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93515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10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杯”第二场网络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不小于悲观作用近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监督日益彰显出巨大的力量,一方面它有效推动民主化进程,为公民积极参与民主政治,及时地揭发司法过程中的不公行为,在另一方面,我们看到舆论与司法、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又的确存在着某些冲突。民众激愤的情绪容易沉没了理性的思考,道德的判断往往替代了法律的分析,惩罚的愿望往往压倒合法程序的规定。究竟网络舆论对于司法公正的作用如何呢?让我们期待辩手的精彩阐释。【名词解释】.网络舆论网络舆论也具有舆论的本质属性。因此,网络舆论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她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刊登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释

2、义舆论的本质是公众对某一事务一致意见的体现。网络舆论也具有舆论的本质属性。因此,网络舆论是公众(指网民)以网络为平台,通过网络语言或其她方式对某些公共事务刊登意见的特殊舆论形式。特点同步,网络还是一种新生事物,它具有许多老式媒体所没有的新特性。而基于网络之上的网络舆论,作为一种崭新的、特殊的舆论形态,也具有区别于老式舆论(基于报刊、电视、广播以及其她老式媒体形成的舆论)的新特点: 1、时间和空间上更具广泛性。 这是由网络媒体自身的特质决定的。由于网络舆论总要建立在一定的网络信息基本上。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直接导致了舆论的广泛性。网络信息传播的广泛性重要体目前:空间上,网络传播不受国别疆域的限制

3、。只要在网上发布一条信息,虽然收件方远隔重洋也能轻松获取。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数亿网民散布于世界各国、各个地区,构成一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时间上,网络舆论所受的束缚也越来越小,这是网络传播追求时效性和全时化的成果。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传播时间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呈逐倍增长的趋势。在这基本上形成的网络的主体、对象以及影响范畴也在不断扩大。 2、 形成和反映的迅速性。 网络自身传播的迅速性是网络舆论形成和反映迅速性的主线因素。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在对这起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网络充足呈现了其在传播速度上的优势。导弹袭击发生在凌晨5点45分,新浪网于6点2分率先发布了这一

4、惊人的消息,人民网也于9点2分发布了报道,并在11点55分发布了驻南记者吕岩松的现场报道。人民网的“强国论坛”便是在第二天建立的,短短一种月论坛上帖量达9万条。在这期间,该论坛的言论成为网民关注的一大热点,对增进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形成和反映的迅速性是网络舆论的又一重要特点。 3、 传播的自由性。 网络被觉得是最为自由的媒体之一,由于它赋予了顾客极大的积极权。用尼葛洛庞帝的话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种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的交互性为网民提供了空前的自由空间。这种交互性已经超越了观看、浏览、使用等层次达到了控制的层次。顾客可以自由地选择发布信息,可以量身预订自己需要的

5、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度获得极大提高。4、 内容的多元性。 网络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自由性必然导致网络舆论内容的多元性。多种言论齐聚一堂,有金玉良言,也有信口雌黄;有妙言要道,也有胡诌乱道;有款语温言,也有恶语中伤。总之,各色言论尽皆囊括,其中更不乏针锋相对之观点。再以“强国论坛”为例,在4月中美撞机事件的讨论中,平均每天登录论坛的ID总数为1.4万个/次,每天上帖量在0.7万张左右。在这些参与讨论的帖子中,有“强烈谴责美国、主张对美国实行强硬政策”的言论;有“一切以事实为根据、可以比较务实地看待撞机事件”的言论;尚有“释放机组人员、归还美机,采用温和的态度解决事件”的言论等。网络内容的复杂性、多

6、元性由此可见一斑。 网络舆论的上述特点使某些学者欣喜若狂,她们觉得在网络世界可以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可以造就一种普遍民主的社会。这些不现实的设想被称为“电子乌托邦”。这种思想的错误就在于只看到网络技术给人们带来言论的自由,却忽视了网络舆论接受控制的必然性。一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自由历来都是相对的,虽然在网络世界里,也不存在着绝对的自由。网络舆论的自由只有在合适的框架范畴内才干称为自由,超过了这一范畴的“自由”,将给个人、集体甚至国家带来伤害,负责人也要付出沉重代价。因此,网络舆论的控制是保障网民实现真正言论自由的需要。另一方面,从新闻理论上看,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

7、后的“第四媒体”,同样肩负着向导舆论的重任。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开放性的特点,加之老式的把关人作用的弱化,网上的新闻信息难免优劣并存、泥沙俱下,要实现网络舆论沿着对的的方向发展,就要对之进行合适有效的控制,排除那些不当言论。再者,从社会的全局来看,网络舆论多元化特点容易导致社会舆论过于分散,导致国家凝聚力下降,这是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因此,对网络舆论进行控制是完全有必要的。 但网络传播所具有的新特点给网络舆论控制制造了难题。在老式媒体中,由于信息发布的把关权牢牢掌握在新闻工作者手中,她们决定着言论的主题内容和尺度,避免“杂音”的浮现。网络舆论则不同,传播的即时互动性使顾客刊登自己的言论变得

8、轻而易举。美国传播学者觉得,顾客在网络时代的起初就把新技术当作是控制传播的一种机会,而非单方面接受灌输。顾客规定公司给她们互动权、控制权和软件,容许她们在没有编辑、没有检查、没有媒介中间者的状况下互相交流。而在网络大战中幸存下来的那些公司就是由于予以了顾客想要的互动权和控制权。网站这种以牺牲老式新闻媒体的部分权力为代价获取自身发展的做法给网络舆论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在网络舆论的控制措施上,笔者觉得不外乎两种:即技术层面的“硬控制”和非技术层面的“软控制”。哈贝马斯说过:“科学技术的合理性自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网络技术在为网民提供快捷和便利的同步,也为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

