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934198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提升练6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练六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2020内蒙古赤峰市高三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记老面馒头杨 落说起我家的宋记老面馒头,南同县城不知道的人不多。坐落在老街上的这个小店铺,是许多南同人心目中的放心店。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有的人专门开着车来买,住得远的,通常十个二十个地买回去,冰箱里存放着。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我伯伯说,完全赶得上他在北方吃过的馍馍。“宋记”馒头堆头大、墩实,机器和这样那样粉剂批量生产出来的馒头,倒是松软得跟面包没有两样,其实捏紧了也

2、就一小坨,说白了就是个虚胖。但金无足赤,宋记老面馒头也有瑕疵。比如个头不如机器做出来的一致。还有,有时碱水没和均匀,那褐黄的颜色留在馒头上,这一点那一滴,不好看。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他说有些烧腊摊子上的烧腊红扯扯的,板鸭黄金亮色的,是要好看些,但那是加了硝盐,抹了上漆用的金黄粉,“吃了要不得唦,要着背骂名的唦”。就像我奶奶说的,买菜要指着有虫眼子的买,虽说不好看,可没打药,吃起来放心一样,本色本味的宋记老面馒头,不那么白软,大小也不那么齐整,偶尔还要长点斑啥的,却照样抢手。“宋记”除了老面馒头外,菜包、糖包都做,偏偏不做肉包子。我问过爷爷,他说:“一块五一个

3、,做不出来。”“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我反问:“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哪个说看不出来?老天就看得出来!”翻了年,爷爷就该吃七十二岁的饭了。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爷爷的洪钟大嗓门又展示成扩音器的效果:“大娃子,你莫说了!一天清耍的话,莫说我自己不习惯,我那些老主顾也不习惯!”说完便摁了手机。估计伯伯的耳朵得嗡嗡地响上个三五天了。还没过几天呢,似乎要见证一下爷爷说过的话似的,爷爷骑着他那辆半新不旧的三轮车,不小心摔了。还好,附近一个摆水果摊的大叔,也是“宋记馒头”的老主顾了,他没有为扶还是不扶而纠

4、结,几步就赶了过来,将爷爷送到了医院。所幸无大碍,住了几天院,回家静养了几天后,宋记老面馒头又热气腾腾地现身迎客了。买馒头的那些人,逮着我爷爷“老板”“师傅”地喊,抱怨这么些天没见露面了,真还有点不习惯。我爷爷搓着手,一个劲“嗯嗯”着,说不出话来了。其实喉咙里哽咽着潜台词的,就是冯巩在春晚的那句话:“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那位送爷爷去医院的水果大叔也来买馒头了,这下子爷爷打死也不收他的钱,两个人在那儿拉拉扯扯的,简直跟吵架没有两样。水果大叔急了:“你送了我那么多饼干糕点,再不收钱说不过去。”爷爷说:“那根本就是两码事嘛,我收你的钱才叫说不过去。”最终大叔没能犟过爷爷,道了谢提着几个馒头走了。

5、不想以后买馒头的顾客里,却见不到水果大叔的影了。那天晚上,爷爷在烧腊摊子上切了一斤猪头肉回家,吃酒,却半天不说一句话。奶奶抿了几口酒后,颊上飞起两团酡红,拿手指敲着爷爷的脑门子说:“你犟嘛,还有比你更犟的。”我爷爷不愧是我爷爷,他眉头就那么一跳,便有了主意。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水果大叔彻底服气了,说吃完这袋馒头后就去买,前提是得收钱,否则真不好意思再来。爷爷重重地点了头,应下了。“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我爷爷哼着川戏,一路“咿咿呀呀”回来了。“嘿,我看到底哪个犟!”他边说边坐下喝了口茶,“咕咚”一声,

6、无比响亮地吞下,咂了咂嘴巴,又拍打着椅子的扶手,继续摇头晃脑地唱将起来:“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选自短篇小说2019年第8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爷爷的故事,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显得更加亲切自然。B小说开头部分写宋记老面馒头虽不好看,仍大受欢迎,说明“宋记”在用良心经营面食店。C水果大叔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更有力地塑造了爷爷的形象。D尾段爷爷说“我看到底哪个犟”,照应上文奶奶打趣爷爷犟不过别人这一情节,使文章前后呼应。【解析】C项,“作者用水果大叔与爷爷作对比”错,文

