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933928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逻辑学习题模拟题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辑学模拟试题九一、填空题: ( 12分)1 “并非只有 p,才 q”这一命题形式中的逻辑常项是() 和()。 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直言命题是( )命题。 当 q为假时,pq的真假情况是( ),pq的真假情况是( ),q p的真假情况是( )。4“新闻就是所发生事情的报道”,这个定义犯了( )的逻辑错误。 已知一个第二格有效三段论的大前提为PEM,结论为SOP,那么小前提应为( )或()。6。一个划分的母项与它的任一子项的外延之间应当具有()关系.7。已知“某甲必然中奖”为假,则“某甲不可能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某甲不必然不中奖”的真假情况是( )。 二、选择题: (单项或多项,20分

2、)1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命题的主项“人”是()。 A 集合词项B. 非集合词项。 单独词项D。 普遍词项E。否定词项 .( )是根据差等关系进行的有效推理。A。 ? AP ?SI B. ? SP ?AP C. L p D SO E E?P ? p ?O ? p 3以“甲和乙不都是律师”为前提,再增加( )为一个前提,就可以有效地推出结论“乙不是律师”。 A.甲是律师。 如果甲不是律师,则乙是律师。 C。甲不是律师。 如果甲是律师,则乙不是律师.4 .侦察员根据犯罪现场遗留的作案人的脚印尺码较大,推测作案人的身材高大。这是( )的具体运用。 归纳推理 。 回溯推理C类比推理 D.求因果联系五

3、法 5将“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先换质后换位,得到( )。 A。 犯罪行为不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B 犯罪行为是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C。 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是犯罪行为。D. 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6 .“所有的聪明人都是近视眼,我是近视眼,所以我是聪明人。”( )的推理形式与这个推理的形式相同. 。所有的坏人都说谎,你说谎,所以你是坏人。B所有的猪都有四条腿,这种动物有八条腿,所以它不是猪. C 某甲是快乐的人,所以某甲能长胖;因为快乐的人都能长胖。 D .所有的鸡都是尖嘴,这种鸟是尖嘴,所以它是鸡。 在论证过程中,如果违反“论题必须保持同一”的规则,就会犯

4、( )逻辑错误 。A. 论题含混 转移论题 C。循环论证 D. 推不出 。偷换论题8。 “并非如果某甲有罪则某乙有罪”的等值命题是( )。 。 某甲和某乙都有罪 B . 某甲和某乙都无罪 C某甲有罪而某乙无罪 D 某甲无罪而某乙有罪 9 .“小王和小张是朋友;“小李和小武是学生”。这两个命题( )A. 都是简单命题B。 都是联言命题 C。都是复合命题D. 第一个是简单命题,第二个是复合命题 E第一个是复合命题,第二个是简单命题 10 “ 某甲并非既精通民法又精通经济法”为真,则( )为真。 A某甲或者不精通民法,或者不精通经济法.B某甲精通经济法,但不精通民法。 某甲既不精通民法,也不精通经济

5、法。D.如果某甲精通民法,他就不精通经济法。如果某甲不精通民法,他就精通经济法. 三、简答题:(35分)1 、有 A 、 、 、 D 、 等五位旅游者在北京机场的候机室里交谈,他们分别来自东京、巴黎、华盛顿、纽约和澳大利亚的 堪培拉。A 先生说:“我到过很多地方,曾经多次访问美国,但我从没有去过澳大利亚.下个月我将首次去巴黎旅游。” 先生说:“太好了!我将在那里遇见您,我也准备到那里去旅游.去年我曾经到过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先生说:“去年我也去过华盛顿,那是我第三次去美国探亲。” D 女士说:“我还从来没有去过华盛顿,我很愿意到那里玩几天。我在中国能认识你们这几位来自不

6、同国家的朋友,真是太高兴了!” 女士说:“您说得很对。”问:这些旅游者分别来自何地? 2、在一张纸条上,老师写了甲乙丙丁等四个人中的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握在手里,让这四个人猜一猜是谁的名字。 甲说:是丙的名字. 乙说:不是我的名字。 丙说:不是我的名字。丁说:是甲的名字。老师听完后说:“只有一个人说对了。请再猜一遍。这四个人很快猜出了这张纸条上写的是谁的名字.问:这张纸条上究竟写的是谁的名字? 、保护森林资源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9,0年代为1%,70年代为%,0年代 为4.随着森林覆盖率的逐年降低,植被大量损失,洪涝灾害也逐年严重。由此可见,森

7、林资源被破坏,是造成洪涝灾害的原因。 问:在这个实例中运用了何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下述哪些实例也运用了这种方法? A。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经观察,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都伴有物体上空气的振动。由此可以断定,物体上空气的振动是发声 的原因。 B把一群鸡分为两组,一组喂食精米,另一组喂食带壳稻谷。经过观察,喂食精米的一组鸡都得了一种病,两脚无力,不能行走,症 状与人得的脚气病相似。而另一组喂食稻谷的鸡却不得这种病。由此推断,带壳稻谷中含有某种精米中所没有的东西,它是避免得脚气 病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东西就是维生素B 1 . C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进行了一项实验,在四个广口瓶中,放进肉和

8、鱼,然后盖上盖子,或蒙上纱布,苍蝇进不去,结果一个蛆都没有产生.在另外四个广口瓶中放进同样的东西,敞开瓶口,苍蝇能飞进去产卵,结果肉和鱼很快就生了蛆。因此,他断定,苍蝇产卵是 鱼肉生蛆的原因.D在有空气的玻璃罩里通电击铃,随着抽出空气量的变化,铃声越来越小。如果把空气全部抽出,则完全听不到铃声了。由此可以断 定,空气多少是发出声音大小的原因,空气的有无是能否听到铃声的原因。 E。棉花是植物纤维,疏松多孔,能保温;积雪有0到0的空气间隙,也是疏松多孔,也能保温。虽然两者很不相同,但两者都是疏 松多孔。由此可以断定,疏松多孔的东西是保温的原因。 F某人在一个晚上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又喝了几杯浓茶,结

