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93336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进喜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研究成果报告 迁安镇陈庄小学杨进喜 为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学年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进一步明确了子课题研究目标 自实施本课题实验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举措上都努力进行了改进。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问题。比如,过分强调数学课程甄别与选拔,忽视改进与激励;过分关注对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成绩,忽视数学学习评价过程本身的意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忽视数学综合素质和学生发展的评价;过于注重量化评价,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新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忽视了评价主体多元多向

2、的价值等等。 针对以上实际,课题组成员及全体数学教师经过探讨协商,大家更进一步明确了第二阶段的实验目标,也基本完成了目标如下: 1、建立有利于促进小学数学教学全面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即:(1)评价主体互动化。(2)、评价内容多元化。(3)、评价过程动态化。 、建立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方 式。建构和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发挥教师在自身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学生评价课堂教学,接受评价结果。 二、加强师资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重点是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转变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使参与研究的

3、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采用校本培训形式,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学习:一是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评价与案例分析等书籍和文章;二是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学习了弗赖登塔尔关于“数学化”的理论、有效评价的理念与策略等书籍和文章;三是有关有效教学的优秀课例学习。观摩了小学数学优质课找规律、年、月、日、观察物体、可能性等课例。通过开展以上的学习,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老师。同时,课题组成员能主动去阅读有关教育教学杂志,进行学习和理论知识的提高。各教师不仅认真学习有关

4、发展性评价的理论书籍,努力提高理论水平,而且积极收集与课题有关的前沿信息,将课程改革新理念和课题实验的思想融会贯通,以课改带科研,以科研促课改。 老师们通过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国内外专家的论文阐述,真切认识到小学生评价的改变和当前评价过程中出现的利弊,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更深切的想法。课题组成员深刻理解了教学中主体参与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提高了科研能力,增强了科研信心。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没有把方案中的计划全盘实现。还有就是,研究的范围太局限了,只是本学校的老师与学生。样本偏少,没有明显的代表性和说服力。理论知识不够,所以总结反思时,没有可交流的对

5、象。下一步的设想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单单只是放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个专门的单元中去。而是要在平时的所有的数学课上,各方面的知识的学习都可以、都应该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把学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策略应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成果报告 虢镇中学生物课题组 摘要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更新。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由此我们提出了“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这个课题进行

6、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归因分析,在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具体实践进行课题研究以期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所用,促进教学实践。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推动我校的生物学科教学。 关键词 生物学科,听课效率,学习方式,调查问卷,归因分析 问题的提出 背景 高中学生课堂上听课效率低下情况已相当普遍,学生的生物科学习大多是被动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学习,学习效率低下,这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文化知识学习。部分学生上课时萎靡不振,提不起精神,时有打瞌睡的现象,课上听课的注意力明显不够集中,听课效率低下,上课走神,反映出学习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7、,平时学习不自觉、不主动、不及时,总是想到考前搞突击,往往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更令人担忧的是:对于这种现象,许多教师已经习以为常,其危害性也就常常被忽略,以致这种隐性的“厌学”在现在的中学阶段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给孩子的未来发展做了一种不成功的铺垫。 核心概念的界定 提高听课效率,从学习方式方面即要实现有效学习。 “效率”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或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locativefiic)的一个简化表达。 “有效学习”指帮助学生花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一知十”;有效

8、学习应该是让学习变得更有趣,它不应该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应该寓教于乐;有效学习应该是非常有效地布置作业,它不应该是让学生做题海,而应该是做尽可能少的题就能掌握尽可能丰富和牢靠的知识,它应该是有的放矢、各个击破。有效学习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在知识快速变化21世纪的挑战中成为“常胜将军”。 在充分分析学生生物科学习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的前提之下,研究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 策并加以实施,显著提高学生听课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进而使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方法 (1)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并

9、开展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归因分析。(2)收集、学习相关理论文献资料,借鉴先进经验,创新适合本地实际的有助于改善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3)行动研究法。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研究实践,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帮助学生消除不良学习习惯,促进良好的学风形成。 过程 1、理论研究 开题后开展课题理论研究,布置了近阶段大家要完成的任务,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打算和设想。将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通知及课题研究进度计划表等有关资料印发给本课题组全体成员,以便大家能够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一步一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作了一次很好的动员。同时从同类项目研究中吸取经验,为本课题研究所

10、用;以及研究通过学科教学如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科教学取得成效。 2、调查研究 根据研究方案中“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了“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问卷”。利用mcrosoftffieexc电子表格软件设计了电子调查问卷,让学生通过计算机终端完成问卷,既避免了学生对纸质问卷的反感,又减少了纸质问卷的资源浪费和无效问卷的产生,更有效的是应用软件全方面的统计功能大大减少了纸质问卷统计的人力投入。 成果的主要内容 、阶段性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的调查报告。 高中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原因: 学生生物科学习课堂听课效率低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课一开始就开始分心,整堂课都处于注意力

11、分散状态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另一种是,课堂中途不知不觉注意力离开课堂内容导致听课效率低下。在情绪反映程度也不同,虽然两者都表现出对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表示担忧和焦虑,但后者情绪体验更强烈。个体意志努力也有差异,后者学生大都强调自己也对自己做过暗示,要好好听课和学习。但情绪上还是为此事所困扰。 2、研究成果。学生生物学科听课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题报告。 2反思 1、由于过去课题组老师较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课题研究、实验研究,所以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学校教科室和教研组的很大支持。现在我们总算完成了课题研究,不管效果怎么样,至少,这一次课题研究使我们对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了解了许多。 2、因为课题组老师本职工

12、作都很忙,课题研究工作主要是利用工作之余及业余时间进行。光是进行课题理论研究及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所以感觉时间比较仓促,真正意义上说,我们的课题还没有结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三篇:课题研究成果报告省级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组 学生是一座资源宝库,激发学生内心潜能,学业成绩才能发挥效益成为道德品质的杠杆。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逐年增多,农村孩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发展瓶颈和严峻挑战。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教育方式方法简单粗暴,大部分学生缺乏父母的爱,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

13、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师生心情不爽,教学成绩老师感到郁闷,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20X年以来,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从备课到上课,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行为需要我们重新建构。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构建新型了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了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学生乐学、善学,提高自主意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2年3月1日,我校申报的省级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有幸被批准立项。近年来,我单位在课题组的引领下,

14、以构建主义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有效教学理论等理论为指导,以观课议课,同课异构为行动手段,探究课堂实效、打造课堂教学实效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让学生在学中乐、学中仿、学中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和自信心,提高学业成绩,克服数学学业失败的后遗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创造更高层次受教育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获得良好学业成绩,驱动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让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实践,是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有力提高学业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是本实验研究总结出一条成功的经验,我们会牢牢抓住这一条主线,推动我校

15、教育教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具体阐述如下: (一)、从学习的精神与良好的心理品质层面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新课程改革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影响着其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学生形成主动性、创造性、刻苦学习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反思批判精 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学习产生深远影响,享受快乐,增强幸福感。 (1)以“我为班级添光彩”活动为平台,交流学习感悟。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好载体。学生可以在各类品德教育活动中畅开心扉,实话实说或总结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感悟,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感,悦纳自我,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以“书香德育”创建为抓手,营造积极健康向上文化氛围。“书香文化”是我校的主体文化,由此而生成的“书香教育”是我校新课改的核心价值。为此,学校提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以书香德育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将不同潜质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良好的学习成绩推动学生自发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重新建构荣辱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