推行“同课异构”活动。坚决不移进展课堂改革,试点翻转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对学生进展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坚决不移推行推行“导学案”制度和“征询讲练六步教学法”。我们要做好“导学案”的修订与使用工作。课堂教学必

8、须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原则,老师的指导要适时、适度、适量,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向课堂外的延生。抓好薄弱学科、薄弱环节教学和薄弱工作。从初一起始年级开场注重对优生薄弱学科的辅导,通过课堂重点抽征询、课后个别辅导、作业采取面批等方式,努力做好培优辅差工作,确保优生各科平衡开展。进一步强化业务检查,完善“知识清单”的编印与使用工作,特别是备课、课堂与作业修改,同时严控作业量,提高作业的质。对业务检查的结果要及时通报,对出现的征询题要采取措施进展整改。我校将强化语文、英语的“阅读教学”,夯实学生书法和听力训练。我们将把这四项工作依

9、照学科特点,进展系列训练,阶梯训练,构成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加强对学生的周练、月考等评估工作,尤其是对初三工作要加强指导,努力提高对学生的效劳认识。年级的周练系列化,教务处标准好从格式分工到内容,做好电子稿存档。各科任老师通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加大特别学生的辅导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四)努力打造淮海的红色文化淮海中学创办于198年,当时恰逢淮海战役成功30周年,为了纪念这场战役,当时就把学校命名为淮海中学。现在,淮海中学已经走过了3年的历史,办学条件、办学规模和获得的成绩让人瞩目。走过三十载,在淮海人心中不断没有放下当成办学的初衷。现在,我们淮海中学应努力打造“淮海的红色文化

10、”,鼓舞、激发学生继承革命先辈的荣耀传统,争做一名为国争光的当代青年。打造红色淮海文化,初步有如此的设想。1、积极宣传,营建气氛我们的校园文化设想要通过校园平台,校长会、年级会、班主任会,最后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理解和认可。同时要办法设法营建气氛,首先要布置校园文化,通过展示淮海战役的相关图片、人物雕像、悬挂标语等方式把校园布置成红色的海洋,让淮海战役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耳濡目染每一位学生。2、专家报告,亲近历史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邀请曾经参加过淮海战役的官兵和党史和军史专家走进校园,给学生们做报告,通过亲历者的口述,再现当年的历史风云,让学生铭刻历史,珍惜当下美妙生活。3、筹建纪念股,进展实境教育

11、不惜重金在校园里建成一个淮海战役历史纪念馆,尽一切力量,网罗宝贵的历史遗物,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强化教育。4.编写校本课程,让文化进课堂。尽一切力量编写一本关于淮海战役校本课程,组织教学,让淮海文化走进课堂。 (五)认真做好其他工作,实现学校和谐开展。1、要强化食堂、超市的治理,重点抓好食品卫生和质量。食堂和小卖部要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加强平安卫生认识,严把食品采购关,坚持索证制度,坚决杜绝食品食物中毒和不卫生现象。对食堂、超市的细节的常态化治理如卫生等工作要求要再严格。2、要节俭节约,节约开支,合理使用资源,如水、电、纸张等,尽可能杜绝浪费。加强多媒体等教学仪器设备的治理和保护,强化责任性

12、教育。3、加强对部门性质的研究与学习,加强自我效劳认识。后勤人员要结实树立为教育教学效劳,为师生生活效劳的观念,强化效劳认识,不断提高效劳质量,及时主动做好课桌、门窗、水电、教学设备检修,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展。、强化部门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大对部门人员的检查与考核力度。对部门相关人员的平安培训工作有待再提高。加大对本部门日常工作的检查力度,对检查中发觉的征询题要加大惩戒力度,加强坐班点名实效性。、建立档案室与荣誉室,档案材料的整理进一步细致化。6、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网站建立,展示学校形象,把我校打造成全市都叫得响的“品牌学校”。新学期,学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我们将在创立“区内外一流名校“的进程中,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时刻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勉励本人,时刻用突出的业绩报答社会,团结一心,勤奋工作,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而不懈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