7、章中水果大叔助人为乐把爷爷送到医院,也是歌颂的人物,所以不是对比手法,而是正面衬托。2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示例)勤劳善良,手艺好:七十二岁的爷爷仍然坚持做馒头,做的老面馒头广受欢迎。讲诚信,实在厚道:爷爷做馒头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而且坚决不做亏心包子。直率开朗,脾气倔强:伯伯劝爷爷享清福,爷爷用洪钟大嗓门拒绝了。(或爷爷心里打好主意直接拎一袋馒头去到水果大叔家。)知恩必报,重情义:爷爷坚持给骑车摔倒后扶他起来的水果大叔送馒头。【解析】文章第二段中,“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称得上手工制作的老面馒头,还有几家店子有那份闲心去伺候?我爷爷做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

8、”,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勤劳善良,手艺好;第三自然段中,爷爷却说:“馒头该是啥子样子,爷爷就把它做成啥子样子。”还有,我问过爷爷,“为啥别人又做得出来?”“那些槽头肉,那些来历不明的烂筋筋肉,当然做得出来哦。”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讲诚信,实在厚道;“伯伯的电话又来了,依然是店子关张的老话,但爷爷就是不肯”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直率开朗,脾气倔强;“在问到水果大叔家的地址后,他拎了十个才蒸好的热馒头,登门拜访,说他再不来馒头店,就天天上他家送馒头”,这些情节,表现了爷爷知恩必报,重情义。3小说运用多种方式以取得语言的口语化效果,请分别举例说明。答:(示例)人物语言口语化:比如“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

9、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用很多对话式语言表现生活氛围。使用带有地域特色的语言:比如带有川味的“吃了要不得唦,要着背骂名的唦”“大娃子”,还有川戏等,使语言更具有当地的生活气息。多用短句:小说没有复杂长句,都是简单易理解的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使用口语化特征的词语:使用拟声词“咿咿呀呀”,叠词“重重”,感叹词等,使小说更加生动有趣。【解析】“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 “那为啥您不做,反正都绞成了肉末,哪个看得出来?”等句子,口语化较强,表现生活氛围;“吃了要不得唦,要着背骂名的唦”“大娃子,你莫说了!”等句子,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我爷爷做

10、的馒头绵扎,韧性好,有嚼头”等句子多用短句,使语言更加贴近生活日常;还有就是拟声词的使用,如“咿咿呀呀”“咕咚”,叠词的使用,如“爷爷重重地点了头”中“重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使小说读起来更加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2020安徽省合肥市肥东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渐渐朱以撒空无一叶的九重葛,整个冬日在寒风中抖瑟。近日发现有星点紫红色的叶芽从枝条的骨节探出,每一日都非常微弱地发展。与此同时,朋友赠送的洋兰,细细地看,正在敛约着极盛时刻的嫣红,细微地走向它的反面。这两种走向,因为太细了,往往让人浑然无觉。正常的生长或者凋零,都是在难以分辨中进行的。

11、在叙述这种进展程度时,我经常运用两个字渐渐。一滴融入了清水的墨,坠落在白色宣纸上会有多大,效果如何,一般人是难以言说的。有的人挥毫时左手总是攥着一团卫生纸,墨一入纸,便飞蛾扑火般地敷上去,吸干。于是右手不断地写,左手不断地吸,一眼可见手头功夫的匮乏。同时,左手这个寒酸的动作与优雅的右手难以匹配。我习惯了墨汁垂落,宣纸柔软承露般地接住它的圆润,然后缓缓化开。其向着外围扩散的模样毛茸茸的,内浓外淡,内黑外白,非人工可以合成。搁笔后挂起,品一盅茶后再去看看,晕化恰到好处,比挥毫时刻多了一些水乡气息。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深沉的夜色里,宁静中传来更夫的脚步声,还有低沉的梆声。好像时间是由更夫带来的,由