9、正如有学者所说的:“硬性的控制会以同样的科技手段实现,技术上获得自由和从技术上予以控制,历来是身影关系。”技术层面的控制需要科研人员努力创新,谋求更好有效的控制软件,建立起“防火墙”,将歹意袭击她人、社会或国家以及其她违背法律或公序良俗的不良言论屏蔽在网络之外。但单纯依托技术的机械辨认还远远局限性以向导网络舆论,我们更多的应注重于非技术层面的控制。因此下文重要就这一层面进行某些重点的探讨。 控制研究是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多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传播活动中作用的重要领域。网络舆论控制的研究事实上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考察网络的外部环境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网络的内部环境对网络言论传播活动

10、的制约。前者涉及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团队所进行的宏观控制;由于网络舆论互动传播的特殊性,后者除了网络经营者的控制外,还涉及网民的自律和对言论的社会监督。在进一步细致研究如何发挥网络内外环境对舆论控制作用之前,有必要解释一下“控制”的含义。我们所说网络舆论控制并不是操纵网络言论。这里的“控制”是针对那些袭击诽谤她人、集体、社会或国家的不良言论而言的;在排除、抵制这些不良言论的同步,网络舆论控制还必须履行媒体的职责,把分散的舆论整合引导成对的统一的舆论,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政府、网络经营者或网民群体都应在这一方面齐心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 一方面,从政府来看,必须注重互联网这块舆论重地

1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政府必须采用措施既鼓励和增进网络传播的进步,又要规范和引导网络舆论的发展。通过执行既有的法律规范以及出台更为完善的网络法,使网站和网上舆论的监管做到“有法可依”。对于那些发布了不良言论、造谣生事(如泄露国家机密、挑起民族不和、煽动社会动乱、散布色情淫秽、侵犯她人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等)的网站或个人,必须加以严惩。同步政府还要积极扶持国内主流舆论网站的建设,贯彻“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减少反复、互联互通、加强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以建立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网站,使之在网络舆论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12、。 另一方面,网站在网络舆论控制中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网络传播是一种“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诗兰)的传播方式。政府主线无法从具体上对这些信息实行全面监控,因此只能借助于各个网站的协助监管。尽管网络传播的交互性弱化了网站的“把关人”作用,但网站经营者们还是拥有大量的监管权利。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个人在网络中刊登言论普遍方式重要有建立个人网页、在电子论坛上刊登帖子、在聊天室放言等。网站可以制定具体的规则加以规范。如美国在线、雅虎、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网站的张贴规则都包具有“不得伤害她人”“保护个人隐私”“不得鼓吹违法活动”等内容,并郑重声明有“删除信息和取消违规张贴信息”的权

13、力。月,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网站就曾因电子论坛存在严重违规现象而将之临时关闭。网站要引导网络舆论,还必须具有“积极出击”的积极态度。网站可以充足发挥信息资源优势,走“言论立网”之路。人民网的“人民时评”和东方网的“今日眉批”可以称为这一方面的范例。这些政论专栏通过针对当天所发生的新闻刊登个人签名的短评,深受网民欢迎。“许多网民在获悉重大政治事件后,都想看一下这些政论专栏会说些什么。”这样,网站就自然起到了引领舆论风标的作用。 第三,发挥网民群体在舆论控制中的作用。 网络变化了老式媒体单向性的传播规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传播。它赋予了受众(网民)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用自己感爱好的信息,

14、并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这些掌握了积极权的网民往往能在网上形成大小不等的虚拟社群。一般来说,虚拟社群总是发挥着“媒介论坛”的作用,具有公共领域的某些特点。无数虚拟社群的言论便构成了网络舆论的整体。因此,网民在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步,传播学中,“意见领袖”的理论同样合用于网络世界。个人主页的版主、电子论坛和聊天室的常客都在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这些意见领袖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介和过滤环节”,“常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点和建议,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对网络传播舆论的最后形成起到主导作用。争取这部分网民对实现网

15、络舆论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网民还是进行网络监督的主力军。大多数网站均有这样类似的声明:“如果个人主页里发现不良内容、链接,请及时报告我司,我司会进一步解决。”只有调动网民舆论监督的积极性,使散布于各地的网民都成为不良言论的监督者,才干真正实现网络舆论的健康和纯洁。 固然网络舆论控制研究的视线不能仅仅局限于网上,还可以充足发挥线下资源的优势。如老式新闻媒介就可以予以网络舆论引导必要的辅助和补充:对于网上对的的舆论,要深化报道,对其逐渐放大加强;对于网上不对的的舆论形态要坚决严肃地在网下进行批评或疏导,提出此外某些问题来分散公众的注意力,从而逐渐减少该舆论的强度,使其逐渐弱化。 控制措施随着网络技

16、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激增,一种新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所谓网络舆论,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事件所体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近几年来,国内外每逢发生某些焦点事件,如曾发生的“虐猫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网络传播主体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刊登自己的言论,这些言论随后引起剧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形成一种意见的自由市场。这些言论往往影响有关部门对事件的解决,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平常生活。网络作为一种开放性的虚拟空间,它所覆盖的内容极其广泛,致使网络舆论的内容鱼龙混杂,往往被多种暴力色情无用等信息所充斥,形成灰色舆论,甚至也许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如果被敌对势力所控制,还会对国家政权产生威胁。基于此,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网络舆论及其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