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934954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学四年制本科专业培养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护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四年制本科)一、培养目标 护理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护理和预防保健工作的专业人才。二、培养规格要求(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责任

2、感、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热爱卫生事业,自强不息、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团结协作;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为医学事业发展和人民健康服务而献身的精神。(二)知识能力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基础医学理论,一定的预防医学知识和能力,系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基本掌握急、难重症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具有从事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具有日常的听说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人

3、际交往能力。(三) 人文素质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较好的文化修养、优良的道德情操,行为端庄、举止文明;树立正确的医学伦理观。(四)身心素质要求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合格标准,人格健全,意志坚定,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与社会和环境发展变化相协调,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具有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三、修业年限四年。四、毕业总学分及课内学时数毕业总学分:221.5分,课内总学时3386学时,其中:必 修 课:121.5学分,占总学分的54.9%,课内总学时数为2477学

4、时。选 修 课:29学分,占总学分的13.1%,课内总学时数为621学时。公 选 课:16学分,占总学分的7.2%,课内总学时数为288 学时。专 业 实习:47学分,占总学分的21.2%。军训与劳动:2学分。社 会 实践:2学分创 新 实践:4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安排在教学进程表中体现,占总学分的33.8。五、教学时间安排表 年学数周目项上课考试入学教育军事教育临床实习毕业工作假期合计第一学年324131252第二学年3641252第三学年3641252第四学年47148合计104121347136204六、专业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

5、、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重症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1、思想政治和人文素质课程模块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发展。培养学生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协作和沟通能力。主要由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护士人文修养等课程组成。2、公共基础课程模块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数学、化学

6、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主要由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化学等课程构成。3、医学及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构建学生务实的基础医学知识和能力,主要由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形态(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人体机能(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课程组成。4、临床护理学课程模块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理论和技能;基本掌握急、难重症疾病护理的基本原则。主要由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中医护理基础等课程组成。5、方法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7、基本的科研设计能力,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由计算机、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获取与管理、机能实验学、护理科研、护理教育学等课程组成。6、预防医学课程模块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公共卫生及护理相关方面的知识。主要由流行病学、社区护理学、健康教育学、临床营养学等课程组成。七、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及教学进程(见附表)八、实习安排及基本要求认真抓好实习的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工作。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扩大所学的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一)轮转实习。临床实习47周,内科9周、外科9周、ICU3周、妇产科3周、儿科3周、五官科3周、手术室3周、急诊科3周、精神心理科2周、门

8、诊2周、心电图室2周、供应室1周,定科实习4周。(二)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可结合毕业实习,在内、外、专科护理和护理管理等学科内任选一科,在老师指导下确定课题,由学生做出课题设计并实施,撰写综述和论文,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九、学业考核与学位授予学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课程和毕业考试,成绩合格,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和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经学校学位评审委员会批准,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十、就业方向在各级医疗单位、医学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教学或研究工作。十一、实施要求 (一) 在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任务安排中,以培养方案

9、为依据,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执行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不断探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德育优先、树人为本”,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业务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基本知识与创新能力并重”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三)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真正贯彻“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原则。核心课程的双语教学比例应达到30%以上。大力提倡和普遍推广网络学习平台、CAI技术等教学手段,创造生动、直观、活泼的教学情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要以学生为中心,

10、注重启发思路,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四)从培养宽口径护理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色,反映护理发展的新水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妥善处理好相关学科教学内容的衔接和分工,实现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化。(五)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突出护理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运用循证护理的原理和批判性思维进行护理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严格监控实验、实习、见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六)加强外语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加强培养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听、说、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正确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获取信息、管理信息的能力。(七)系统开展课外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本专业的学生均须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课外科研活动,鼓励学生进入学校创新教育基地学习。通过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标书撰写、课题申报、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和论文答辩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实施创新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 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