9、果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二天晚上他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抽了几支烟,结 果又是一晚上没睡好觉。第三天晚上他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喝了几杯咖啡,结果还是失眠。因此他认为:失眠的原因是每天晚上看了 两小时的书。4在美国芝加哥市的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家百货商店在一天晚上被盗,损失了大批财物。案件发生后,芝加哥市警察局经过侦查 拘捕了三个重大嫌疑犯。他们是山本、汤姆和吉宁士。后来,又经过审问,查明了以下事实: ?罪犯是带着赃物坐汽车逃走的; ?如果不伙同山本,吉宁士决不会作案; ? 汤姆不会开汽车; ? 罪犯就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个或一伙。 问:在这个案子里,山本是罪犯吗?5. 有人论证说,中国不适宜发展私人汽

10、车。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人口密度大,交通设施落后,城市道路容量有限,现有的汽车流 量已经使城市交通不堪重负。如果再发展私人汽车,势必造成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问:以下哪些事实或理由将削弱上述论证? 随着经济大发展,无论从个人的经济能力还是从国家的经济实力看,都具备了发展私人汽车工业的条件。 B .日本东京的人口总量与密度都不亚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它也曾经存在过交通设施滞后的问题,但东京现在是世界上拥有私人汽车最多的城市之一,并没有出现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衣食住行是人的物质生活的四大要素,当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已经拥有了相应的经济能力之后,没有任何理由不让他们也享有私人汽 车的便利。 D 。国外的

11、跨国企业纷纷看好中国的私人汽车工业,这方面的外商投资有着光明的前景。 四、分析题:(共27分)、 指出下列推理的种类。 动物学家在研究海豚和猿时发现,海豚与猿的大脑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特性,它们的脑绝对重量大,相对重量(脑重与体重相比的重量) 也大,它们的大脑表层都有复杂的沟回即褶皱的皮质。研究证实,猿具有较高的智能。于是,动物学家得出结论:海豚也一定具有较高的智能。 2、分析以下几位同学的推理是否合乎逻辑。(1)中文系学生:洋奴会说洋话。你主张说洋话,可见,你就是洋奴。(2)物理系学生:要是降落的球不受外力的影响,它就不会改变降落的方向.既然金属球在降落的过程中受到了外力的影响,所以,它 一定会

12、改变方向.()法律系学生:一个人犯罪或有其主观原因,或有其客观原因;这个人犯罪有客观原因,所以,这个人犯罪没有主观原因.(4) 体育系学生:只有红队体力强,技术高,配合好,才能战胜黄队;红队体力不强,或技术不高,或配合不好;所以红队不能战胜黄 队。 (5) 生物系学生:如果所有的鸟都会飞,并且鸵鸟是鸟,则鸵鸟会飞.所以,如果鸵鸟不会飞,鸵鸟是鸟,则有些鸟不会飞. () 哲学系学生:只有了解情况,才能避免主观性;钟洛主观,可见钟洛不了解情况. 3、下列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指出违反哪条逻辑基本规律,犯什么逻辑错误。 (1)凡是你没有失去的就是你所有的,你没有失去头上的角,所以你有角。

13、( 2)这次汽车撞人,司机既不是故意的,也没有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说他有罪。五、判定题:(6分) 、用真值表法判定( pq) 是否是重言式.、用归谬赋值法判定(qs)( s((q r))是否是重言式。答案一、 填空题1、并非 只有才 、特称肯定命题 3、假 真 真 4、定义过宽 5、SM SM 6、属种关系 、假 可真可假二、选择题:1、B 2、B CE 3、 4、5、C、AD 、BE 8、C 9、D1、AD 三、简答题:? 根据 先生的谈话,可作出如下推理:A先生要么来自东京,要么来自巴黎,要么来自华盛顿,要么来自纽约,要么来自堪培拉, A先生不来自华盛顿和纽约(因为他多次访问过美国),A先

14、生不来自堪培拉拉(因为他从没有去过澳大利亚),A先生不来自巴黎(因为他下个月将首次去巴黎旅游), 所以, A先生来自东京。 根据B先生的谈话,可作出如下推理: B先生要么来自巴黎,要么来自华盛顿,要么来自纽约,要么来自堪培拉(因为先生来自东京), B先生不来自巴黎(因为他准备到那里去旅游),B先生不来自华盛顿和纽约(因为他曾经到过美国首都华盛顿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所以, 先生来自堪培拉。根据 C先生的谈话,可作出如下推理: 先生要么华盛顿,要么来自纽约,要么来自巴黎(因为A来自东京,B来自堪培拉),C先生不来自华盛顿和纽约(因为他曾经三次去美国探亲), 所以, 先生来自巴黎。 根据 D女士的谈话,可进行如下推理: 女士要么来自华盛顿,要么来自纽约(因为A、B、C分别来自东京、堪培拉和巴黎), D女士不来自华盛顿(因为她从未去过华盛顿), 所以, D女士来自纽约。 剩下的 女士当然是来自华盛顿了. 2、 根据前提条件,第一次猜的结果,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话说对了。其中甲的命题和丙的命题是矛盾的。根据矛盾律的要求,不 可能都是真的,其中必然有一真,有一假。这样,其余两个人的话就必假.这样,乙的命题就与事实相反,所以纸条上就一定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