12、他来向梦中人传达时间的进度。在一个缺乏钟表的年份,更夫出现,在深夜里,替人守时,使梆声飘入睡意里。夜,在渐渐中流转。那些赶早的人满怀感激,起身收拾行囊,穿过夜幕渐淡阒寂的街巷,悄悄地消失在远处。不少旧日的文本都展示了这个情节,甚至由更夫把夜间许多叙事的残片缝缀起来,让深沉的夜晚有一些动感在更夫的步履下,舒缓的、浸润的青石板路面上,共同地流露出连绵的湿意。一位小姐倚在临街窗旁,右手执一柄描花纨扇,正朝窗外张望。街面上耍把戏的正在调遣三寸不烂之舌,寻常话语一经渲染,灿若桃花。小姐渐渐笑了,很平和。她把手抬起来,让纨扇更近于自己的脸庞,一旦笑颜大展,纨扇已经遮掩了春色。春色三分毋须多,泛滥起来就不那

13、么可爱了。像一夜秋风凌厉,打落万千叶片,这与我偏重于渐渐的心理相违。有的黄叶就能生出一些美感。它是先落下两片,再落下两片。一点点地递进,含蓄文雅,有一种长调般的韵味。让人端详着树顶,晚秋正在缓步移近,天空在落叶的疏朗中渐大,这个秋天才算是一步一步被拥有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了,长辈渐渐地老去,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进展,由小到大,由壮而衰。老子是不看好强壮的,物壮则老,他说。在他眼里,人最好不要长大,永远地柔、弱,这样就有无限生机。生活慢下来时,孩童说着稚气无忌的话语,无知以至无畏。疏离了天性,超常地精明有心计,善于察言观色,在我眼里,这样的孩童就让人讨嫌了。我读到几幅儿童书法,笔下老到,甚至

14、老气横秋,心里就十分惋惜。在这个变数很大的空间里,没有多少人乐意那么长久地等待。一粒花蕾,不要急于让它成为一朵花。生活的节奏在看不见的地方支配着我们的手脚呢。主人从草地上觅食的鸡群里挑了一只芦花色的公鸡,作为款待客人的佐食佳肴。从炖罐里飘出来的肉香,让人贯串起放纵奔跑于田畴地角、花径草丛中正常生长的过程。从出壳到长成,完全是自然而然的积累,允许生长的缓慢。主人安时处顺的生存观,显然有过人的耐心。我们在口舌感到快感的同时,还有一种美感,渐渐递增起来的美感。像自然草木那样,渐渐地生,渐渐地长,渐渐地枯黄;像自然四季那样渐渐地来,渐渐地渗透,渐渐地转换。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

15、(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从九重葛与洋兰让人浑然无觉的两种截然不同生长走向写起,显示出作者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也引发了下文关于渐渐的思考。B本文思路开阔,今古相接,由物及人,形散神聚,具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渐渐”的感悟与思考。C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第三段,将有的人书法手头功夫的匮乏、书写动作的不协调和“我”老练娴熟的书写、悠然自得的心态进行对比,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D作者善于借生活片段来表达情感,如老到乃至老气横秋的少年书法,既表现出对少年的惋惜,也包含着对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解析】C项,“表达了我对自己书法的自信”

16、错,从后文“因为渐渐,才如此微妙”可以看出是为了说明“渐渐”的道理;“我老练娴熟的书写”表达也不够准确,文中没有依据。5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请简要作答。答:(示例)我们品尝主人款待的芦花鸡,因其美味而感到快乐。芦花鸡从出壳到长成,经历了一个缓慢积累的正常生长过程,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而然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鸡主人过人的耐心与安时处顺的生存观,也让我们感受到美。【解析】本句话在文章倒数第二段,是对品味自然生长的芦花鸡肉时而生发的感慨。在理解时应抓准句子中的几个关键词:口舌、快感、渐渐、递增、美感。尤其要注意“渐渐”“递增”含义的挖掘。6“我们的日子,真要原生态一些,还真得倚仗渐渐了。”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渐渐”的哪些场景?请分类概括,并说说作者是如何将这些场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